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浅谈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
摘 要: 加强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提高认知水平,促进学生对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深刻理解,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学生学好地理的关键,发展地理思维能力是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对目前正在进行的新课改而言,注重探究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时,教师要有一个全盘考虑,循序渐进,统筹安排培养学生全面的地理思维能力。
关键词:地理学科能力;提出地理问题能力; 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地理思维能力
1.引言
“各学科教学是否有成效,关键在于能否形成学生的各种学科能力”;“学科能力是学科教育与学生智力发展的结晶”。我国的高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地理学科能力包含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合作与交往能力。
提出地理问题的能力是旨在培养学生象地理学家那样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地理信息加工能力主要涉及三个方面: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地理实践能力主要包括观察、调查、观测、实验能力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正确使用地球仪、地图等工具的能力。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大体是指 “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地理课程标准规定表达与交流能力是指:“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合作与交往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学生地理学科能力欠缺的表现
2.1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不足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区域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中综合性是指: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从不同角度反映地理环境的综合性。地域性是指课程内容以区域地理为主,展现各区域的自然与人文特点,阐明不同区域的地理概况、发展差异及区际联系。
综合性和区域性决定了对高中地理思维需要转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需要全方位考虑,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仅仅把地理局限于文科,再加上初中教育对地理知识形成的不全面,造成长期以来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获取依赖死记硬背,依赖于对地理结论的掌握,忽视对地理原理的探究,从而造成学生在遇到一些新的问题束手无策。
2.2无法提好地理问题
高中学生问题意识不强,提出问题角度不多:如果老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绝大多数的学生都会保持沉默,他们几乎不会主动的去发散性的思考自己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
高中生表达地理问题的能力并不理想:表达地理问题时用词不准确、口语化过于严重,不会用本学科的语言去阐述问题。
高中生提出的地理问题质量偏下,他们无法提出一些有水平的问题,思考不够全面,不够深入。
2.3 不会进行信息加工
高中生缺乏对地理信息加工的实践。平时很少有收集并整理信息的课外活动,对信息进行分析也只是对书上固有内容的分析,课外拓展少,自主分析能力弱。
2.4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综合分析鉴别能力差
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地理问题的本质特征。但是不少学生却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常常用片面的、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在地理学习中混淆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无法形成全面的认识。
2.5缺乏地理实践与合作交流
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只局限于课堂上,缺乏亲身实践,无法做到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同学之间没有共同合作交流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机会,使得地理知识和生活实践相分离。
3. 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3.1对提出地理问题能力的培养
创设敢问的课堂氛围: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和促进者参与到他们的学习中来,使地理课变为师生、生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的“学习课”,营造出宽松、舒适、愉悦的氛围。另外,多举一些名人和学生中因善思好问而取得成就和成绩的例子,给学生提供鲜活的学习榜样,学生感受主动提出问题的好处。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敢于提问的学生给予表扬,并做到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进行补充;不同的意见进行争论、允许保留意见;老师错了欢迎提意见……对于提出的问题尊重并认真思考,简单的,积极引导,不嘲笑、不讽刺,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回答不了的,能灵活应变,不敷衍搪塞;好的问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合常理、异想天开的问题更应保护其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其合理部分给予肯定的评价。贯彻“无错原则”,形成“敢于提问”的学风。
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使学生“会问”: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提出问题。对所学内容,学生先自行了解,确定重、难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分析交流重点在哪里,难点是什么,并简要说明依据;最后教师依据学生情况,可与学生交流,共同确定重、难点。提出问题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去思考;可逆向假设发问……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学生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还会有昼夜更替吗?地球上会出现怎样的昼夜更替??……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个人回答不出或有意见分歧时,再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学生需要时进行适当点拨、引导。
3.2对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如阅读地图、各种图表、访谈、实地调查与观测、上网查询等。创造机会让学生练习查阅地图、查阅期刊文献、进行野外观察观测、地理调查是该项能力训练的重点。从身边的环境和联系实际收集第一手信息资料是应予特别关注的。野外观察观测是收集第一手地理信息资料的常用方式。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使地理学习更感愉快具有直接关系。它使学生能观察、提出问题、辨识问题,以及渴望对自然特征和人文活动的认识,促进自主和生动的学习。野外观察观测、地理调查还是联系学生的学校活动及其生活世界的重要渠道。
此外,应尽一切可能地引导学生从地图上获得信息,引导学生从报刊杂志、影视、广播以及计算机网络等大众媒体中收集地理信息。
3.3. 对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
地理形象思维:运用头脑中积累起来的地理事物的表象进行的思维。运用直观教学培养形象思维能力:野外观察、识看标本、实际测量、演示实验、参观访问等,还可运用反映地理实物的图片、幻灯电视录像等使学生直接接触或观察实际地理事物,都是形成地理表象的有效方法;运用地图教学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图,一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地图知识,二是随着课程的进展,坚持长期的反复细致的训练,学生就会掌握地图的各项要求养成用图习惯。识图侧重于形成地理表象获得感性事实材料,而分析图则在形成地理表象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进一步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综合。读图和分析图的教学,从读图的感性认识到分析图的理性认识是培养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比较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经常借用比较法以区分地理事物的共性与差异,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特别是根据已知的地理知识去类比未知的地理知识获得新的地理知识。
地理逻辑思维:借助地理概念、判断、推理进行的思维。。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思维过程的组织、思维方向的训练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单一的灌输式教学转变到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和勇于思考的习惯。同时教师要深入研究地理教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不断发展,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3.4. 对地理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让学生从各种探究结果中得出有用的概念,作出明确口头或书面表述。运用绘图、阅读地图、图表、模式图等方式来表达他们的地理思想与探究结果与过程,发展学生的文图之间的转换、数据与图表之间的转换、图图之间的转换的能力。能把“脑中地图”变换为适当的表达方式来表示地理信息,回答地理问题。参与讨论,抓住主题,发表相关的见解,准确判断发言的时机和表达方式。能抓住文字材料和图像资料的要点,理解线索,并概括地进行表述。善于提出不同的看法或新观点,表达时重点突出,语言精炼流畅。
4.结语
学习地理,掌握内容是其一,掌握方法触类旁通是其二,后者就是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学生就会善于从教师的讲解中捕捉瞬息即逝的问题,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去掉教师的“拐棍”也能够“走路”。中国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我们地理教师都能把金钥匙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开启知识的大门,发掘知识的宝藏,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将会空前高涨。与此同时,我们还应当告诉学生,任何学习上的成功都不是信手拈来的,实现任何一类问题的创造性解决,都与他们平时扎实地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有关。要求学生具备持久的学习热情和不断探索的自学精神,坚持主见,知难而进,只是可以突击,能力却不行;知识会被遗忘,能力却不会!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4 13:25 , Processed in 0.06392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