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埃迪卡拉兔子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40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答学生问:为什么课能听懂,但是一做题就错呢?

热度 1已有 1707 次阅读2017-4-15 07:16 |个人分类:教育随感|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本文首发于知乎,禁止转载)
        上课时,老师就像司机一样带着你,分分钟顺利到达目的地。
        做题时,就像不会开车的你想去不知道在哪的目的地,还要自己先准备辆车。
         车是指背景知识,即陈述性知识、感性认识、简单原理;目的地是你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开车是指进行知识迁移的技能。
一、课上能听懂,是因为教材和老师直接给你提供了所需的背景知识。
        学习新知是建立在熟悉事物的基础上的。教师上课前要做的第一件准备是:了解学情。只有知道学生目前是什么水平,才能怎样帮学生拓展新知。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利用教材、教辅、课件、教具等为学生提供背景知识,帮他们到达老师所期望的基础水平。
        宏观方面:高中理科课程知识点的设置是有前后逻辑的。地理中自然地理部分就是这样的。比如在讲洋流之前,先回顾一下盛行风向,“无风不起浪”从而引出风海流,再引出洋流模式,再学习世界洋流分布,最后呈现洋流对环境的影响;在讲三圈环流之前,肯定先讲过热力环流、近地面和高空风向、单圈环流。以上知识都存在内在逻辑,先易后难,符合认知规律,理解了前者再理解后者就不太难。
        微观方面:老师在讲解前,会进行“前情回顾”,把可能用到的以前的知识重新复述一下,再引入新课。哪怕是和课程有关的非常基础的知识都会再提一下,比如讲热力环流,先会提到热空气上升这个大概小学科学级别的常识,不管你是否理解热空气上升,但是老师讲的肯定没错,于是你愉快地接受了这个背景知识并把它作为基础进行之后的学习。而且,老师除了讲解,会引导学生看教材上面的文字解释,文字太抽象?没关系,教材上还有很多图。图还不多?没关系,老师的课件会呈现更丰富的图片,比如各种地貌图、景观图、逻辑图。总之,老师为能让你理解新知识,尽力为你提供足够的背景知识。
二、课上能听懂,是因为老师帮你呈现了有效的类比。
        为什么有时候背景知识够了,但是还是不懂呢?那是因为你遇到的是抽象问题,需要进行迁移。我们的大脑倾向于处理具体的事物,如果一件事物是抽象的,难以感知的,好的老师会利用另一项武器——类比。读过心理学的朋友可能知道以下这个例子——邓克辐射难题。
有位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他不能直接做手术,但可以用某种射线来摧毁肿瘤。不过,射线不仅能杀死恶性肿瘤,也会杀死健康的身体组织。若降低了射线强度,它就不会杀死健康组织,但这样一来,它也杀死不了恶性肿瘤。假如你是医生,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难题? 针对邓克辐射难题,心理学家吉克和霍约克设计了不同的条件让受试者来解决它:①完全没有提示;②答题前先听一个故事,但不给任何提示;③听故事后,提醒该故事对解答有帮助,但不直接给出答案。 吉克和霍约克所讲的故事是这样的: 某个小国由独裁者统治,他住的城堡在国家的中央,环绕着许多村庄,每个村子都有路通往城堡。叛军司令集结军队想攻下城堡,但是每条路上都被独裁者埋下了地雷——如果人数够少,就可以安全通过;但如果大部队通过,则铁定会触发地雷,也会夷平周围的村庄。如果叛军分成小股进攻,铁定会被城堡军队吃掉。最后,叛军司令仍然决定分兵,不过,每股小队要听从信号从通往城堡的多条路上同时发起进攻。最终,叛军司令胜利了。 他们获得的实验结果如下: 1、完全不给提示,让受试者直接答题,大概只有10%的人能够解答。 2、在解答之前,先给受试者讲一下故事,这时,能够找到答案的人提高到了30%. 3、讲完故事之后又提醒该故事对解决问题有帮助,这样,就有92%的人找到了答案。
        可见,类比对理解抽象问题有非常大的影响!一个有效的类比,一定是贴近学生认知的。比如我讲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时候,说“你买了一个面包,忘了吃,在寝室的角落里放了半个月,面包表面都有点黏了,这是风化;这天早上你很饿,情急之中咬了一口,这是侵蚀;然后这口变质的面包在你消化道中移动,这是搬运;最后你只好赶紧跑到厕所沉积,并让它固结成岩。”每次讲到这个比喻学生都挺开心,因为和他们生活很近。相反,如果我讲解水流时说:“同学们,水流就如同电流,总是由电位高的地方流向电位低处,电位高低之差就是电压,电压就是电荷自由运动的原因”。估计在座的文科生就会一脸懵逼了:“本来还懂,一瞬间就让你教迷糊了。”这就是一个无效类比。
        如上所述,老师可以通过举例,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但理解了老师的例子并不是理解了知识的深层结构。这就如同刚刚学步的婴儿,需要父母的搀扶才能跌跌撞撞地前进,没有父母的双手,走一步就会摔跤。所以,你真正听懂了吗?也许你只是听懂了老师的那个生动形象的类比而已。
三、课上能听懂,不一定能把教材和老师提供的背景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背景知识。
        “我以为这是台湾岛,居然是斯里兰卡。”“哎呀,这个我忘了。”“我居然记错了。”“我没想起来。”“啊,沙特阿拉伯这么富怎么不是发达国家。”“渝是哪个省我不知道啊。”
