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柳叶儿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24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东北养殖业即养猪产业的思考(合集)

热度 1已有 328 次阅读2018-3-12 08:59 |个人分类:新闻|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 磅Normal0

东北养殖业即养猪产业的思考

 

畜禽规模养猪污染防治条例,对于东北养猪尤为重要,全国大型养猪企业在向东北集聚,也是因为东北的环境、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允许规模养猪发展,所以也需要承担起国家的经济责任。我国畜牧业发展,尤其重心北移是必然,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市场配置资源,遵守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种植与养殖业的关系发生变化,种植业生产者与养殖业生产者分离。所以我们要从技术和政策两方面入手,解决规模养猪场粪污走向问题。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三方面:肥料、资源化、专用肥。我认为最有效的解决方式还是种养结合,猪粪还田。养猪业才能持续。

中国是养殖大国,生猪存栏量和出栏量占全球的一半之多,但是养殖水平,包括国内PSY、母猪年提供保育猪头数、母猪年提供出栏肥猪数、母猪年产窝数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还很多。中国种猪进口来源主要是美国。目前我国猪业发展正处在养殖关键转型期,美国自21世纪进入规模化深水期,集约化水平是非常高,美国中部是玉米大豆的主产区,生猪养殖也主要集中于此,美国主要的饲料原料是玉米、大豆、小麦,占比85%左右。

美国养殖粪污处理,大多采用水泡粪,而且种植业将粪肥消化得比较好,有60%以上采用公司+农户养殖模式,人工效率非常高,到目前为止,中国养殖业与美国的成本差距还差很多,我们应该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向更多优秀的模式学习。

 

 

60多年前,10万转业官兵、5万知识青年英姿勃发、浩浩荡荡地开赴东北,来到祖国的北部边疆,把北大荒改造成大粮仓

今天,我国的畜牧业由南向北转移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域外龙头企业已加速向东北集结,拉动东北畜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养猪产业。现实正以崭新的维度解读许振英先生当年的设问:肉从何处来,猪向何处去?畜牧业已发展到新的时间节点,我们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需要凝聚各方力量,推动东北实现由大粮仓建成大肉库战略。

规模化、集约化成为中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标志,规模化意味着生产单元体量大,集约化意味着有限的空间养大量的猪。我国经济效益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变化,对粪污处理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十八大以来,政策不断调整,对养猪业提出要求,五位一体的国策要与生态文明并驾齐驱;五大发展理念其中以绿色理念重要,对于养殖业而言,就是粪污怎么处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畜牧业发展。

 

畜禽规模养猪污染防治条例,对于东北养猪尤为重要,全国大型养猪企业在向东北集聚,也是因为东北的环境、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允许规模养猪发展,所以也需要承担起国家的经济责任。我国畜牧业发展,尤其重心北移是必然,调整畜牧业生产结构,市场配置资源,遵守国家发布的法律法规。种植与养殖业的关系发生变化,种植业生产者与养殖业生产者分离。所以我们要从技术和政策两方面入手,解决规模养猪场粪污走向问题。粪污处理资源化利用三方面:肥料、资源化、专用肥。我认为最有效的解决方式还是种养结合,猪粪还田。养猪业才能持续。

 

 

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对于生猪行业而言,稳生产、引导产能转移以及加大环保治污力度将是2017年的重点工作。农业部也在其发布的《2017年畜牧业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发挥黑吉辽蒙东北四省优势,引导生猪养殖从南方水网地区向东北转移,以稳定生猪生产。

东北养猪有两大明显优势:一是国家政策支持,环保压力小。大部分省份,特别是南方省份,扩建新建猪场已无地可批,而在东北可以获批大片养殖用地。

二是成本底。东北地区玉米质优量大,价格低,直接影响占养殖成本一半以上的饲料成本。这些因素对养殖企业有不小的吸引力。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生猪产业链的龙头企业都在东北地区积极布局,扩大生猪产能。

 

从温氏、牧原、雏鹰、正邦、天邦、大北农、新希望、金新农等上市公司公开发布的信息中,可以统计出这些企业在东北计划布局的总产能将超过5000万头/年。这些产能布局,有些已经开始实施,有些将在2017年开始实施。预计未来5年,东北生猪产量有望增加1倍。对猪场的环保治理与龙头企业的大力扩张两大因素的实施力度,将是2017年生猪行业供应格局变化的关键点。

除了国内产量,进口也是市场供给的重要因素。2016年,我国猪肉进口160t,增长108.4%,即较2015年的进口量增加1倍还多。1月我国猪肉进口11.18t,同比增长15.2%。进口量仍在继续增加,但增幅在持续放缓。预计2017年猪肉进口量还会继续增加。2016年猪肉进口量已占到国内总供应量的3%,进口因素已不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变量。2017年猪肉进口节奏的变化,可能会在个别时点上对国内猪价产生显著影响

为何这些农牧上市企业争相开发东北三省养猪市场?

