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拿到《触景生情》这本书,很是亲切的感觉。书面整体设计与李秀彬老师的《地理人随笔》、叶超老师的《时空之间》,风格很是相似!喜欢封面那副插画,淡淡的阳光像水一样洒在墙上,斑斑驳驳,一只胖胖的猫儿安静的凝视着外面的世界,仿佛为这个浮躁之风甚嚣尘上的世界带来一股清流。在北京燥热的午后,也为我带来内心的宁静。
首先谈谈对本书作者周尚意先生的印象,不知道为什么一想到周老师,就想这样称呼,也许能在流淌的文字间感受到她对于地理、对于学生、对于职业充满的无限的热爱,一直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也对世人!唯有像古代尊称老师为先生,才可表达敬爱之情。
与周老师未曾谋面时就经常读她翻译或者推荐的一些经典书籍,周老师在国内的人文地理学领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一直在推动国内人文地理学的研究,作为师范类专业,能有此影响力实属不易。今年的5月末在西安“2021中国地理学会春季年会暨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上第一次见到了周老师,穿着红色的连衣裙,披肩的卷发,瘦瘦的,不是很高(马上想到了段义孚先生,也一样的清瘦),站在诺大的舞台上!主持人在介绍周老师时就说:周老师作为上一届世界地理大会唯一被邀请发言的中国地理学者,是中国的地理学界了不起的人物!足见其影响力。我发现周老师也是本次年会主报告发言中唯一一位女士,女性主义地理学的辉光,现场的报告内容就是用英文呈现的,让听会的我更是多了几分钦佩。
拿到本书,认真阅读了自序部分。周老师从出版本书的原因、本书文章的出处插画的作者、触景生情的三层含义(新文化地理学、强调研究文化景观之意义;现象学是强调景观意义的生产是心物一体;后现代主义强调不断的凝视和反思)、本书涉及到的40个概念,类分为三组文化区、文化区主体性、研究方法,同时分析每一组概念的内在逻辑关系。
说一下我理解的关于《触景生情》暗含三种意思。
第一层便是新文化地理学(一如新经济地理,很多的学问,为区别于以往的内容,都要加个新字。仿佛是与过去的理论割裂,所以在人类社会以来就不断出现各种新的学说,比如:“日心说”,也比如:“地心说”.....,所以这个“新”太具有相对性了,不可一概而论)。
强调研究文化景观之意义,而意义的主体又是人,所以第二层含义从现象角度出发,现象学景观意义的生成是心物一体。
接下来生的情是需要在不断的凝视和反思中变化,也就是第三层含义“后现代主义强调不断的凝视和反思”。更理解《触景生情》这几个字用的妙极!不禁回想起李白的诗文,李白的诗太多太多,以《关山月》为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何等气魄!感觉自己和李白一起站在那个荒凉的大漠,迎风而立,心中的感伤,我似乎能摸到那时的风、那时的沙,感知到战士们既有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也有对家乡无尽的思念,以及战士背后“思归多红颜”“叹息未应闲”的无奈。更是联想到“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的思归苦颜们依然“一夜絮战袍”......此景虽离我已有1000多年,依然能感同身受,这种景与这种情是人类共通的吧!(虽然李白被认定为吉尔吉斯斯坦的碎叶城人,一方面说明我们唐朝时疆域之大,一方面也说明情感交融是没有种族、语言、地域的差异的。哈哈,亲爱的吉尔吉斯斯坦公民们,我们可以共同拥有李白)。所以学学王阳明大师吧!知行合一,遵从内心的自己,其实就是最好的抉择!
还有些精彩内容,后续整理上传!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3:13 , Processed in 0.06242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