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张莹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38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忠言不逆耳

热度 2已有 878 次阅读2018-8-2 17:14 |个人分类:师生关系专题|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教育教学


      忠言不逆耳

 

教师常常被人们视为神圣的职业,是燃烧自己的蜡烛,是吐尽丝线的春蚕,是辛勤耕耘的园丁,是滋润土地的春雨。更有人把教师比喻成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大家对教师的要求,或者说是期许正好符合司马光对“圣人”的定义。可是大多数教师终究不是圣人,大多数教师都是平平常常、普普通通、有血有肉、有烦恼悲伤、有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教师会因学生的进步而高兴、学生的成功而自豪,也会因学生的调皮而生气甚至是愤怒。生气的时候教师往往控制不住情绪,脱口而出的话虽是忠言却特别逆耳。逆耳忠言的教育效果显然不好,那么我们怎么来优化自己的语言,让忠言不再逆耳呢?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以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为大家创设情境来进行说明。

 

1、少一些“威胁”,多一点“客观”。

情境一:课上有两个男生在说话,我讲课他们就开始说,我停下他们也停下。他们说话的声音很大,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我招呼了他们两次,但他们依然在说话。怎么办呢?应不应该批评一下他们呢?我想了想还是忍住了。

我对他们说:你们刚才在说话。(陈述学生的违纪行为)

他们没有说话,沉默了。

我又说:上课说与课堂无关的内容是违纪的,而且你们说话的声音很大,已经严重影响了课堂纪律。(给学生的行为定性)

他们还是没有说话。

我接着说:既然是违纪行为就需要承担违纪的后果,接下来我将要讲到“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这个知识点,我给你们五分钟的时间,你俩讨论一下,然后上台讲解。其他同学分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写下来。

于是大家开始讨论问题,他俩也在积极看书查找资料。最后还是比较完整地讲解了这个知识点。

在他们讲完之后,我对他俩说:如果以后还犯类似的错误,依然请你们上讲台来扮演小老师的角色,一方面满足你们说话的欲望,一方面也请你们体会当老师的不易,还有一方面是为了督促你们学习。(指出学生违纪以后要承担的后果)

 

 

常用语言

优化语言

你们上课再说话就出去,不要再听课了!

你们在课堂上讲话了。

你们怎么还在说话?招呼两次了都不听。

你们讲话的行为违反了课堂纪律。

你俩站起来听课,不要影响其他同学!

违纪以后需要承担后果。


教师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注意说话不要带有威胁的意味,应客观地指出学生犯的错误以及需要承担的后果。让学生的把注意力放在违纪行为的本身而不是老师说话时的态度或者用词上,这样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

 

2、少用疑问句,多用陈述句。

情境二:开学我要求每位同学准备一个笔记本做好课堂笔记,每周我会将笔记本收起来检查。有一位同学的笔记做得特别不好,笔记本上字迹潦草、体系不全。一次上课他又没有做笔记,我几乎要脱口而出:“你怎么又不做笔记?”但还是换了个说法。

我提醒到:现在是做笔记的时间,你应该做笔记。(陈述句提醒学生)

他说:太多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写。

我给他提供了一个做笔记的方法:你可以先记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再记不利条件,最后将影响农业发展的灾害补充在旁边。(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说: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常用语言

优化语言

你怎么不做笔记?

把笔记本翻开,开始做笔记了。

其他同学都在认真做笔记,你呢?

你如果不会做笔记我可以教你。

你怎么一点不认真呢?你看看别人在干什么?

你可以把笔记写在**内容之后,这样笔记就比较成体系了。

其实疑问句并不都会给人带来攻击感。请大家设想一下,你微笑着轻声问学生:“你怎么不做笔记呀?”我想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这样的问法。可是我们往往很难把握说话时的语气和表情,这时疑问句就容易夹杂着质问的语气或是给人蔑视的感觉。这样的话说出口不仅不能达到提醒学生的目的,还会疏远师生距离。所以,当你不能很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请多用陈述句,少用疑问句。

 

3、多一点解释,少一点指责

情境三:刚开学时,班上有两个同学经常在课堂上睡觉。除了这两个表现的困意十足的同学外,我还发现有一些同学虽然没有昏昏欲睡,但是精神状态也不太好,我必须想办法让同学们注意力更集中一些。于是就从教育睡觉的两个同学做起。

我把正在睡觉的同学叫起来:“李**,你刚才在睡觉。可是上课睡觉你就不能听课了,所以我请你站起来听课。”

李同学揉了揉眼睛,无精打采的站起来。

我向他解释:“我叫你站起来是希望你上课能集中注意力,多学一些课堂知识,而不是为了惩罚你站一节课。所以你觉得自己不困了就可以坐下去了。你能做到吗?”(向学生解释我这样做得目的,得到他们的理解)

李同学:“能做到。”

我又说:“男子汉说话要算数,今天这堂课你坐下了,今后所有的课都不能睡觉。行不行?”(提供解决问题的办法)

李同学:“可以。”

这堂课以后,我经常表扬李同学的进步,说他是个守信用的好孩子,至今上我的课他再也没有睡过觉。班上其他想睡觉的同学也会主动站起来,自己不困了再坐下。

常用语言

优化语言

李同学,你怎么又在睡觉?

