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4|||
第一部分 必考内容
地理1
考试要点 |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
近三年江苏高考考查情况 |
| |
宇宙中的地球 |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
天体系统的划分 太阳系概况 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
|
|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
|
| |
(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
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
2009卷第4题(2分) 2010卷第3、4题(4分) 2011卷第3、4题(4分) |
共10分 | |
(4)地球的圈层结构 |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
2010卷第2题(2分) |
共2分 | |
(5)经纬网(考试说明没有) |
|
2009卷第3题(2分) |
共2分 |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
(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
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过程 |
2009卷第5、6题(4分) 2010卷第2题(2分) |
共6分 |
(2)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
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
2010卷第5题(2分) 2011卷第11、12题(4分) |
共6分 | |
(3)大气运动 |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大气的水平运动(考试说明没有) |
2009卷第27(1)题(1分) 2010卷第23题(3分) 2011卷第5题(2分) |
共6分 | |
(4)气压带与风带 |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
2009卷第19题(3分) 2010卷第1题(2分) 2010卷第7、8题(4分) 2011卷第27(1)题(6分) 2011卷第29题(1)(1分 ) |
共16分 | |
(5)天气系统 |
锋面、低压、高压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等值线的阅读与影响降水的因素(考试说明没有) |
2009卷第27(1)题(3分) 2010卷第11题(2分) 2011卷第6题(2分) 2011卷第19、20题(6分) |
共13分 | |
(6)水循环 |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自然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
2009卷第9、10、11题(6分)2010卷第29题(12分) |
共18分 | |
(7)洋流 |
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2009卷第20题(3分) 2011卷第10题(2分) |
共5分 |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地理环境 |
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
|
|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
| |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2009卷第1、2、7、8题(8分) 2010卷第19、20题(6分) 2011卷第13题(2分) |
共16分 |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1)地表形态与聚落及交通线路 |
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地图等高线知识(考试说明没有) |
2009卷第27(3)题(4分) 2010卷第9、10题(4分) 2011卷第27(2)题(3分) 2011卷第27(3)题(2分) 2011卷第7、8题(2分) |
共15分 |
(2)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 |
2010卷第24题(3分) 2011卷第1、2题(4分) |
共7分 | |
(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
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
|
| |
(4)自然灾害 |
旱涝、台风、寒潮、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2009卷第27(2)题(3分) 2010卷第5题(2分) 2011卷第9题(2分) |
共7分 | |
等值线相关知识(考试说明没有) |
2011卷第19、20题(6分) |
共6分 |
第一部分 必考内容
地理2
考试要点 |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
近三年江苏高考考查情况 | |
人口与城市 |
(1)人口增长模式 |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
2009卷 第12,13题(4分) 2010卷 第15题(2分) |
(2)人口迁移 |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
2011卷 第15,16题(4分) | |
(3)人口数量与环境 |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
无试题 | |
(4)城市的空间结构 |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
2009卷 第28题(14分) 2010卷 第13,14题(4分) 2011卷 第17,18题(4分) | |
(5)城市服务功能 |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
| |
(6)城市化 |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2009卷 第25题(3分) 2010卷 第16题 (2分) 2011卷 第27 (3)(3分) | |
(7)地域文化 |
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
2009卷 第26题 (3分) | |
城市区位因素(考纲无要求) |
|
2009卷第26题(2分) 2011卷第27题(3)(3分) | |
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
(1)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
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
2009卷第3、4题(4分) 2009卷第14、15、16题 (6分) 2010卷第18题(4分) 2010卷第27题(1)(4分) 2011卷第27题(2)(3分) |
(2)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
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
2009卷第23(3分) 2009 卷第29题(1)(6分) 2010卷 第25-26题 (6分) 2010卷第28题(3)(4)题(4分) 2011卷 第25,26题(6分) 2011卷第28题(1,2,3)(7分) | |
(3)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2010卷第27题(1)(6分) | |
(4)生产活动中的地域联系 |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
| |
(5)交通与聚落、商业网点 |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
2010卷第10题(2分) 2011卷第14题(2分) | |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
(1)人地关系的思想的历史演变 |
人地关系思想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点 |
无试题 |
(2)环境问题 |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09年、10年、11年30D(10分)(选修地理均有出现) | |
(3)可持续发展 |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人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必然性 |
2009卷第 17,18题(4分) 2010卷第17题(2分) |
地理3
考试要点 |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
近三年江苏高考考查情况 |
| |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
