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整合 综合运用
地理复习中,打破教材的章节框架,把有密切联系的章节内容合理整合,进行梳理、比较,设计专题复习课,让学生明确地理事物的联系和差异。
《七下》学习过程中,最容易混淆的是各国家和地区的气候类型、工农业特征等。学完《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可以上一节单元复习课以加强学习效果。
首先把日本、东南亚、俄罗斯、印度的位置整合在一张《亚洲地图》上,分辨各在中国的什么方位。三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各请一位同学看着地图描述。自然环境的复习也采取了同样的方法。各国地理位置通过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来比较,自然环境通过地形、气候、河湖等方面比较,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同时又掌握了分析一个国家和地区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的基本方法。人文环境部分,选择了两个特征差异明显的国家进行比较:日本和俄罗斯、从资源国情的不同,引入了经济特点、工业布局、城市和交通情况的差异。(见表一)印度和东南亚人文环境则是通过人口、经济、城市分布来比较,(见表二)
|
日 本 |
俄 罗 斯 |
资源 |
自然资源缺乏 |
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 |
经济
|
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海外投资建厂 |
依靠本国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 |
工业分布
|
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
四大工业区,主要工业区在欧洲部分 |
城市和交通
|
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的平原 |
欧洲部分铁路密集,亚洲部分铁路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区 |
(表一)
|
东南亚 |
印度 |
人口 |
华人和华侨最集中 |
人口第二大国 |
经 济 |
大力发展旅游业 |
服务外包产业 |
城 市 分 布 |
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
沿海平原地区 |
(表二)
通过这节单元复习课的学习,学生牢固掌握了这四个国家和地区的基本经济特点,掌握了区域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对地理事物的表达能力。
又如 :“四大地理区域”是<八下>的重点内容,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都围绕四大地理区域展开。整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设计一节专题复习课,使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这部分知识。
1.四大地理区域的知识点:名称 位置 界线 区域形成的主导因素 区域总特征
2.四大地理区域和地形知识整合 三级阶梯位置 主要地形区
3.四大地理区域和气候知识整合
气温 降水 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气候类型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土地利用类型 农业类型 特色农产品 (突出秦岭-淮河的地理意义)
4.四大地理区域和区域地理知识整合
东北三省 长江三角洲 塔里木盆地 黄土高原 三江源地区 北京 香港和澳门各在哪个区域?
复习过程中,把相关地图和《四大地理区域图》结合起来看,联系了前后知识,学生对四大地理区域有了全面的认识,《初中复习与能力训练》上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比较轻松地解决了。
另外,将《西北地区》和《新疆》整合为一个板块复习,《大洲和大洋》和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整合在一起复习,符合了知识的生成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运用之知识板块的迁移、整合,提高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打造了高效地理复习课堂。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2-3 05:32 , Processed in 0.06014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