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有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但是迟迟没有行动。最近看了同事推荐的魏勇老师写的《怎么上课学生才喜欢》,里面就提到他写作的起点是写博客,我就想着自己也来学习一下,争取每周来记上一记,因为工作已经成为我生活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星韵看到这么多同行每天都很努力让我们的学科变得更好,我也觉得很开心,虽然至今都是默默无闻,我也还是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所以我选择在这个平台倾诉和倾听吧。
也是因为魏勇老师这本书的影响,我也在网上找了点哲学的书来看,当然不是原著大部头,找了一本李银河写的《生命哲学》,其中一些文字还是对我有所触动,比如她写到在她近60岁了,还在考虑自己究竟该干什么,干什么最快乐,活着的意义究竟是什么等等,之前我会觉得,一个比较成功或者说有名气的人一般都是在很早就知道了自己的目标,然后努力奋斗,继而成名成家,看来也不尽然,其实大家都是普通人而已,没有必要把谁看的过高,仰视或敬于神坛,盲目去追赶别人最后反而可能丢失自己。
昨天晚自习一学生主动找我聊天,女孩子,高三这个时候,本身是比较脆弱和敏感的,我也尽我所能去开解她,但是我也更清晰的感受到我们学校教育在一个人人格塑造方面的缺失,她的伤感来自于这些方面:自己的目标一直没有达到,感觉社会不公平(理由是:周围的同学比她漂亮、比她学习好且还有人疼),和她一直相依为命的奶奶身体越来越差,她和她妈妈的关系很僵(她父母离婚和又复合,她有爷爷奶奶带大)
我和她聊了一个小时,让她压抑的心情有所纾解,但我的心情却难以平复:原本我们的教育应该以塑造一个适应社会的性格完善的人为目的,但是我看到的这些孩子虽然年龄增长,但是性格是有明显缺失的,这样的大“儿童”慢慢进入大学,步入社会,一切都是从头学起,虽然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是我们花了这么多的精力和时间最终仅仅培养了学习书本知识的能力,不得不说是一种浪费。
我的孩子现在快三岁了,已经上了幼儿园,在我的心里,我希望在她18岁的时候,不仅仅是年龄成长了,更重要的是获得与之匹配的在社会中很好生存下去的能力,希望我的愿望会成真!当然,作为家长,我也要尽力做好家庭教育这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