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冀王海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430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个别地理课堂学生学习绑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热度 1已有 1191 次阅读2016-3-4 17:03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绑架, 课堂

个别地理课堂学生学习绑架行为的分析及对策

 

(河北省围场二中,河北 承德 068450

 (本文发表于《教育科学论坛》2016年第2期)

摘要:由于地理知识枯燥、难懂,理论性强,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学,学习能力较差,课上对知识的学习往往依赖教师或学优生们提供思路、解析、答案,因此他们的学习思维、学法、能力等常常被教师及学优生左右、制约,所以解决学生的学习行为被绑架的现象,就成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地理课堂;学生学习;绑架行为;现象;对策

 

地理知识枯燥、难懂,由于是对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概括和总结,理论性强,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时思路不清,对知识的内涵理解存在困难,造成很多学生课上过分依赖教师以及学优生对知识的分析、判断,这些学生的学习行为、思维方式等容易被人左右、制约,造成他们学习被动,主观意识差,平时对知识的掌握大多只能依靠简单的死记硬背。

【教学现象一】教师对学习的深度引导绑架了学生的思维

由于地理学习的方法、能力及解决疑难问题时的知识储备情况存在差异,使得部分学生的思维能力差,课堂学习效率低,有的教师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嫌麻烦图省心,喜欢对知识内涵及学习疑问一讲到底,深度解读、引导。

1.学习方法的过度引导。在以学案为导向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教师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时,导学案的导学部分经常出现这样的内容:“请你阅读教材第某某页至某某页的内容,然后自学并完成下列问题,如果出现学习疑问,请与同桌探究解决。”我们看教师事先对学习内容以及怎么学、过程都给予了明确的规定,全班要求一致,学习过程整齐划一,教师在班内巡视监督,学生只能按着教师规定的学习方法,一个程序接一个程序进行,别无选择,学生的学习思维被固定在一个现成的模式里,没有个性化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开发。

【应对策略】首先要开放性学习,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细化学习目标,依据教材中知识的载体形式、学习要求及知识的难易程度形成几个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采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去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学生学习方法的选择。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当教师准备学习一个新知识时,学生们总会下意识地打开教材,好奇心的驱使下看看有哪些知识、资料、图片、表格,所以学生们喜欢把自学作为首选;当遇到问题时,不少学生习惯第一时间与同桌或学习小组成员探究,也不愿与教师交流;而有些学生则喜欢直接向教师了解解题思路或与之相关的知识。由此可见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呈现多样化:喜欢自我分析默默思考的学生,呈现出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愿意与别人交流的学生,能通过别人的学习信息来触发自己的学习灵感,展现出良好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等等。教师在布置学习任务时,要尊重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去完成学习任务。

即使需要引导,教师也应该符合这样的原则:当学生的思路受阻对疑难问题困惑不解时引导,使思路顺畅;当学生理解肤浅就事论事的时候去引导,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当学生出现错误时引导,使其正确;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出现偏差的时候引导,使学生的思路明晰观点正确。也就是说只有学生需要教师引导的时候才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学生仍然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和话语权,有充分的创新机会和想象空间。

2.学习内容的过度解读。有些教师上课图省心,大包大揽,明明学生可以自学或小组合作就能掌握的知识,也一讲了之,而且还随意增加讲解的深度和宽度,面对教师满堂的高谈阔论,学生分不清重点、难点,也不知道哪些知识是需要识记的,哪些知识是需要理解,不了解教师对知识深度解读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补充的内容重要?还是想说明什么样的知识原理?有的教师甚至还要求学生把补充的知识记下来,结果无疑增加了学习负担,甚至还会造成对知识的误解。我听过一位教师讲授“澳大利亚”中的“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时,教师利用幻灯片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深度介绍了澳大利亚的动植物,由于缺少引导,结果学生产生了错误认识,在巩固训练环节里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澳大利亚有“世界活化石博物馆”的美称,说明澳大利亚的动植物有:A、古老性 B、独有性 C、多样性D、多化石。因为学生们欣赏了大量动植物图片,学生们的思维被绑定在一个错误的信息里,误认为这道题的“题眼”是“博物馆”,结果大部分同学错误地选择了C

教师对学习内容过度解读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初中与高中地理衔接面大,有些高中课程内容是对初中知识的进一步解读、拓展,而初中课程内容相对单一、肤浅,有的教师由于把握不住知识内涵的深浅程度,甚至为了让知识的框架结构更完整,对一些知识肆意拓展,对一些看似有联系但实际上已经超出教学要求的知识深度解读,结果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个不必要的深度知识理解中去,反而忽略了对应知应会知识的掌握,浪费了学生的时间。

【应对策略】教师对讲解的把握要做到有理有序有度。教师要将学生主动学习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对知识的解读程度一定要结合知识的难度系数、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紧紧围绕课上的学习目标,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避免因为教师一些不必要的解读而绑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避免因为学生的思维被绑架,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偏离正常的学习要求。教师一定要明确讲的重点知识是什么,哪些知识是需要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的,避免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束缚在一些不必要的、非重点问题的思考中。如,初一地理上册“板块运动”一课,这个标题就足以让他们费解了,更令学生不解的还有:板块为什么运动,是什么力量产生的动力?是板块与板块以下的地质各部分呈整体状况一起运动?那地球不是“拧”成麻花团了吗?运动的程度什么样?一系列困惑严重影响了学生们对后面内容的探究活动,为了清除探究障碍,就必须让学生对“板块运动”的相关背景有一个大致了解: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分为六大板块(1968年法国勒皮顺划分),根据这种理论,地球内部构造的最外层分为两部分:外层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和内层的软流圈。地球的岩石圈划分为许多板块,这些板块是漂浮在软流圈上滑动的,岩石圈板块之间在相互运动,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板块作用的驱动力是地幔的对流作用,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可以认为是固态物质在类似液态的物质之上漂移。如果不加以说明的话,学生的思维马上就会转移到补充材料上,并将其作为思维的重点,所以一定要向学生说明本课的学习思维活动主要集中在板块的构成、运动形式以及产生的现象上,补充部分仅仅是为了知道板块运动是怎么一回事就可以了,不要过度解读。

