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花了2个小时,细细地品听了陈老师的《地球的大气》,体会颇深!文字功底很浅,也只是写写我的体会!
陈老师此次讲座,不是从解读课标,而是从教学的角度突破重难点的!从学生的立足点出发。
我听了陈老师的讲座之后,发现我有以下的不足之处!
1、最大的问题:固有的教学模式沿用,不去深究不去创新。没有很好地接受新知识。
2、没有解析新旧课标的差异之处,以课本为课本。也没有花时间思考比较不同版本的教材有什么不同之处,哪些形式或图表更适合学生。
3、具体的各部分重难点解析过程中也出现了思考不足的问题。
(1)我们地区一直用的是人教版,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文未有涉及。由于课时紧加上考试内容基本上极少涉及,整个教研组讨论后就不添加这部分内容。但是听了陈老师的讲座后,醍醐灌顶。内容不需要深究,但是需要涉及一些。为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做铺垫。这也就是为学生的高空、近地面区分,大气直接吸收地面辐射找到原因,而不会出现偏差。
(2)由于我经常是帮学生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自以为学生已经充分认识到了不同物体的辐射的含义,却未深究从学生的层面去考虑。辐射到底什么?和我们生活中知道的辐射不一样。辐射与温度不一样,与传导也不一样。我没有解疑,有时候也要说学生生活常识也没有的,惭愧!
(3)大气的受热过程图表我的想法与陈老师一致,用自己的图表更清晰!人教版的月球与地球的2幅图表的对比,我也认为是没多大必要的。( 意见一致)陈老师说在展示图表的过程中用准确的语言尤为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候还是比较啰嗦的。切记切记!
(4)大气的水平运动即风的画法过程中,人教版中的等压线的图,平时教学中觉得也不是很妥,但是也未去寻找其他的版本或者网络,使问题平面化,从而不会与等压面弄混的!
(5)全球性大气运动,在教学过程中一直是学生的难点。但也从未想到从生活实际出发,当然也与我不会运用MeteoEarth有关。今年虽然一直在想学这个软件,但自己始终未摸索出门道来。久而久之,我也不去学习这个软件了。但这部分知识如果我作为教师不能很好地与我们平时的生活联系 ,学生学习的动力不足,也失去了学习地理的真实意义!
在
星韵地理学习中,越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不足。觉得自己不会写文字也不愿把想法写出来。在以后的学习中,我要不断地鞭策自己学习、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