2017-03-01 14:23:22   新牧网 叶嘉宏

近年来,由于行情政策等一系列原因,众多养猪企业挥师东北。初步估算,至2025年,东三省仅上市集团的生猪出栏量就达3200万头,约占东三省年出栏量的50%。那么,企业在东北养猪究竟有哪些利好,又会遇到什么阻碍呢?

为何这些农牧上市企业争相开发东北三省养殖市场

《农财宝典》新牧网 实习生 叶嘉宏

2016年,随着猪价狂飙,养殖利润不断地提高,许多农牧企业纷纷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养殖建设中来。而随着南方环保压力日益的增大,以及国家政策鼓励引导,这些企业也逐渐地把建设重心由南往北转移。动辄数百万的生猪养殖项目纷纷落地东北,一时间东北似乎成了养猪业的香饽饽。

据初步估算,至2025年,东三省仅这些上市集团的生猪出栏量就达3200万头,约占东三省年出栏量的50%。那么,企业在东北养猪究竟有哪些利好,又会遇到什么阻碍呢?

各大农牧上市企业在东北三省的生猪发展计划

 

事实上,在早些时候就已经有独具慧眼的养猪大企盯上了东北这个天下粮仓。作为农牧业的龙头企业,温氏集团在2011818日开始,就以辽宁朝阳为起点,开始其发展东北生猪养殖业的征程。时隔五年,温氏集团已完成其在东北三省千万头生猪的布局。

而早在12610日,正邦集团2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就已正式落户吉林省扶余县;同年的613日,正邦集团与黑龙江省签署了600万头生猪产业项目的投资协议。目前,正邦集团在东北三省地区已初步实现年出栏80万头商品猪的目标。

雏鹰农牧集团计划在吉林省洮南市投资建设的400万头商品猪养殖项目也于137月敲定。

就在去年,一批生猪产业项目也陆续开工建设或投产。据悉,大北农计划在2020年前,在东三省控养1000多万头商品猪。去年9月中旬,其在东北第一个拥有1200头母猪的猪场也正式开始投产,预计该场肉猪年出栏量达2.5万头/年。

另一农牧大头企业宁波天邦股份有限公司与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于2016112日在哈尔滨签订了千万头生猪养殖战略合作项目协议,并计划率先在东方红林业局启动100万头生猪养殖项目。

年出栏生猪311.4万的牧原股份也于去年开始在龙江县开工建设其年出栏200万头生猪的项目。

东北三省发展生猪养殖业的优势

养猪巨头在东北发展养猪的项目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儿,有些甚至已经正式投入运营。那么,为什么近些年来这些农牧上市企业纷纷在东三省大力发展养殖业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三点。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通过《全国各地肉猪出栏头数》研报,记者发现,2016年全国共出栏肉猪71396.57万头。其中,辽宁省出栏2672.69万头,占全国肉猪出栏量的3.74%;吉林省出栏1664.27万头,占2.33%;黑龙江省出栏1863.37万头,占2.61%。而像山东、河南这些养殖大省,生猪出栏量已分别占全国的6.88%8.87%

 

然而,这山东、河南这两个大省的人口密度已高达610563/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过高及发达的畜牧业,给当地的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一定的压力。与此不同的是,东三省平均的人口密度只有175/平方公里,加上其畜牧业发展水平不高、老工业的衰退、低水平的生活污染、良好的生态环境等,使其有着相对较高的环境承载力。

另外,东三省陆地面积约为79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土地面积第6大的省份,其中耕地面积有2538万公顷,林地面积有2998万公顷,草地面积3000万公顷。而东北人口密度较小,故其为全国人均耕地面积最大的地区,且人均农用地面积高达0.62万公顷。丰富的土地资源使得企业有足够的土地用以猪场的建设。

