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刚刚参加完“2015全国新技术支持下的个性化学习高峰研讨和应用成果展示及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年会活动”,又机缘巧合地迎来了福建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的“2015年福建普通高中高级职称教师专项培训”,本没有对名目众多的培训报以多大的热忱,却没想到此次培训给予我莫大的欣喜、极大的获益。
收获最大的是,与地理界大咖级前辈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交流越多、越深入,你就越发由衷地钦佩他们在学科领域、学术前沿上高屋建瓴、拨云见日的学识和造诣,更重要的是让你懂得如何做好学问、如何当好地理人。
袁书琪老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地名要让人记住乡愁》,里面有大篇幅袁老师的讲解
人物(一)——袁书琪老师,现任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旅游研究所所长、博(硕)士生导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副主任、闽台中心研究员。主持人文地理学博(硕)士点文化与旅游地理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硕士点闽台旅游发展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点地理学科方向,教育硕士地理教育方向。社会学术兼职:中国地理学会理事暨地理教育委员会副理事长、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林学会森林公园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营销学会旅游营销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生态学会旅游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地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教育学会理事暨地理教学研究会会长、福建省区域地理学会副会长、福建省旅游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交通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政府旅游发展顾问。(摘自百度百科)
对于袁书琪老师,福建师大毕业的地理人自然熟悉不过。最近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地名要让人记住乡愁》,里面就有大篇幅袁老师的讲解(见视频)。大学本科时期,他就教授我们《人文地理学》,网上很多人说现在大学教授上课都是坐在讲台前,对着麦克风,读着课本、念着自己的论文、点点PPT,枯燥、乏味、无趣,让人昏昏欲睡。他的课堂,从来是生动活泼,针砭时弊,联系热点时政,有着独到见解,注重师生互动,有问有答,课堂时常笑声不断。但大学本科的四年,课后的、私下与袁老师的交流为数不多,稍显内向的我可能没给袁老师留下太多的印象。2004年大学毕业后的我留在了福州,就教于福州高级中学,虽离福建师大(老校区)近在咫尺,但也只能在省、市教研培训的专家讲座中偶偶见到袁书琪老师,交流甚少。时间转眼到了2013年,在获得福建省地理片段教学比赛特等奖的基础上,省普教室叶回玉老师推荐我参加 “2013年全国高中地理优质课评选活动”,袁书琪老师正好担任其中一个比赛组的主评委(不担任本省参赛选手的评委,避嫌),该年度该赛事在江西九江举办,叶老师就让我帮忙一起订好动车票,“组团”到九江。期间,发生的几个“场景”至今历历在目。场景1:我习惯性地提早约50分钟到候车厅,真没想到,清瘦的、头发有点花白的袁老师早到了,当我张口说“袁老师好,我是您的学生,福高的付进华”时,他竟然站起来主动伸手跟我握手,连声道谢“记得你,付进华,辛苦你帮我们买车票”,温文尔雅,对小辈礼待有加;场景2:动车上,落座后彼此间聊聊家常,袁老师从随身的手提包里掏了半响,拿出几粒糖果分给我们几个,笑着说“来,大家补充点能量”,亲和得像邻家的老爷爷;场景3:福州没有直达九江的动车,要在南昌站转车,吃过午饭后大概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袁老师默默地坐在候车厅一个角落,静静地写着手稿、做着自己的学问,那一幕终生难忘。一个有造诣的学者就是这样,孜孜不倦、默默耕耘。
2014年9月重返师大攻读在职研究生的我,再次有幸地聆听到袁老师的课,熟悉的感觉,逻辑性强的知识,有前瞻性的观点,拓展、提升的思维空间,每堂课我都仔细聆听,受益颇多。在本次培训中,听完《大规模的海水运动》同课异构的两堂课,袁老师点评时提出的“一样观念、两种模式、三项素养、四点提升”,平时的地理课堂教学如何注重顶层构建?如何渗透、体现地理学科素养?如何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地理思维的演绎和归纳、地理问题的发散和收敛、地理教学的启发和探究等方面进行提升?这些观点、这番阐述,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内涵深刻,让人深思。
(未完待续,下篇——袁孝亭老师)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8:12 , Processed in 0.05994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