热度 1|||
区域地理复习策略初探——以中国的农业为例
【摘要】区域地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研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是地理高考中考查是一大重点,从高考命题者的角度看,区域地理是实现高中与初中地理、自然与人文地理综合的最好结合点,是考查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阐述、评价、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最好载体,从学生的答题实际情况看,学生学科内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解答以区域地理为背景的综合题时失分较多,本文结合区域地理特点,以“三步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为基础,探讨区域地理的有效复习方法。
【关键字】区域地理 中国农业 自学 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一、区域地理的地位
我国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提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规律。”区域地理学作为地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最好“诠释”或“说明”;许多地理的原理、规律、结构、联系等又需要在区域地理中去落实、验证,从近年来的高考试卷看,区域地理的内容占有相当比重,特别是许多以能力立意的题目均是以区域地理内容为载体命题的。因此,搞好区域地理的复习是高考制胜的关键。
二、区域地理复习的现状
地理学科的高考复习中,区域地理最使人感到困惑和焦虑,知识点繁、杂,只要地球上的区域都有覆盖。学生初中地理知识学得不扎实,再加上高考对区域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致使学生在区域地理考试中失分现象严重,有的甚至因为某一区域地理基础知识薄弱,导致“全题覆没”。
区域地理内容本为义务教育内容,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不再规定必须学习哪些区域”,所有使用的“区域”都只是作为“案例”,由于某些原因,放到高中阶段学习,而高中阶段需要学习的内容太多,高考地理复习时间短,补充的课外知识有限,内容没有新意,学生大多兴致不高,导致整体学习效率偏低。
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以中国农业复习为例
(一)“温故而知新” 自学方式回顾初中地理知识。
考虑到现在高中学生初中的知识已经学过,我们本着提高课堂效率的原则,不再统一与学生一起重复课本内容;又考虑到学生初二时就已经结束地理内容的学习,而且课本内容比较浅显,注重表面现象,根据学生反映内容掌握的也不扎实的情况,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把这部分设置成了【自学】,让学生自己通过翻阅初中课本,查缺补漏;还考虑到初高中知识的衔接,高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我们又增加了【知识链接】这部分,把高中的相关知识也补充进来。
【知识链接】农业(结合高中所学知识,完成问题,并记忆。)
1、广义的农业包括 、 、 、 ,狭义的农业仅指
2、农业的区位因素
3、农业地域类型
【定标自学】(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参考地图册,完成自学内容填空,并记忆。)
一、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
1、种植业
(1)主要分布:
(2)南北差异
地区 |
耕地类型 |
耕作制度 |
主要农作物 |
秦岭-淮河以北 |
|
|
|
秦岭-淮河以南 |
|
|
|
(3)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商品粮基地: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商品棉基地: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出口农产品基地:
2、其他农业部门
(1)畜牧业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牧区畜牧业: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农耕区畜牧业: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城市郊区畜牧业
(2)林业:
(3)水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1、存在的问题 2、发展对策
(二)“更上一层楼” 查缺补漏、总结提升。
课堂上,我们把重点放到查缺补漏和总结提升的环节上。通过对学生自学情况的检查,针对学案【知识链接】、【定标自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问题,有遗忘、有疑惑的问题,分别进行课堂检查、释疑解答,精讲点拨,强化学生对初中课本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同时完善已有的知识结构,构建符合高中学习要求的知识框架。在确认农业分布、农作物分布时,展示给学生中国地图,让其在图中指出位置,既让学生复习了初中的内容,同时又对区域地理中最重要的内容——定位,进行了潜移默化的练习。这也是我们一直贯穿在区域地理复习中的方法。
【知识链接】农业——进行检查并强调
1、广义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狭义的农业仅指种植业
2、农业的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影响农业的主要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劳动力、科技、市场、交通、机械
3、农业地域类型:
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混合农业
【定标自学】——进行检查,出错的地方进行纠正释疑
