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平原、三江源和三江并流
已有 944 次阅读2016-5-26 20:03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三江并流, 三江源, 平原
三江平原,又称三江低地,即东北平原东北部,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三条大江浩浩荡荡,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区内水资源丰富,总量187.64亿立方米,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252万公顷的针阔混交林。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沼泽、草甸茫茫无际,森林成片分布,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很多国营农场,“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与此同时,区内生态平衡遭到了严重破坏,气候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增加,水土流失严重,珍稀物种减少。今后应合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促进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以防涝为主,旱涝兼治,搞好农田水利建设,建立沼泽湿地和珍禽名贵鱼的自然保护区。目前,国家已在三江平原东北部成立了三江和洪河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加强对三江平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的西部,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青海省南部,为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世界著名江河: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源头汇水区。 被誉为“中华水塔”。
三江源区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世界上海拨最高、面积最大、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三江源区山脉绵延、地势高耸、地形复杂。该区属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冷热两季交替,干湿两季分明,年温差小,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三江源区是世界高海拨区生物多样性特点最显著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物种基因库”。
历史上,三江源区曾是水草丰美、湖泊星罗棋布、野生动物种群繁多的高原草原草甸区,被称为生态“处女地”。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雪山萎缩,河湖湿地减少,沙化、水土流失面积扩大,荒漠化和草地退化问题非常严重;长期滥垦滥伐使大面积的草地和森林遭到破坏;虫鼠害肆虐,珍稀野生动物盗猎严重;无序的黄金开采及冬虫夏草的采挖屡禁不止;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源区植被与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水源涵养能力急剧下降,导致三江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频繁,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制约,并已直接威胁到长江、黄河流域,乃至东南亚各国的生态安全。为了保护三江源的生态环境,200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这三条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大江在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及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境内境内自北向南并行奔流170多公里, 穿越担当力卡山、高黎贡山、怒山和云岭等崇山峻岭之间,形成世界上罕见的“江水并流而不交汇”的奇特自然地理景观。其间澜沧江与金沙江最短直线距离为66公里,与怒江不到19公里。是中国境内面积最大的世界遗产地,也是世界上蕴藏最丰富的地质地貌博物馆。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库”,也是世界上生物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植物学界称其为“天然高山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