老师希望你上课能够多学习一点知识。

醒一醒同学,站起来听课。

你困得时候可以尝试去洗个冷水脸。

成天就知道睡觉,你真是浪费父母的钱。

如果你觉得自己想睡觉,请起来站一会儿。

向学生解释老师这样做的原因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学生被老师当众批评的时候,老师的解释既为学生解了围又能得到学生的理解,这样做的教育效果会更好。我们还要注意抓住机会对改正了错误的学生进行表扬,这也是从侧面告诉学生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老师都能注意到。一旦学生知道老师对他们有了好的期待,他们会慢慢往老师期待的方向变化。惩罚不是目的,让学生成为更好的自己才是目的。

 

4、让语气语调作为管教的工具。

情境四:有一年的国庆假前一天的中午,我去班上通知上周留的背诵作业还没过关的同学抓紧时间背诵,如果在下午放学前还是没有完成就会被留下来完成了再走。当天下午放学后仍然有四个同学没有背完,于是就被我留下来了。有三个同学自觉到办公室背书去了,有一位同学特别气愤,跑到我跟前朝我大吼大叫说他一定要走,他的态度十分恶劣。我那时心里在打退堂鼓,要不就让他离开吧。但我随即又想到如果就这样退让了,以后他更不会好好背书了,这样对他并不好。可是我个子矮小只到他肩膀,气势上明显压不住啊,我得想其他的办法。

第一次他态度特别强硬:“你凭什么不让我走,我现在就是要走!”

我语气笃定,态度温和:“不行,你要背了书才能走。”(态度温和,语气坚定)

第二次他口气变软了一点:“我国庆节后来背书吧,我一定能背下来的。”

我平和地说:“不是老师不相信你,而是我今天中午就立了规矩,全班同学一视同仁,你也不能例外,背完再走。”(态度温和,语气坚定)

第三次他特别烦躁:“我爸妈都在校门外等我,我不想让他们久等。”

我温和地问:“那要不我给他们打个电话,让他们进来在办公室等你背完了一起走?”(态度温和,语气坚定)

第四次他几乎是央求:“我求求你了,让我走吧,我真的特别想走啊。”

我继续坚持:“背完书再走,我相信你会很快就背好的。”(态度温和,语气坚定)

第五次他态度又特别恶劣:“都放国庆了,你凭什么不让我走,我就要走。”

我仍然态度温和:“不行,你要背完书才能走。你不要着急,静下心来,半个小时内你一定能背下来的。”(态度温和,语气坚定)

第六次他再次央求:“老师,你就让我走吧,我今天真的不想背书了。”

我还是很温和,但是很坚定的告诉他:“你背完了再走,老师陪你一起背。”(态度温和,语气坚定)

最后他看我油盐不进也没招了,于是拎着书包去办公室背书了。先去办公室的几位同学还嘲笑他:“你犟不过张老师的”。

 

学生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带偏老师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有时候是软硬兼施,有时候是“糖衣炮弹”。如果学生提出的要求触碰到了我教育教学的原则,我会选择坚持原则。坚持原则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态度温和语气坚定。态度温和是为了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避免师生冲突;语气坚定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不会退让。

 

作为一个家长,我发现在管教自己的孩子时,这些方法也同样有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育经验,我工作年限还不长,经验也有限,所以我只能总结出这些内容。各位看官,如果你们有更好的做法,欢迎留言。

到今天这篇文章为止,师生关系的专题就暂时告一段落了,下一个专题我准备写二轮复习。如果您带过高三,请您多给我提一些建议。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桃蹊随记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chinasun 2018-8-3 08:53
说话是门艺术!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10 22:20
把控情绪才是王道,孔子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也
回复 张莹 2018-8-14 14:53
潇湘如是闲: 把控情绪才是王道,孔子云,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是也
教师首要的就是要把控自己的情绪,这很难。
回复 张莹 2018-8-14 14:55
chinasun: 说话是门艺术!
首先是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自己冷静了,才能想出理想的解决方法。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19:03 , Processed in 0.08186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