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地理课堂充满人文气息
——以《海岸》为例
素养教育已经成为21是国际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和紧迫任务,新一轮地理课程改革把地理素养置于地理课程目标的核心地位。袁孝亭教授依据地理素养的内容,把地理素养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这些素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今的地理课堂中过多的强调其科学性和技术性,对学生地理人文素养的培养却不重视。本人设计《海岸》这一课时,就思考着如何构建有人文气息的地理课堂?
一、开发利用人文资源及创设情境
本节课中,创设中国海岸旅游的情境来营造人文气息,带着同学们在中国地图上从中国辽宁出发,一路向南直至中国南海。整个海岸线中选择了五个考察点:a辽宁大连金石滩,b江苏盐城东台,c广东湛江,d海南三亚,e南海西沙。展示这五个考察点的大量图片。而这些照片可以利用自己或学生在这里旅游的照片,运用这些图片充实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看到老师或同学的照片后,感受到真实性更强,且对所学海岸里的内容充满了期待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进而有利于丰富人文精神教学内容。
二、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海岸》中五种不同类型的海岸是本课的重点,教师可以带着学生讲解第一种基岩海岸(如何掌握基岩海岸的步骤和方法得告知学生),这种方法使得教师位于主导地位,学生只能被动的理解和接受教师所讲授的人文知识。所以建议其他四种海岸类型可以运用分组讨论的形式开展。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负责一种海岸类型并给其大量该类型的图片。让同学激烈讨论,将各组讨论的结果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类型(what) |
成因(why) |
特点(feature) |
利用(how) |
典型分布(where) |
|
|
|
|
|
在讨论中让学生感受到生生之间、师生之间都是平等的,且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这些问题或现象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触,对于人文知识和内容的认识达到更高的层次,而且在隐性层面培养学生的协商合作精神,与他人合作交流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这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容。
一节课即将结束,学生们出现学习兴趣减退和学习疲惫的一个阶段,课文总结时,抛弃传统的表格罗列总结,而是根据《青春修炼手册》的伴奏,将上课的重点内容创作成歌曲《海岸修炼手册》,让学生唱出来,再次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请同学课后思考:《海岸修炼手册》中的哪些歌词可以进一步完善,让其更加押韵或更具美感。这种将课堂中的内容适当的延伸到课外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程中还渗透着人文精神。
三、利用诗词歌赋,即时表达对不同海岸的赞叹和热爱
在讲授《海岸》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海岸的图片,适时利用诗词歌赋来表达对各种海岸的热爱和赞叹。如海浪拍碎在嶙峋的岸礁,伸展到海水中的千奇百怪的岩石海岬与凹进的海湾,相互间隔、交错,绵延不绝,长长短短、曲曲折折;海浪,日复一日地对陆地上的坚硬岩石进行冲蚀、掏空、打磨,软弱的细碎的石质被海水带走,而剩下的大块的强硬岩石也都被打造出裂隙和层次,并且磨去棱角。还有苏东坡呤唱的:“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能够想到曹操歌咏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同时让学生也试试利用自己所知的诗句来赞叹不同的海岸类型,这样学生又能感受到地理中到处蕴含着人文气象。
如今,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对“科学”与“技术”的重视与日俱增,而导致课堂中感受不到人文气息,地理是一门自然和人文兼备的学科,所以地理的课堂不仅要充满理性,而且也要有情感、价值、态度等人文情怀。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2:45 , Processed in 0.06260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