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地理》之一生守一城——用地理视角审视钓鱼城古战场(二)
进入钓鱼城便迎来了第一个任务,各小组自行寻找材料,堆叠钓鱼城的模型。一开始听到这个觉得好难呀,尤其是我这个手残党。姚老师还说做得不好的小组中午要扣下一个菜给做得好的。有些忧桑~
我们组在组长带领下迅速行动起来,选好地址便开始动手,还非常注意细节。铺上石子突出河道,绿叶覆在较低平处,黄色竹叶盖在高处山顶,简易版分层设色。此外,还在河道、钓鱼城插上小旗子标记,还有标出指北针。最精致的小组就是我们了。标记指向标得到表扬了喔~
其他小组也完成得非常认真。
大合照!非常庞大的队伍,有地理相关的学生、老师,也有非地理相关的爱好者,甚至还有不少小队员。
沈老师为大家讲岩石,也提到了马门溪恐龙及其化石。曾经在成都理工大学和北碚自然博物馆都看过不少恐龙化石。讲真,每次只是感叹恐龙的高大,辨别食草还是食肉类等等,不曾探究过细节以及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沈老师的介绍,我才知道,虽然马门溪龙特别高大,脖子尤其长,但是根据它脖子的化石可以知道,它的脖子是无法直立起来的,只能横向活动,这算是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第二个比较意外的点,根据考古发现并结合当时的地理环境分析,四川盆地只是算马门溪龙“养老”的地方,而更北部的鄂尔多斯盆地才是它们下蛋出生的地方。真的涨知识了。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20:01 , Processed in 0.0581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