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地理课为我们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打开了一扇奇妙的大门。通过开展乡土地理考察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进入社会,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既能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还能增强大家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重庆市长寿中学校位于长寿桃花新城桃花溪岸边,桃花溪穿城而过,集平原河道与深山峡谷一体,短短几公路,仿佛展现出万里长江上下游的完美河流形态特征,极具考察探究价值。为此,凭借刚刚完成的桃花溪城区段实地考察经验,撰写此科教方案,分享于大家。
一、方案的背景
现代教育都致力培养公民科学认识人地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科学、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地理课让我们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味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我们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地理课具有极强的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特征,通过开展乡土地理考察实践活动,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使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产生的过程,激发对地理问题探究的兴趣,培养师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重庆市长寿中学校位于长寿桃花新城桃花溪岸边,桃花溪穿城而过,短短5公路,新城段平静弯曲而舒缓,河街段三洞沟峡谷幽深,植被茂密,风光无限,是国内罕见的城市峡谷,拥有中国开发较早(1937年)的小水电站,至今还在改造运行之中。她就在我们身边,伴随着桃花溪的综合治理和水岸风景打造,阳光城、碧桂园、清明上河坊等楼盘售罄满员,集居住、休闲、娱乐一体的桃花溪越来越成为一道靓丽的城市风景线,非常适合开展河流实地考察,可操作性强,时间好安排,安全有保障,针对不同年龄段可以选择不同层次的考察项目,本文主要针对义务教育初中段开展考察探究。
二、方案所涉及的对象、人数和需求分析
1、活动对象:适用于初中二年级及以上,学生12人和老师家长6-8人搭配分组。
2、活动需求分析:
(1)开展河流实地考察活动符合新课标要求。目的在于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促进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2)通过考察活动中师生的环保宣传和环保行动极大地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青山绿水的打造既是政府职责所在,更是普通老百姓日常行为的不断积累。学生们在河道清漂、河岸捡拾垃圾的具体行为中培养了自己良好的环保意识,必将成为保护生态环境的巨大推动力量。也能够通过校园带动家庭,通过家庭影响社区,通过社区推动社会,从而产生明显的社会效果。
(3)开发校本教材是课改的要求。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本方案是对统编教材的补充、丰富及发展,改变学生陈旧的课堂学习方式,在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中愉快地学习,寓教于乐。
三、活动目标
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以为老师、学生、家长共同成长搭建平台,为社会进步产生一定一积极影响,最终达成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收获与成长:
1、学生成长方面。
(1)知识与技能:通过河流考察活动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河流考察活动中必然涉及到地理方位判读、地形地貌认识、水文特征分析、天气气候预测、植被动物识别、岩石土壤了解、流体力学帮助、工程建设学习、工农生产评判、交通运输参与等等,在活动中,能够更好的巩固书本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面,学以致用,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桃花溪流域资料查找、搜集、整理等活动,提高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初步感知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通过政府和居民采访、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思维、方法和原理对身边发生的地理事象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培养创新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和综合评判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不断推进的考察活动中,增强对地理事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在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在持续的环保行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在实地考察较大强度的体能消耗中,可以锻炼身体,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在欢声笑语中愉快度过,实现寓教于乐,实现身心健康。
