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近年高考试题的分析,发现涉及这节内容的考查频率较低,即使出现,试题难度也中等偏低。因此往常授课时,注重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三个概念的比较,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的分析。课堂气氛沉闷,效果也不明显。
鉴于问题式教学改革试验的尝试,我重新设计了本节思路:学生自主学习课文找出三个概念和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约5分钟),然后让几个学生描述三个概念的差异,(后两者的差异表述较为清楚,前两者则较模糊),我来解惑。环境承载力主要侧重环境提供的某一资源所能供养的最大的人口数量,而人口环境容量则取决于环境提供的众多资源中承载力最小的。学生发现并对应了“木桶效应”。课本就环境人口容量摆出了三种观点,为什么会出现三种观点?你支持哪种观点?依据是什么?学生自由组合讨论(约10分钟),期间我走动倾听并作引导(发现会表达的和鼓励找证据),学生被调动起来了。
这一放手才发现学生认识的情况跟我认为的出入很大。学生中大多支持悲观派,少数乐观派,两个中间派。先悲观派陈述观点:现在人很多,增长很快,有些非可再生资源已经临近枯竭,而且环境污染也很突出,有些地方因争夺资源引发战争。。。。,人类生活水平很难提升。乐观派:科技可以解决悲观派列举的种种问题。同学们说着,中间派的人数就增加了一些:在一定的时段,技术的发展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并非所有,虽然人口增长较快,环境问题出现了,有些地区还很突出,但是人们已经认识到并着手在解决。而且环境的整体性还有平衡功能,也可以有调节作用,因此,地球环境容量在100亿左右是可行的。
通过讨论阐述,学生的思维(综合分析)得到了训练,在课堂上动起来了。尤其是在用到环境的平衡功能(有些发展中国家无节制的人口增长,疫病,战争等会起到调节作用),人们被迫降低生活水平。我总结,正因为这样,我们就有必要依据环境人口容量制定合理的人口政策,使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