二、我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差异——中国地图中,指出不同农业的分布地区
三、 1、种植业
(3)主要分布:
(4)南北差异——展示作物图片,激发学习兴趣
地区 |
耕地类型 |
耕作制度 |
主要农作物 |
秦岭-淮河以北 |
旱地 |
东北:一年一熟 华北:两年三熟、一年两熟 |
小麦、大豆、棉花、花生、甜菜等 |
秦岭-淮河以南 |
水田 |
长江流域:一年两熟到三熟 珠江流域:一年三熟 |
水稻、甘蔗、油菜等 |
(3)主要商品性农产品基地——在中国地图中,指出位置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商品粮基地: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商品棉基地: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闽南三角地区、珠江三洲
*总结提升:
(1) 商品粮基地的选建条件;一是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较好;二是粮食商品率较高;三是地区增产潜力大。
(2)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条件: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利于棉花的成熟;地形平坦、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利于棉花的生长 ;降水少,晴天多,利于棉花的采摘。
3、其他农业部门
(2)畜牧业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牧区畜牧业: = 2 \* GB3 \* MERGEFORMAT ②农耕区畜牧业: = 3 \* GB3 \* MERGEFORMAT ③城市郊区畜牧业(市场、饲料是影响布局的主要因素)
(4)林业:
(5)水产业
*总结提升: 东南沿海养殖带的优势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东南沿海地处亚热带地区,水域面积占大陆水域面积的3/4;大陆架宽广
(2)社会经济条件:人口多,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养殖经验丰富;水产捕捞、加工的技术水平高。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发展对策
(三)“直捣黄龙” 重点、难点强化巩固。
结合高考大纲要求“分析某区域的农业发展优势条件、制约因素及其发展方向”,我们设置了【合作探究】这一环节,同时为了考察区域定位的能力、分析材料获取所需知识的能力、总结归纳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我们提供给学生大量资料,包括中国分区地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地形图、中国人口图、中国交通图等等,要求共同体内、限时、合作完成表格内容。学生讨论时,教师深入共同体内部,了解每个学生对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对于难点、疑点进行有针对的强化、释疑,做到不留隔夜问题。
【合作探究】根据所分配的地区,结合所给的材料、所学知识,共同体内合作,限时10分钟,试评价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区位条件,体长做好内容记录。
|
东北 |
华北 |
南方 |
青藏高原 |
西北 |
农业类型 |
|
|
|
|
|
分布区 |
|
|
|
|
|
有利 |
|
|
|
|
|
不利 |
|
|
|
|
|
农业特色 (熟制、产品) |
|
|
|
|
|
(四)“理论联系实际”与高考接轨,再次强化考点。
复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高考题是经过专家推敲出来的题目,涵盖的材料新,设计的题目针对性强,答案简洁准确,无论学生或老师,在学习或教学中找不到方向的时候,就做做高考题吧!本着这个想法,我们针对每个知识点,能找到高考题的,绝不用模拟题,让学生早与高考接轨,做到知己知彼,胸有成竹。
(2011年高考上海卷) 读下面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要加快构建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的农业战略格局。
比较长径流域和河套灌区农产品主产区,完成下表。
主产区 项目 |
长江流域 |
河套灌区 |
|
农业地域类型 |
|
|
|
主要粮食作物 |
|
|
|
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 |
有利方面 |
|
|
不利方面 |
|
|
四、区域地理复习中的疑惑
1、【自学】放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大部分能翻阅课本内容,自己独立完成,但总有一部分学生直接抄袭现有的教辅材料中的答案,或者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这样就不能保证每个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提前的回顾。课上如果花时间进行基础知识的提问检查,又太浪费时间,不知如何处理?
2、因为学生初二结束后就停止了地理的学习,隔了初三1年,高一1年,内容忘的都差不多了,掌握的也不好,再加上初中地理主要侧重基础表象知识的学习,高中段区域地理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但是在学时上给予的时间又不是很充足,甚至有些仓促,高三复习时间的更加仓促,只有高二半个学期的复习时间,大量、重要、难处理的内容与有限的时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致使复习上总是捉襟见肘,不能面面俱到,不面面俱到,就导致大部分学生跟不上,不知如何解决?
【参考资料】
《浅谈高二区域地理学习方法》 莫建强 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区域地理高考复习策略之我见》 韩社请 百度文库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4:27 , Processed in 0.06755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