2、教师成长方面。
通过本方案的观摩学习,可以为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美术等单独学科或者多学科教师合作提供一个开展野外考察活动的样板,能够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提升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有利于专家型、研究型教师的成长。
3、家长成长方面:通过师生合作、家校互动实地考察,可以密切师生关系、增强家校联系,培养亲子感情,提升家长教育孩子的综合技能,提高家庭教育的综合效益。
4、企业、政府建议:在本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去发现河流治理、房地产开发、工农业生产、景观设计、城市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为政府提供一定参考意见,有助于完善城市规划决策,更好地服务居民生活。
四、活动重、难点与创新点
把方案精准、高效、灵活的落实在具体的考察活动之中,让师生、家长共同成长,都有收获是本活动的重点。收集桃花溪治理开发相关资料,备足考察项目内容、注意事项等,满足每个学生不同的成长需要,保障行动安全是本活动的难点。
创新点在于创设独特新颖的活动内容与形式和真实自然的现场教学场景相结合,真正体现了互动式、探究式、场景式等前沿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教师是引导者,有机整合了地理学科的各项目标,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开发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科学教育实践活动,不仅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学科技能的有效活动方案,也是对参与活动教师的有效培训方案。
五、活动内容与组织形式
1、制定周密的桃花溪实地考察探究活动方案。预先探查规划考察路线,制定考察路线图,标注考察节点,明确节点考察项目,包含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个大方面的内容。
2、确定考察内容:①了解熟悉桃花溪城区段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特征,寻找三洞沟典型河流地貌景观和滑坡、泥石流痕迹,学会进行成因分析、未来发展变化预测;②观察收集桃花溪城区段沿岸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电站建设、水岸风景打造、城市建设的现场资料,尝试评判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正负影响,为相关部门提供开发和整治建议;③定点提取水样现场进行ph值检测,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宣传活动和沿途垃圾清理行动,让环保意识深入人心,用环保行动感染市民。④沿途进行植物树叶标本采集,为制作叶脉书签做准备,判别植物种类归纳我国南方典型植被类别;岩石、土壤标本取样现场鉴别岩石类型,判定土壤肥力高低。⑤利用落地的鲜艳漂亮的黄色银杏叶,选择合适的河道位置丢掷树叶随波逐流,通过观察录像记录树叶检测河水流速,感悟流速快慢,培养多学科技能,为未来学习和就业积累技能基础。在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倡导探究性、实践性、社会参与性、体验性,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采用观察、采集、调查、访问、交流、评价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观察辨析、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更多地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4、组织要求:①物资准备:长中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旗、竹竿、垃圾袋、矿泉水空瓶7个、相机一部、银杏叶一袋,考察路线图讲稿统一发放,背包、手机、辅助饮食、笔记本、笔、铅笔自备,午餐费大人们AA制请客学生们聚餐。②各车乘坐人员固定,不违法驾驶,时刻有人清查人数。③家长管好自己小孩,班主任管好本班学生,不得打闹喧哗,听从指挥,安全问题,人人负责,相互看管提醒。④考察活动讲求实效,老师佩带扩音耳麦,认真备课,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学生分组清楚,主兼任务明确;家长后勤保障,看车、护旗、守护行李包等。
六、活动过程与步骤
1、召开活动实施动员大会,让师生、家长明确本次活动的目的与意义。本次由我们初2020级18、19班部分学生合作参与的“长寿桃花溪城区段实地考察”活动,目的在于通过实地考察探究桃花溪沿岸地貌形态、河流特征、沿岸植物、土壤状况等自然地理方面,考察沿岸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水岸风景、居民垂钓休闲等人文地理方面,感悟知识获取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自然地理成因、人类活动条件分析、影响评价,全面培养创新精神、团队协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实现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对孩子成长的影响将是终身的,家校教育的意义将是深远的。
2、划分小组,明确任务。整个活动邀请地理组老师和部分家长、专家,进行分组搭配。学生两人一组,陪伴一名老师或家长,分配具体任务,保证行动安全和知识能力过手。
