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 从听课中提升研究课题的选题”讲座的感悟
吕珊 2016年12月2日
正好处于课题的迷茫期的时候,李刚老师的“从听课中提升研究课题的选题”讲座有一种给人醍醐灌顶的感觉。讲座后正好听了沈丑汝老师专家型教师的验收课,不仅课堂逻辑清晰、知识整体性非常好,陈聪颖老师、李刚老师以及东北师大的娄教授的点评国内更是引发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和探讨。所以此次的禾山之行,收货颇丰,对自己的课题的拟定有了些许启发。
课题讲座的感悟
大学的时候做论文的选题还比较容易,尤其自然地理这块儿。由于自己对教育教学方面本来不甚感兴趣,所以关于这块儿能研究什么,怎么去研究,如一团乱麻。都对什么是课题都不甚了解。今儿李刚老师说课题就是把我们教学过程中遇到的模糊问题提出,把我们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思考上升到理论,且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理论。这便是课题,但是由于初出茅庐,对如今的地理教学的趋势和放下过把握的不是很好,所以接下来要对如今的地理教学的方针好好解读在开始着手。最近有关地理的期刊常常在说核心素养,但是对自己来说有点难。所以要确定适合我目前就职于初中的现状,我偏向于思维导图,和如何利用案例教学整合教材和生活中以及身边中的地理案例,说道这个,由于是老生常谈的话题,要做到独创性整的有点困难。所以接下来得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找到不饱和点和突破点,展开自己的研究。
其实在平时教学中有时候一节课上的很成功,我就会想我能不能把次节课的方法应用于其他课是否可行,还有一节课我上的不是很好,我该怎么通过量表来反馈学生的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我自己的教学方式。比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地理的第一章疆域与人口的时候,我就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感觉效果很好,但是到第二章尤其是河流的时候发现效果没有之前好。那么问题就来了,思维导图适用于那些课的归纳总结较好呢?这只是目前尚存的一个想法,很多时候不经意的一个想法,过一段时间就抛之脑后。所以李老师的“创意盒子”的方法就挺好的,今儿听完沈老师的课就实践了下。还不错。
会提出问题的老师应该是有所思考的老师,这也是老师成长中的关键因素。当然只有善于思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会学、爱学的学生,不免有些许愧疚,接下来得以此勉励自己了。
二、《气候与降水》(第一课时)听课反思及提出的问题
沈老师这节课的整体的知识的架构以及知识的系统性体现都非常好,而且十分契合课标结合1、7月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以及运用气温资料,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而且板书设计的图文结合很赏心悦目。我以前上的时候感觉没有像沈老师这么的充实,充分利用了课堂时间。对于沈老师的课我觉得两点就像李老师点评的那样,厦门气温案例的使用就可以贯穿整个气温随时间的变化,这样学生的感知可能会更深刻,还有让学生描绘气温变化曲线的活动存在的必要性。这都是值得探讨的,最重要的是课程的容量有些大,其实还是有部分内容可以删减,所以在跳出教材整合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实现沈老师说的如何增大课时容量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就如李刚老师说的那样坚决不讲学生会的。还有关于沈老师的导学案我觉得可以适当精简,这样重点的内容更加突出。 学生整节课也不至于匆匆忙忙的做笔记。
在评课环节各位大咖们的发言更是让我收获颇多。首先开始评课的东北师大的娄教授提出了几个大方向的问题,譬如教材使用的度,如何进行教材的整合,还有活动的度,以及初中地理中成因的揭示的程度,还有设问如何让学生更容易回答。其中娄老师提到一个比较大的几个问题以及比较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就是初中的教学如何和高中的核心素养衔接,如何和小学科学的内容衔接,如何更精准的阐释。关于如何更精准的阐述这部分,李刚老师最后解答了低年级由于认知程度不够,所以还是需要模糊整体认知的,而高年级更需要精准整体认知。陈老师最后说了整节课要更加关注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自己的些许思考
运用李刚老师的讲座的内容,以及沈汝丑老师的公开课和众多专家们的评课,我思考的问题是
初中地理中如何运用身边以及生活中的案例整合初中的教材
初中试验和观察活动如何落实
3.课堂教学内容选择上的三维空间立体教学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4:14 , Processed in 0.05863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