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陶倩君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481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教学设计】“河流地貌的发育”(第1课时)教学设计

热度 4已有 1821 次阅读2017-5-30 17:05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长三角, 上海, 长江, 教学, 照片

“河流地貌的发育”(第1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分析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河流落差剖面图和相关的小实验,分析出河谷不同发育时期主要接受的侵蚀类型和原因,并能说出河流不同发育时期的河谷形态。

2.能够结合流水的分选作用,分析三种流水堆积地貌在河流中形成的位置和特征。

3.通过“长江泥沙”的案例探究,理解河流地貌的发育是侵蚀作用和堆积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学会用整体思维综合分析地理问题。

【教学重点】

流水侵蚀作用和的堆积地貌的类型、位置及特征

【教学难点】

河流凹凸岸的位置与特征辨析

【设计思路】

长江是各种流水地貌发育最完整、最齐全、最明显的河流,同时也是学生较为熟悉的河流之一。本节课将选取长江作为学习河流地貌的案例,以“探究长三角是如何形成的”作为整节课的情境,并以“寻找长三角泥沙的来源”和“寻找长江泥沙的去向”作为教学线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展示:如今上海的地图和外滩的美丽照片(图1

提问1:上海,俗称“魔都”,位于如今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但若时间倒退两千年(图2),我们会惊讶的发现:上海居然还没有在地图上出现!那这块热土是如何从无到有的呢?

https://timgsa.baidu.com/timg?image&quality=80&size=b9999_10000&sec=1487684691426&di=e7a33d6847d9b3eb9a5736f09edc2374&imgtype=0&src=http%3A%2F%2Fwww.ytz.com.cn%2Fm2012%2Fupfile%2Fimg%2F2012-9%2F149124935214.jpg

 

 

 

 

 

 

 

 

 

 


           1 2012年长江三角洲地图                        2 公元280年长江三角洲地图

提问2:请大家观察“长江三角洲变迁的示意图”(图3),思考长三角是往哪个方向扩展的?这个过程是逐渐扩展的还是突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长三角是向海洋逐渐扩展的事实,推测出长三角是泥沙堆积的结果,而有别于他们之前学到的板块运动或火山活动所导致的结果。

3 长江三角洲变迁的示意图

二、寻找泥沙的来源——河流的侵蚀地貌

承转:据统计,长江每年携带到入海口的泥沙大约是4.7亿吨,为什么这么多的泥沙会随着长江的滔滔江水而来呢?这些泥沙又来源于长江的哪些位置呢?

师:为了更加科学地寻找泥沙的来源,我取了四个点:长江源头、位于上游的三峡、中游的荆江、下游的无锡(图4)。

4

1.长江源头

承转:我们首先来到了长江的发源地沱沱河。

材料1众多科学家发现关于长江的源头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数据不一样,1995年给的数据是32°36´N94°30´E,海拔4842米,但2005却是另外一组数据32°45´N94°36´E,海拔5170米。

承转:我们看到,十年来长江的源头悄悄地发生了变化,我们应该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提问:请大家观看实验(图5),注意观察小旗,思考流水对河谷的侵蚀方向,并用其中的原理解释长江源头的变化原因。

5

生:红色小旗倒下了,说明流水不断向河流源头方向的侵蚀,使得河谷延长。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直观地展现溯源侵蚀的作用和过程。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此时不仅存在溯源侵蚀,也需要跟学生强调此时河谷也在流水的侵蚀下不断加深、加宽,即存在向下的侵蚀作用。

2.长江上游

承转:我们跟随着被剥落的砾石、泥沙来到了上游的观测点:长江三峡,这里建有中国的三峡大坝工程。

材料二:从长江源头到宜昌市的落差高达6100米,而水平方面仅有4000米,单单是三峡大坝也有110m的落差(40层楼左右),巨大的落差使得水流非常湍急。

提问:湍急的水流会怎样侵蚀河床?河床的形态会发生什么变化?

生:水流向下侵蚀河床,使河床向纵深方向发展。

师:在河谷发育的初期或河流上游,由于水流湍急,河床剖面形成窄而深的V型谷。

3.长江中游

承转:我们继续跟随者源头和河流上游的泥沙来到了长江中游的荆江。

展示:荆江的卫星图(图6

6 荆江的卫星图

解说:可见,荆江河段比较弯曲,由此形成了河流的凹岸和凸岸。针对河岸而言,河岸凹进去的一侧称为凹岸,凸向河流的一侧称为凸岸。

提问1:观察实验(图7),留意小旗,思考哪一侧的河岸为侵蚀岸,哪一侧的河岸为堆积岸?