3、活动时间安排。确定好各小组活动任务后,由小组组长负责,围绕活动任务,开展工作。提前安排学生进行桃花溪相关资料的网络收集整理,对长寿区规划局、环保局、水务局、八颗镇水利办公室进行桃花溪治理保护方面的采访学习,老师提前探查、设计考察路线、节点。利用周末时间(2018.11.24)完成实地考察任务。
4、小组划分,任务分工,考察内容明晰化。
人员名单:18班王远航、程粒、李京锐、李俊豪、聂柯宇、谢佳佳,19班陈滢伊、张豪、陈玉洁、王荣海、彭晓锐、杨焱洁。其中兼职工作安排:安全员王荣海,摄像程粒,拍照陈滢伊,书记员聂柯宇、杨炎洁,采访员谢佳佳、陈玉洁,保洁员彭晓锐,取水员李俊豪,资料员张豪、李京锐,联络官王远航;老师:张建国(总负责)、张云芝(18班管理)、丁洁(19班管理)、雷勇(自然地理)、许林念(人文地理);环保专家郭亮;四位家长(后勤保障)。
附:考察活动小组分工与任务一览表
小组及成员 |
兼职任务 |
主要考察内容 |
1组王远航、王荣海 |
联络安全 |
地貌判读分析?岩石取样判读? |
2组李京锐、张 豪 |
资料收发 |
采集植物标本判定?土壤取样?测流速? |
3组陈玉洁、谢佳佳 |
采访主持 |
居民采访?环境调查?简报编写? |
4组聂柯宇、杨焱洁 |
核心记录 |
交通运输调查?城市建设考察? |
5组陈滢伊、程 粒 |
摄像拍照 |
电站考察?水岸风景评价?工农业调查? |
6组彭晓锐、李俊豪 |
保洁取水 |
河流水文特征分析?定点提取水样、现场ph值检测,沿河清漂,沿岸清理垃圾? |
5.学生小组活动。学生两人一组,认真完成主兼任务,兼顾别组任务做好考察记录。
6.课堂交流展示。先由各考察小组组长汇报自己小组的考察成果,师生讨论修改形成结论;再汇总提炼形成考察总成果制作成ppt,在考察总结报告会上交流展示。
七、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预案
1、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培养,引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刚开始,热情很高,主动积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可能倦怠、懒散,丢三落四,笔记不到位,任务难以完成。教师应做好榜样,加强引导鼓励教育工作。
2、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包括物资安全和人员安全。要求人人有背包,时刻清理物品,家长时刻做好看护工作。人员安全既要专人负责,也要相互看管提醒,尤其交通安全、落水危险和峡谷险滩风险。
3、老师要做好充足的知识储备,应对各种“刁钻”问题。对沿线节点要提前探查,敏锐发现考察亮点,创造性的引导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不轻易抹杀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满足不同学生成长的需要。
八、预期效果及呈现方式
1、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
本方案通过一系列考察活动,会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意识,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和劳动成果,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等。
2、锻炼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在这些考察探究实践活动中,学生将学会估算、取样、统计数据、分析整理、绘图制图等科学研究技能,同时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动手操作能力、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调查分析能力,以及交际能力、表达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也能得到锻炼。
3、拓展学生知识,为未来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实地考察几个重要节点的河道治理、楼盘建设、电站改造、河岸风景打造、交通运输、城市建设等,不但能够弄清楚河流治理开发方面的知识点,而且通过乡土化、生活化的实践学习,更能够实现学以致用,激活思维。还能够对沿途的地貌、水系、植被、土壤等自然地理知识和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河岸风景等人文地理知识做全面了解,培养综合分析的地理思维,为高中地理学习和大学成长、未来就业选择提供更好的帮助。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学生在书本和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因为亲身经历活动,知识是在学生进行探索和研究的过程中内化形成,其效果又是教师灌输教育所不能达到的。
4、成果展示
在完成实地考察任务之后,最后进行归纳汇总整理,并写出考察心得或小论文。制作精美ppt,进行考察总结报告会,展示考察成果与收获,争取老师、领导、专家的评判建议。
九、评价标准与方式
1、过程评价——建立活动手册:学生把每一个活动后的感受、收获、困难、建议和创新想法记录在手册上,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即兴评价。
2、总体定性评价——评价表:
评价项目 |
评价内容(好中差) |
自我评价 |
同学评价 |
教师评价 |
家长评价 |
活动态度 |
活动有兴趣,积极参与,认真对待 |
|
|
|
|
组织合作 |
完成小组分工任务,与他人合作愉快 |
|
|
|
|
搜集资料 |
能用多种方式搜集有效的信息资料 |
|
|
|
|
创新发现 |
善于发现问题,能提出创新的建议 |
|
|
|
|
活动成果 |
能恰当地运用文字、图表表达活动过程及结果 |
|
|
|
|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2-5 20:49 , Processed in 0.08817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