区域的含义 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划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
2009卷第7、8题(4分) 2009卷第25题(3分) 2011卷29(1)题(4分) |
7分 |
(2)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2009卷29(2)(3)题(5分) 2010卷25、26题(6分) 2011卷28(4)题(2分) 2011卷29(4)题(4分) |
17分 |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1)区域环境与发展 |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造成的危害,综合治理与保护措施 |
2009卷第21、22题(6分) 2009卷第26题(3分) 2009卷第27(4)题(3分) |
12分 |
(2)流域开发 |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
2010江苏卷29题(12分) |
12分 | |
(3)区域农业生产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
2010卷6题(2分) 2010卷27(1)题(6分) 2011卷27题(2)题(3分) |
11分 | |
(4)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
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2010卷27(2)题(4分) 2010卷28(2)、(3)(7分) 2011卷29(2)题(2分) |
13分 | |
(5)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
2009卷29(1)题(6分) 2011卷28(2)题(4分) 2011卷29(5)题(3分) |
13分 | |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
(1)遥感(RS) |
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
2009 卷第27(4)题(1分) 2010 卷第12题 (2分) |
3分 |
(2)全球定位系统(GPS) |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 |||
(3)地理信息系统(GIS) |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 |||
(4)数字地球 |
数字地球的含义 |
海洋地理
考试要点 |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
近三年江苏高考考查情况 | |
海洋和海岸带 |
(1)海底地形 |
海底主要地貌类型 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海底地形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
2010年卷 2011年卷 |
(2)海水温度与盐度 |
海水表层温度的分布规律 不同海区海水温度随水深的变化规律 海洋表层盐度的分布规律 |
| |
(3)海一气相互作用 |
海一气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 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及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
| |
(4)海水运动 |
波浪、潮汐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
2009年卷 2010年卷 | |
(5)海岸与海岸带 |
海岸类型及其特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
2009年卷 | |
(6)海平面变化 |
海平面变化对海岸带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应对海平面上升的主要措施 |
| |
海洋开发 |
(1)海水资源 |
海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
|
(2)海洋化学资源 |
海洋化学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
| |
(3)海底矿产资源 |
海洋油气资源、锰结核开发利用的特点和现状 |
| |
(4)海洋能 |
潮汐能、波浪能的特点以及开发利用的前景 |
| |
(5)海洋生物资源 |
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类型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09年卷 | |
(6)海洋空间 |
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及其主要方式 |
2009年卷 | |
(7)海洋旅游 |
海洋旅游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
2009年卷 | |
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 |
(1)海洋自然灾害 |
风暴潮、海啸的成因、危害及应对措施 |
2009年卷 |
(2)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
海洋主要污染源的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主要对策 |
2010年卷 2011年卷 | |
海洋权益 |
(1)海域的划分 |
内水、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和公海等概念 |
|
(2)我国海洋国情 |
我国海洋国情的基本特点 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 |
| |
(3)国际海洋秩序 |
建立和维护国际海洋秩序的重要性 |
|
环境保护
考试要点 |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
近三年江苏高考考查情况 | |
环境与环境问题 |
(1)人类与环境 |
环境的概念和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
(2)环境问题 |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 |
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
(1)资源问题 |
自然资源的概念及分类 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
(2)非可再生资源 |
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 |
(3)可再生资源 |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所造成的问题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
| |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1)生态环境问题 |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
2009年卷30D(1)3分 |
(2)生态环境保护 |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
2009年卷30D(2、3)7分 | |
环境污染与防治 |
(1)环境污染问题 |
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
2010年卷30D10分 2011年卷30D(1、2、3)8分 |
(2)环境污染的防治 |
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 |
2011年卷30D(4)2分 | |
环境管理 |
(1)环境管理的内容和手段 |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
|
(2)环境管理与国际行动 |
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
| |
(3)环境管理与公众参与 |
公众参与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
|
qlzhu2003: 研究的很透,分享学习一下!请问谢老师贵校的二轮复习到现在还没有开始?贵校二轮的总体规划怎样?
谢青青: 二轮复习本学期开始就开始了,只是随着一模的结束。专题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时间紧,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去确立新的小专题。高考制度在改革,课 ...
qlzhu2003: 贵校的二轮专题复习也时间缩水了吗?是不是模拟题过多训练过早若得祸呢?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4:09 , Processed in 0.07196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