        这就是学霸口中的“常识”“一看不就这样”,老师口中的“这个不用讲”“这个怎么还不会”,答案解析上的“同理”、“显然”、“根据条件可得”。
这些并不是很难的背景知识,可能你根本不知道,或者你曾见过记过但是遗忘了或记错了。这些背景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感性认识和简单原理,上课的时候老师会给你提供,但做题时书上不一定有,甚至去翻书也可能都不知道在哪页。背景知识不难不复杂,你没掌握可能就是下的功夫不够,但是它们真的非常重要,是你做对题目的前提。
四、审题时,不能提取有效信息破解题目深层结构
        老师常说:“要揣摩出题者的意图。”学生常说:“他就是想让我死。”
        其实,学霸是能通过审题,善于抓住有用信息,忽略无用信息的。而普通学生,或是面对有迷惑性的题目难以提取有效信息,或是面对复杂的题目出现工作记忆过载。
1.题目有些小心机,考察信息提取的能力。
        以下是一道普通的选考模拟题:
        某天气系统过境后,家住我国南方的刘老师打开手机中的天气预报软件,获得了当地从昨天到接下来一周的天气资料。完成22、23题。
用户上传的图片
         上述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上面这个题目当时学生做的时候,一看后面气温上升啦,so,easy!终于有个会的了,很快选出了B选项暖锋,而答案是A。当讲题时我说:“你们有没有看到过境后三个字?”学生恍然大悟,惊呼被坑。我对学生说:做题时你可以看得很快,但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
2.一道题涉及内容广,考察综合能力。
        比如以下是去年浙江选考真题:下图为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分布图
用户上传的图片
A.①③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B.②④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C.③⑥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成因相似
D.⑤⑥两地气候类型相同成因也相同
        这个题考了什么内容?简单的读图能力,简单的定位能力,还有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岛的地形、地方性分异规律,你以为完了么?没有!还考了文字解读的能力,怎么理解“相似”,怎么理解“相同”。你看,真正做对这个题不是听懂一节课就能解决的,需要多节课的知识综合运用,而且,有一个知识点有疏漏就可能导致做不出正确结果。
五、做题时,不一定能有效调用自己的信息储备。
        像一开始我说的例子那样,看懂题目就像找准了目的地,有了丰富的背景知识就像拥有了一辆车,但是否能调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进行知识迁移,这就是会不会开车。
        学生考完试一看答案,经常说“这个我懂啊,怎么当时没想到!”“居然是这种方法,我想偏了!”“我把能写上的都写上了,居然一分没有?!”
以上的问题是,我有知识储备在脑海中,就是在考试的时候无法提取。
        这是为什么?
1.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浅表结构。
        就是之前我提到的,你可能只是理解了老师给你提供的类比。这是对知识的感性认识,算是浅表结构,然而考试题考得往往是事物的理性认识,即深层结构。还是我之前提到的例子,风化你觉得就像一个变质的面包,但是其内在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是否和风有关?哪些现象算是岩石风化?风化和侵蚀有什么不同?一个知识往往有多个深层结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不算理解。
2.缺乏迁移。
        一句话,就和开车一样,练得太少,就用起来不熟。发现有些题以前要想,想了半天还错了,但题做到一定数量后,看到就能凭感觉选出个大概。

学生如何去做???
一.造辆车——拓展背景知识
        通过认真听讲和平时积累,发现自己未知的陈述性知识,丰富一些感性认识,让自己的“常识”更多一些。
二.学开车——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总结错题,将一些简单的套路自动化,同时能使得对背景知识的记忆更长久,压缩工作记忆的占用空间,进行抽象思考。
“教是最好的学。”给不懂的同学讲题,讲知识点。如果能把不懂的同学教会,那你是真懂了,因为在这个费力让别人弄懂的过程中,你进行了像老师一样的思考——寻找有效类比,你知识迁移能力一定会有所提高。
三.寻目标——增强审题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练习和考试,不断积累经验,增强解题的“第六感”,通过审题获取重要信息,忽略无用信息,理解出题意图,把握答题方向。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张芳 2017-4-15 23:24
学习了,谢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3:44 , Processed in 0.0581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