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教案
【高考分析】,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出题,以选择题或读图分析题的形式出现,并且题目能很好地体现高考指导思想。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在中学所学这些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值线图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虽没有在明显的位置上提出,但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既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又是高考频繁考查的重点知识,也是学习的难点知识,还是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知识点。在近年高考中主要是以选择题或者读图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等值线常以能力测试为主,考查学生所学的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题角度很巧妙且有新意,注重内涵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动手能力。以等值线为点抛砖引玉,学科内的综合体现得淋漓尽致。地理高考越来越突出能力的考查,等值线图因其类型多、善变化、综合性和能力要求高,很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
【设计思想】
本节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主要考虑到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要求,借助初中的等高线地形图这一知识的学习,拓展到地理学科中其它重要的等值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及等压面、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量线、等盐度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积温线、等温度差线、等震线、酸雨等PH值线、等人口密度线图、等地租线等等)的判读与应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减少学生在地理图表问题中丢分现象。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判读等值线的一般方法。
2. 通过阅读等值图学会各类等值线图形状表达的实际意义。
3. 理解等值线图各要素的地理含义,能运用各种等值线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
二、能力目标
1. 归纳等值线数值共性。
2. 掌握等值线,数、线、形的转换,
3.结合高考试题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4.了解各类图形与人类活动的联系,树立人类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发展的观念和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等值线数值共性归纳;判读等值线的一般方法;分析不同等值线的成因
2.难点:
等高线图、等压线(等压面)图、等温线图等的综合分析与判断
等值线,数、线、形的转换,以达到分析和迁移的能力
3.预期的学习难点:地理空间感较差的学生在等值线,数、线、形的转换会存在问题。
4.突破方法:
等值线知识是高考考生出错率较高的知识点,我采取的突破方法是:
(1)借助多媒体,通过画图演示、多种等值线地图的判读、练习等方法
(2)区域知识功底要好,高三复习要照顾到。
(3)注重难点的剖析和讲解,重内涵的理解,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指导。
(4)研究高考试题,以点带面,延伸知识内容
【教学方法】
讲解、诱思、启发、归纳 重点采用例题分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过程】:
【复习总结】:以等高线为例和学生一起归纳总结:
一、等值线的共同特征:
1.同线等值:同一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同一幅图等值距相同(特殊可为零):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间的差为一个等值距或者为零。
3.等值线一般不相交(陡崖除外)
4.等值线的闭合:理论上:所有等值线都是闭合的。实际上:等值线不闭合是由于图幅所限,局部小范围的等值线闭合,表示其可能是高值点或低值点
5.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表示数值差异的大小:等值线密集变化大;等值线稀疏变化小;图幅大小相同、但比例尺不同时:比例尺大差值变化大。
6.等值线的弯曲:等值线凸出或凹陷处,表示比周边值高或低值;且弯曲度越大,表示差别越大。
【讲解新内容】
二、等值线判读一般方法
1.读图名 图名能够明确表达出该等值线图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有利于我们确定考查方向,为及时调用、回忆相关知识提供条件。
2.读数值及等差值 数值的大小及其变化反映出等值线的定量分布及递变规律.如: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可表明该地地势的高低,从等高线数值的变化可判断出该地地势升高和降低的趋势。
3.读等值线的疏密 表明等值线数值的变率或变化幅度。等值线越密集,则,单位水平距离的差值越大。如:等高线越密集表明地形坡度越大,等温线越密集表明温差越大,等压线越密集表明气压梯度力越大。
4.读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反映出等值线数值变化的大致趋势及其主要受何种因素的影响。如:等高线的走向表明了地形的起伏趋势;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表明气温主要受海陆分布影响。
5.读等值线的弯曲 这表明影响该等值线的因素在弯曲部位发生了改变。如:等高线平直表明该区域及相邻区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凸出,表明弯曲部分比其两侧数值低,可以判断影响该地气温的因素可能是寒流、地形和夏季的海洋和冬季的陆地等。
6.读局部小范围的闭合 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若其值与低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低值低;若其值与高值相同,则线内数值比高值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7.看特殊 如:等高线重合区可能是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的低压区可能是台风。
三、等温线图的判断与应用
1.影响因素分析
(1)若等温线走向与纬度平行——则表明该地主要是受太阳辐射强弱因素的影响,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并由此分布特点来确定等温线所示地区是属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2)若等温线走向与海岸线平行——则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夏季越往内陆,气温越高,冬季则相反。
(3)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平行——则主要是受地形起伏因素的影响,越往中心,气温越低则为山地,反之则为盆地。
2.应用方法
(1)判断南、北半球——根据等温线由低纬往高纬递减的规律来判断。
(2)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等温线弯曲的方向则为洋流的流向,向低纬度弯曲(凸)则为寒流,向高纬度弯曲(凸)则为暧流,即高高低低规律的运用。
(3)等温线向低纬度弯曲,说明该地可能为冬季的大陆,或者说是夏季的海洋,或者说是寒流经过的地方,或是地势较高处。
(4)判断闭合等温线区域内温度——位于两条等温线之间的等温线闭合区域,如果其温度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低于其等温线的温度值,但不能超过一个等值距;若闭合等温线的数值与两侧等温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温度比其等温线的温度值要高。即高则更高,低则更低。
(5)判断地势高低——两地位于同纬度的陆地上,若等温线向高纬凸,则该地地势较低;若等温线往低纬度凸,则该地地势较高。
