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2.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9.28)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先以我的周一为例,早上5:30起床,6:00到学校,进班清点人数,巡视学生背书到6:35,下楼带领学生跑早操、吃饭,时间就走到了7:20左右。巡视一遍教室、卫生区的打扫情况,7:30组织学生下楼参加开旗仪式。升旗结束一般在8:00-8:10,学生上楼后早读时间已过。第一节课德育处开会,大多数会议是一节课的时间,偶而会延续到第二节课上课。会议结束上个厕所,进教室观察一下学生听课状态已临下课。第三节是初中部的教研会,第四节需要送小学部的学生离校。吃午饭结束差不多12:30以后,到教室昏昏沉沉处理些杂事,很快就到下午上课时间,第一、二节班主任会议。第三节空闲,没有其他事情的时候可以备备课,读会儿书。第四节班会,传达班主任会议精神,总结一下上周的班内情况,表扬或者批评,提出接下来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纪律教育、安全教育等,一节课匆匆而过。吃过晚饭,上完读报,晚上的两节课是属于自己的,可以做点事。一天内每一个课间、放学后,都要机动查看,维护学生的安全,监管学生的课间纪律。晚自习放学,送走走读生,查完寄宿生的寝,一天结束,精疲力尽,洗漱后,再也不想动......笔随思绪走,突然又想起外出培训时听武凤霞老师的讲座,也曾说到时间问题,记得当时武老师举了个例子,大意是这次来做讲座,邀请方在车站接到她之后,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又感觉司机技术挺好,就打了个招呼躺在后座上补觉,她的时间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挤出来的。不仅当时,现在想起也一样的感慨。做出成绩的人,都是付出了很多努力的!同时,他们都是很自律的。
那么,苏氏对此又有何见解呢?
首先,苏氏认为这是涉及整个学校生活的综合性问题之一,是完全取决于学校的全部活动是怎么安排的;其次,看教师工作本身的方式和质量。他举了一位上公开课的历史老师的例子,这位老师“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而公开课的直接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如何做到这一点的?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不能死抠教科书,要读学术著作让教科书的知识变成入门的常识,沧海一粟。教师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衬托学校教科书的背景越宽广,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在课堂上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
关于时间,苏氏还有论述,后面接着学习。但对这一建议,我感觉对教师自身职业质量的提高非常有帮助。不为应付而读书,备课时不仅仅备当下一课的知识点。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轻松驾驭教材。当然这里也有熟能生巧的例子。
不断地读书、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才是提升专业素养必要的、有效的途径。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1:55 , Processed in 0.06631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