除此之外,地处温带的东三省的大气、水质等生态环境优良,气候冷凉,和南方高温高湿环境相比,动物疫病发生机率更低,药物使用的总量会更少,药物成本较低,更适合发展养殖业。

政策利好且环保压力小。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表示,将引导生猪养殖向玉米主产区以及环境承载能力较高的地区转移,而东北地区则是相对完美的承载地区。

从去年开始,随着各种环保政策的密集出台,养殖环保压力持续加大,全国禁养区的划定范围也在慢慢的扩大,从最初的南方水网向内陆、西部至陕西、北部至辽宁逐渐转移。和南方有所不同,东北地区环保压力小,除辽宁以外,基本无禁养区,并且,政府对于区域内的猪场扩建以及补栏的限制较少。

另外,东北三省目前生猪养殖以散户为主,疫情较多,因此政府也鼓励大龙头企业进驻,一方面能提高乡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同时也能优化东三省生猪养殖结构,激活生猪市场,更重要的是能安置农村闲置的劳动力。

养殖成本较低。随着国家粮食局的《关于支持实施饲料加工企业补贴政策的通知》的下发。东三省从事生产经营饲料加工的企业预计将获得每吨约200元的补贴金。而被称为天下粮仓的东北地区是我国玉米种植的重要区域,其玉米种植在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大、价格最低。

养殖人都知道,在生猪养殖成本中,饲料就占了其中的70%,而猪饲料的配方中玉米就占了高达70%的比例。所以原料就地转化,不仅能更好地保证饲料的质量,同时也能节省不少的运输费用。这也致使东三省猪饲料单价比其他地区的便宜近0.2/公斤。如果一头猪按100公斤出栏,全程料肉比2.4来算,一个年出栏10万头商品猪的养殖场建在东三省,一年的饲料成本比在南方少480万,即降低了7.7%

东北养猪的不利因素

俗话说得好,凡事有利必有弊。当然,在东三省发展生猪养殖,也仍有一些障碍需要跨越。

气温寒冷保温难。众所周知,东北地区冬季较为寒冷,温度保持在零度以下。而养猪人都知道,猪只对环境温度的需求较高,即使是保温能力较好的育肥猪也需环境温度在15℃以上,否则其生长性能将会大幅下降。这也就意味着,在东三省发展生猪养殖业,生产设施设备必须要求高质量高规格,投入的建设成本较高。除此之外,在冬季对于猪舍的保温防寒措施的成本费用也将比在南方多。

活猪转移运输难。虽然东三省的生猪出栏量持续多年上涨,但因其人口密度较低、猪肉消费量有限,除了供给北京、天津两大城市外,其余大部分猪只销往西南、浙江地区。然而,长距离的运输,既可能导致疫病的扩散,也可能使猪只产生应激反应,导致猪肉品质下降甚至是猪只的死亡。

对此,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孙文志表示,对于东北生猪,可通过就地屠宰加工来避免猪只的活体运输。这就意味着,产业链延伸为商品猪生产活猪屠宰肉产品加工一体化将可能会是未来东三省发展生猪养业的趋势。

污染转移维护难。通过梳理,记者发现,纵然这次南猪北养的布局得到了业界各大企业以及各政府部门的支持,但因污水排放以及粪便处理等环境问题,还是在民间和网络引来不少争议。有的人认为,把污染源从南往北移,是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的一种破坏。而且对于猪只排泄物的清洗,需要耗费大量的水资源,这不仅会使得东北地区的居民用水更加紧张,如污水处理不好,甚至会给当地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影响。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南方适合养猪,北方适合养牛羊等草食动物是自然规律,如若把适合南方生长的猪迁到北方,为保证正常的生产运营,只会耗费更多当地的能源和资源,增加企业的成本,而这些成本最终还是要算到消费者头上。

笔者认为,对于在东三省发展生猪养殖业,可谓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纵然,现在困难重重,但在生猪养殖渐渐走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的今天,各农牧大企向东北地区进军,不仅能弥补东北生猪养殖中养殖技术、防疫系统、养殖人才的缺乏,更能以其庞大的资源、资金去解决环保问题和延伸产业链,这对当地的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实现经济创收都会带来一定推动作用。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叶片水滴 2018-3-15 18:55
图片没出来,需要上传相册,再插入哟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8 05:24 , Processed in 0.07409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