(6)判断地形——在等温线呈闭合状的曲线图中,如果线内气温值低则为山地,若线内气温值高则为盆地。
3、等温线分布图分析
(1)纬度因素:气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可以南北半球位置;
(2)海陆差异:因热容量有差异,导致海洋和陆地升温和降温快慢不同。气温在夏季(白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夜晚)陆地低于海洋。表现为气温比同纬高处,等温线凸向高纬,比同纬低处凸向低纬(可简记为“高高低低”),常据该点判断季节和月份;由于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这使得南半球的等温线较北半球要平直;海陆差异还会使沿海地区和岛屿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比内陆要小,最冷月和最热月出现均迟些;
(3)地形因素:山地和盆地会使等温线呈闭合状分布;山脉走向影响等温线的凹凸方向,一般地,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使等温线向低纬凸出;高山高原地区往往气温的日较差较大,而年较差较小,如我国的青藏高原;
(4)洋流因素:由于寒流大多自高纬流向低纬,暖流大多自低纬流向高纬,所以寒流流经区等温线常凸向低纬,暖流流经区常凸向高纬;
(5)等温线疏密:在海陆交接处、山地(特别是陡坡处)和洋流流经处,由于温度变化大,表现为等温线较其他地区要更密集;就季节而言,夏季时,正午太阳高度和白昼长度的纬向分布是不同步的,而在冬季时是同步变化的,这使得冬季时高低纬温差比在夏季时要大,所以等温线在冬季比夏季时更为密集;
(6)极端气温分析:在太阳高度、海陆差异、地形起伏、云量多少、地表反射率、冬夏季风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在局部地区可形成极端气温的分布。包括撒哈拉沙漠形成世界极端最高气温、南极洲大陆形成世界极端最低气温、西伯利亚形成北半球寒冷中心、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夏季炎热中心、青藏高原夏季成为我国低温中心等;
四、等压线图的判断与应用
1.判断气压系统——即高、低压中心,高压脊、低压槽,鞍部等。
2.判断气压值的高低——两条规律:同一水平面看温度,温度高则气压低;同一垂直面看海拔,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此外,无论是高空还是低空,等压面上凸处为高压区,下凹处为低压区,且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的气压高低相反。
3.判断风力大小——同一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越大。不同等压线图中,则比较相邻两条等压线差值的大小,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若比例尺相同,则等压差越大的地方风力越大;若比例尺不同而等压差相同,则比例尺大的图所示风力越大。
4.判断天气状况——受低压、低压槽控制处,气流上升为阴雨天气;受高压、高压脊控
制处,气流下沉形成晴朗天气。
5.判断季节——夏季(北半球为七月,南半球为一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北半球为一月,南半球为七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海洋为低压。
6.判断锋面气旋
(1)可以确定锋面位置——锋面一般形成于低压槽处,锋线与槽线重合。
(2)可以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再根据“南左北右赤无”的规律来确定。
(3)确定锋面性质以及移动方向——从低纬移来的是暧锋,从高纬移来的是冷锋。
7.应用:如已知风向可做如下判断
(1)可以判断等压线值的大小——顺着风向,等压线数值逐渐递减,即根据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来判断。
(2)可以判断南北半球——若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左偏,则为南半球,右偏则为北半球。
(3)可以确定近地面还是高空——风向若与地面斜交,则为近地面(受三力作用所致),高空的话则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受一对平衡力所致)。
(4)可以确定高压和低压的位置——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右后方;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位于左后方。
四、等降水量线图的判断与应用
(1)判断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2)判断海陆影响
等降水量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说明降水自沿海向内陆递减。
(3)判断迎风坡和背风坡
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则多雨的一侧为迎风坡,少雨的一侧为背风坡。
(4)判断内陆地形
等降水量线呈封闭曲线——若线内降水少,则为封闭的内陆;若线内降水多,则为迎风坡。【经典例题】
例1:读图 “某区域年太阳总辐射量(单位:千卡/平方厘米)分布图”回答 1-3题。
1.M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可能为( )
A.90千卡/平方厘米
B.85千卡/平方厘米
C.95千卡/平方厘米
D.105千卡/平方厘米
2.N处等值线向北弯曲的原因是( )
A.海拔较低,为平原地形 B.海拔较高,气压较低
C.地处背风地带,降水较少 D.与同纬度东部相比,晴天偏少,云雾偏多
3.西南部地区等值线密集的原因是( )
A.地形陡峭 B.太阳高度变化大 C.气温变化大 D.海洋影响显著
答案:1.B 2.D 3.A
例2:当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在0℃以下时,空气中的水汽会在其表面凝化成白色结晶,称为霜。一般把入秋后最早出现的一次霜叫初霜,而入春后最末出现的一次霜叫终霜。一年中,终霜后至初霜前的这段时间期叫无霜期。下面是两地无霜期等值线图(单位:日)。读图回答4-6题。
4.乙地比甲地无霜期长的原因是乙地( )
A.纬度比甲地低 B.地势起伏比甲地大
C.海拔比甲地低 D.气候海洋性比甲地强
5.甲图中①、②两地无霜期差值T的范围是( )
A.100<T<150 B.50<T<150 C.150<T<200 D.50<T<100
6.关于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和作物熟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冬小麦,一年两热 B.乙地:春小麦,一年两熟
C.甲地:春小麦,一年一熟 D.乙地:冬小麦,一年一熟
答案:4.D 5.B 6.C
例3: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油莱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1).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2).4月1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准流域有明显向北凸出之势.为什么?
(3).我国东部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什么方向延伸?为什么?
(4).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1)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大致呈纬向分布(或油菜花由南向北依次开放);我国东南部气温从低纬向高位递减(或太阳直射点位置由南向北推进,气温也随之由南向北逐渐上升)。
(2)该地区春天升 温比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更快。
(3)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此时,全国普遍高温,水分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距海洋越近,水分越足,开花日期相对较早。
(4 )油菜花开花日期等值线呈半球状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而推迟。地势成为这里主要的制约因素。地势低处气温高开花日期早,高处气温低开花日期晚。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2-3 09:02 , Processed in 0.0663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