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态足迹这一概念最先是由徐中民、张志强在1999年引入我国的,国内早期的对生态足迹的研究主要是在我国西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随着十几年的发展,国内对生态足迹的研究也深入到了不同尺度(国家、省、地区、县)和不同领域(交通、旅游、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预测)之中。
国内在不同尺度上对生态足迹的研究(1)国家尺度
徐中民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及部分省区199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1999年,中国人均生态足迹是1.326 h㎡,人均生态承载力是0.681 h㎡,人均生态赤字是0.645 h㎡。研究表明,中国的大部分省区处于生态赤字状态,社会经济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刘宇辉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1961—2001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
马妍、朱晓东、李杨帆等对生态足迹模型的计算进行改进后对中国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
钟晓青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1978—2004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研究了我国改革开放后十几年间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
(2)省区尺度
2001年,张志强等中国西部12省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除云南和西藏两省区为生态盈余外,其余省区都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这说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大大超过当前的生态承载力,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岳东霞、李自珍等对甘肃省1991—2001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预测了未来十年内甘肃省的生态足迹的变化,指出未来甘肃省的生态赤字将进一步扩大,可持续发展将经受严重考验。
杨世琦、孙兆敏对陕西省2001年的生态赤字进行了测算,计算表明,2001年陕西省的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18倍,也即是2001年陕西省的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来源于耕地的生态足迹。
赖力等对江苏省1995—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
谷秀兰、梅卫威对海南省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
2006年,王润平等对山西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山西省的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资源的掠夺式开采的基础之上,而且对资源的利用率比较低。
2006年,陈敏等对中国2002年各省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计算表明,东南部省区大部分都是处于生态赤字状态,西北部省区基本上都是处于生态盈余状态,全国各省区的生态足迹及其内部结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007年,张桂宾等对中国中部六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部六省区200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是1.793 h㎡,人均生态承载力是0.488 h㎡,人均生态赤字是1.305 h㎡。这表明,中部地区的社会经济活动大大超过了地区的生态承载,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3)城市尺度
2003年,李金石等对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
2004年,白艳莹等对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
2004年,章鸣等对杭州市1995—2002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02年杭州市生态赤字高达1.158 h㎡。
2004年,戴明忠等对江阴市1997—2001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
2005年,檀满枝等利用人口、农业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总值、人均GDP等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预测了2005年南京市的生态足迹。
2006年,张颖对北京市1990—2003年间的生态足迹,并分析了生态足迹与人口、GDP之间的相关性。
2007年,李广军等中国不同城市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计算表明,2004年,香港的生态足迹最大,依次是上海、北京、天津、青岛、沈阳、深圳和重庆。
国内在不同领域中对生态足迹的研究(1)旅游交通
2004年,梁勇等对北京市2002年城市交通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计算表明,北京私家车的总生态足迹是公共交通总生态足迹的5.67倍,并指出,适度限制私家车的数量是北京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8年,王辉等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生态足迹,用以测算旅游环境承载力,并计算了中国沿海地区的旅游生态足迹。
(2)水资源
2007年,洪辉在生态足迹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资源生态足迹,并计算了2005年西安市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计算表明,西安市2005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是0.475 h㎡/人,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是0.025 h㎡/人,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0.432 h㎡/人。
2009年,谭秀娟等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对中国1949—2009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计算表明,1949—2009年间,我国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在上升,人均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总体在下降,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逐年增加,我国水资源处于不安全状态。
(3)可持续发展预测
2009年,蔡珍珍等对重庆市2000—2007年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算,并运用灰色预测模型对重庆市2008—2012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计算表明,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从2000年的1.162 h㎡上升到2007年的1.577 h㎡,人均生态承载力从0.488 h㎡下降到0.448 h㎡,人均生态赤字从0.674 h㎡上升到1.129 h㎡,并预计2012年的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1.617 h㎡。
2009年,张衍广等对中国1961年以来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并运用动力学模型建立了预测模型,对中国未来20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预测,计算表明,在未来,中国的生态赤字将进一步扩大。
(4)学校生态足迹
2003年,蒋莉、陈治谏、沈兴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自下而上法收集资料,计算了兰州大学(盘旋路校区)2003年的生态足迹。
2006年,顾晓薇,王青根据生态足迹成分法计算了沈阳市的东北大学等九所高校2003年的校园生态足迹。
(5)在区域规划中的应用
2007年,符海月、李满春等以廊坊市为研究对象,计算了廊坊市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一2010年)规划实施期(1997一2004年)和规划影响期(2005一20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生态承载力,进而分析廊坊市土地利用规划的生态效应。
(6)荒漠化
2005年,宋轩、杜丽平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荒漠化地区的生态压力和承载力。该旗2000年人均生态足迹为2.3064 h㎡,人均生态承载力为1.6475 h㎡,人均生态赤字为0.659 h㎡。
综上所述,从目前国内外对生态足迹的研究来看,生态足迹模型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到全球不同尺度和不同领域之中,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关注。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4:12 , Processed in 0.0597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