 

 

 

 

 

 

 

7

生:凹岸的旗子先倒下了,说明凹岸为侵蚀岸,而凸岸则为堆积岸。

师:河流流经弯道时,在离心力和惯性的作用下,表层水不断冲刷凹岸,形成侵蚀岸。而凹岸流速快,凸岸处流速慢,也使泥沙更容易在凸岸处沉积下来,形成堆积岸。这就是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所在。

提问2:长江中游流水的侵蚀作用还是以下蚀为主吗?为什么?

生:不是。中游的河流落差比上游小得多

师:的确,随着河流流速的减慢,下蚀减弱,使得河谷也变浅了;

提问3:中游阶段流水向河岸一侧的侵蚀(即侧蚀)却加强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中游河流进入了季风区,降水补给增加,使得侧蚀增强。

师:随着侧蚀的增强,河谷拓宽,河道呈现出蜿蜒曲折的形态,形成美丽的河湾。然而,过分弯曲的河道对两岸居民来讲也是极其不利。荆江当地民谣说:“不惧荆州干戈起,只怕荆堤一梦终。”因此,人们常说:万里长江险在荆江。

4.长江下游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凹岸不断被侵蚀,凸岸不断接受堆积,河道继续展宽,河床剖面形成宽而浅的槽型。需要主要的是:每一河段都是由多种侵蚀方式共同作用而成,而在不同河段或同一河段的不同发育阶段,其主要的侵蚀方式不相同。

 

三、寻找泥沙的去向——河流的堆积地貌

承转:可见,从源头开始,就不断有泥沙进入河流,数据显示,每年进入长江的泥沙有数十亿吨。然而,到达入海口的泥沙却只有4.7亿吨,其他的泥沙又到哪里去了呢?

生:沿途堆积了,例如凹岸一部分的泥沙会被搬运到凸岸堆积。

1.洪积-冲积扇

提问1:非常好,那泥沙除了可以在凸岸堆积外,还有其他可以沉积下来的地方吗?请阅读书本上P79的小实验,思考为什么泥沙会在书本凹槽的底部堆积呢?

生:泥沙流动的坡度减缓,流动的通道变宽,使得流动的速度减慢,出现泥沙堆积。

师:其实河流泥沙的堆积也和这个小实验类似,河流的源头往往在高原高山上,河流会先流经地势陡峭山区,此时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泥沙。可是,当水流流出谷口时,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由季节性河流形成的叫洪积扇;由常年性河流形成的叫冲积扇。多个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最终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提问2:组成洪积扇的物质颗粒由扇顶到扇缘有什么特点?你再仔细观察一下刚才的小实验,能不能得出结论?

生:不能,瓶子里面的泥沙颗粒是均一的。










8


师:没错,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那么我们试着用颗粒大小不同的泥沙,再进行一次实验(图8)。我们把颗粒大小不一的泥沙放到清水里面,以更好地模拟流水的堆积作用。


提问3:颗粒大小不同,沉积的先后顺序又是怎么样的呢?

生: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

师:因此在冲积扇的扇顶的沉积颗粒较大,扇缘的处沉积颗粒较小。不同颗粒的堆积物具有分选性,这就是流水的分选作用。

2.河漫滩平原

师:大家刚刚学习了侵蚀地貌,看到了中下游的泥沙主要在凸岸堆积。而泥沙在凸岸堆积后则形成水下的堆积体;枯水期时,水下的堆积体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河流改道使得被废弃的河漫滩连成片,形成河漫滩平原。

3.三角洲

提问1:请大家用冲积扇形成的原理,解释三角洲在入海口堆积的原因;

提问2:长三角的发育需要2000年的时间,而黄河三角洲则只需要不到50年。黄河三角洲以较快的速度向海洋扩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3:据统计,近10年来,黄河三角洲的面积有缩小的趋势,这又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运用到新的地理事物中,根据具体地理事物的特殊性,灵活解决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叶片水滴 2017-5-30 18:20
实验好丰富
回复 燕南飞 2017-5-31 09:32
让抽象的知识走进生活,活灵活现
回复 pease 2017-5-31 09:50
把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呈现给学生!赞
回复 dinghongtao 2017-5-31 10:57
非常好 借鉴一下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2:24 , Processed in 0.10691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