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气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
课标分析:本条“标准”虽然简短,但要求的内容较多,主要从以下方面把握:第一,要了解大气受热,需要明确大气的热量来源,即掌握太阳辐射是大气根本的热源,地面是大气直接的热源;第二,大气受热过程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相互转换的过程,大气温室效应及其作用是需要重点阐述的原理;第三,学习和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应借助一些示意图,把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受热、运动过程用图表示出来。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的第一个知识点,本节课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三个问题:一是大气的受热过程,二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三是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和重点,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也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大气运动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难懂,但高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把文字和图像相结合,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突破重难点。而且大部分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绘图能力,因此在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时,可通过展示示意图将复杂的过程分解,或者让学生自主绘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大气保温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人地协调观。
2.通过基础知识与生活案例结合,学生能够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成份并且运用各层大气的特点说出自然现象的成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3.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原理,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描述和解释某一区域的自然现象,并说明其对人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
4.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绘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描述与大气有关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大气各垂直分层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大气的保温作用(温室效应);
教学难点:
1.大气的保温作用;
六、教学方法
讲解法、探究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学内容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课导入 |
提出问题导入 |
【提问】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探测月球表面温度,为什么月球温差比地球大很多? |
【听问题并思考】 |
案例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
新课讲解 |
低层大气组成成份 |
【提问】低层大气的成分都有哪些呢? 【讲解】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氮(生物体内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能吸收红外线,是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臭氧(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条件) |
【回答】氧气、二氧化碳;
【听讲并思考】
|
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基础。
|
大气垂直分层 |
【边播放PPT边讲解并找同学说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 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的特点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
【听讲思考并回答问题】 |
学习大气垂直分层,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
|
大气的削弱作用 |
【提问】为什么早晨太阳没有出来,傍晚太阳已经落山天空还是亮的?讲完大气的削弱过程每个小组选代表回答问题。 |
【听问题并思考】
|
提出与生活有关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
|
大气的削弱作用 |
【讲解并提问】辐射的含义,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波长越短;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波长越长。 |
【听讲思考】说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短波/长波辐射。 |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
|
大气的削弱作用 |
【看图讲解】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部分是可见光部分。可见光部分红波波长最长,蓝紫波最短。 |
【分析图表并听讲思考】 |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能力。 |
|
大气的削弱作用 |
【看图讲解】大气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选择性吸收、反射、散射。小组代表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
【听讲回答问题】因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 |
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 |
|
|
大气的保温作用 |
【看图讲解】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以及大气逆辐射。
|
【听讲并从课本中标记】结合 |
学习基础知识,为大气受热过程讲解做准备。 |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播放PPT并讲解】讲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概括为:太阳暖地面、地面暖大气、大气还地面三个过程。 |
【听讲并自己在笔记本上绘制】 |
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增强对新知识的记忆。 |
|
大气的保温作用 |
【对导入的问题总结归纳】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使得一部分大气辐射返还到地面,让地面增温,这就是大气的保温作用。晚上,由于地球大气层后,保温作用强,所以地面温度不会太低。综合起来,地球的温差就比月球小。 |
【小组回答问题】分别说出月球和地球的大气受热过程,解释温差现象。
|
用案例数据解释重、难点,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与导入相呼应。 |
课堂小结 |
|
【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了大气的受热过程,并结合材料理解了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
【听讲复习】跟随教师回顾本节内容。 |
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体系,突出重难点。 |
八、板书设计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22 12:11 , Processed in 0.0717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