适当的补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体性认识,教师一定要适时总结,构建与学习目标、要求一致的框架结构,剔除辅助性材料,这样学生就能区分哪些是本课应掌握的知识,哪些是为了理解而提供的辅助性资料,避免因为教师对一些知识的过度解读,而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的目标产生偏离。

【教学现象二】学优生的学习表现有时会绑架其他学生的学习

地理学习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造成课堂学生们的学习表现呈现两极分化,要不表现精彩,成绩较高,要不就是找不到学习的门路,成绩较差。

1.左右学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由于学优生学习基础好,学习能力强,掌握知识较快,课上空余的时间里经常会问一些明显超出课上所学知识要求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因为学优生的缘故,对于这类明显不适合其他学生学习的问题往往来者不拒。如,有位教师在执教初一下册“东南亚”时,有位学生突然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在看资料时,发现新加坡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可是这个国家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大,为什么会缺水呢?”这时教师发现班内其他学优生也对这个问题表现出兴趣,于是详细的解答了这个问题,这些学生满意了,可是其他学生也不得不放下正在进行的学习,跟着听了一遍,不但打断了原来的学习思路,而且对于教师的讲解似懂非懂。

2.造成学差生学习被边缘化。我们在课堂上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的往往是班上那些学优生们,他们几乎包揽了课上的绝大多数问题,教师也喜欢他们的精彩回答,一来可以不影响教学进度,二来省去教师进一步讲解的麻烦,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了学优生表现自我的课堂。另外由于学优生们对知识掌握较快,而他们完成本环节学习任务的时刻,就意味着教师进行下一个学习环节的开始,而那些学差生们不得不放弃尚未完成的知识学习,跟着开始新知识的探究了,上一环节的知识还没弄懂,对新环节所涉及的知识理解起来就更加的困难,渐渐的就会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和对学习问题思考的积极性,出现学习的倦怠情绪,逐渐的被学习边缘化,造成学差生的学习更差。

【应对策略】教师一定要注重教学的差异性,不能因为学优生能给自己带来成绩和荣誉,而厚此薄彼,因此教学上要兼顾好、中、差不同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他们在同样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程度的知识量。

1.分区学习。为了让班内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互不干扰,都能利用课上有限的学习时间,将自己的获得的知识范围达到最大程度的深度和广度,教师将班内分为ABC三个学习区,施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让学生根据本课的学习状况、自身的学习能力等自由选择所在的学习区,形成分层的差别性学习。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能尽其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学习进度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掌握课上的学习内容,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成绩。

2.分组合作。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按着优中和中差两个标准分组,这样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遵循“兵教兵、兵练兵”的原则,以好带差,由于组内学生的差距较小,所以学优生很容易带动其他人的学习,并得到提高,这样也避免了学差生的学习被边缘化。

另外,教师要注重课下辅导,对于那些不适于课上讲解且属于学生的个别问题,可以通过课下辅导的方式解决,如果难度过大也可以将其作为学生的课外兴趣小组的探究内容来完成。

【教学现象三】现代教学手段绑架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随着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的普及,有的教师过度追求教学的形式化以及声、光、色等对学生感官造成强烈冲击的教学手段的使用。如,MOOCs、大数据APP、推送技术等等,确实开阔了学生们的学习视野,提供了学生们了解地理事物的机会和平台,对地理事物的内涵、形成有了更形象、直观的展示,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做到的,但现代教学手段的省事、省时、省力,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学习依赖性和惰性,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制约,使学生对问题的自我生成能力,各种实践、考察能力,对于纸质图表的绘制、分析、阅读、筛选信息以及对学具的使用、制作的各种实操能力等,产生一定的限制,至于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学生间合作力的形成等一些与学习能力相关的学习行为被忽视。

【应对策略】一些被动的以视觉、听觉感官获取知识的方法大多都是教法,而非学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系数、教学要求以及学情状况,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评估,只有那些教师通过描绘难以准确表述出事物的本来特征的、学生凭借思维活动难以感知事物的发展过程的,一些微观或空间现象所形成的地理知识而要求学生直观形象地掌握内涵的、一些抽象的地理知识需要还原出生活中原始形态的等,才更适合现代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学法的使用,对于那些要求学生通过对生活中事物和现象进行实际观测以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社会意义的社会实践考察能力,学生单独的自我获取知识能力以及学生间合作学习能力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活动型教学方式为主并传统与创新相结合,这样产生的效果会更好,只有这样教学才能够有的放矢,即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由于受到班情、学情的影响,教师很难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部分学生学习被绑架的现象有时很难避免,但教师需要做的是尽量将这种绑架行为及其产生的影响降到最小,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们的个性化学习,才能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保障课堂教学有效进行。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6-3-5 15:44
王老师忒厉害了。
回复 geonet 2016-3-5 15:49
快餐-快餐文化-快餐式教育,这既有时代的烙印,也不能不说是教育的悲哀,教育总是为上层建筑服务的,但教育被绑架则是最大的悲哀。为什么被绑架?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3:21 , Processed in 0.05994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