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强化各学段、相关学科纵向有效衔接和横向协调配合”。因此,作为“培养未来公民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势必要由高中阶段“辐射”到初中阶段。目前,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研究普遍停留在内涵解读、实践落地等初始阶段,对于核心素养的学段贯通、反思评价等深入研究仍有待加强。本文聚焦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体系健全、核心把握三个方面,以期厘清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贯通路径。
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厘定了地理核心素养包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四部分。探寻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贯通路径必须“正本清源”的聚焦于地理核心素养本身,而不是“另起炉灶”的“花样翻新”。一方面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划分为学生素养养成提供了进阶指向,另一方面支撑四大核心素养的其他地理素养在地理教学中不容忽视,同时把握四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主线能正确引领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前进方向。因此,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衔接可从进阶、体系、主线三个方面展开。
进阶衔接:聚焦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它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1]。基于初高中学生客观存在的心智、思维、认知等各方面差异则必须匹配不同水平的地理核心素养,借鉴梯度进阶思想是衔接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不二选择。毋庸置疑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相对于高中而言更应该关注不同素养的低阶养成,因此在目前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层次划分基础上应进一步“矮化”,以适应当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本文以综合思维的水平划分为例进行说明,具体划分如表1所示。
表1 初高中地理综合思维水平划分表
水平 | 综合思维 | 培养学段 |
水平1 | 结合生活中简单地理事象,从时空、地方、要素角度感悟地理的综合性。 | 初中阶段 着重培养 |
水平2 | 针对生活中相关地理事象,多方面的说出地理事象所包含的地理要素。 | |
水平3 | 说出简单熟悉地理事物包含地理要素,从两个要素相互作用角度分析。 | |
水平4 | 针对简单地理的事物从多个要素角度分析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结合时空变化,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2]。 | 高中阶段 着重培养 |
水平5 | 结合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制约关系,从时空综合纬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地域性解释[3]。 | |
水平6 | 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运用要素、时合、地方综合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和地域形解释[4]。 |
在表1中,地理综合思维由水平1到6逐步拔高进阶,促使综合思维的培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其中,水平1到3应注重在初中阶段培养,水平4到6应着重在高中阶段培养,从而确保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衔接通畅。需要明确的是,鉴于核心素养划分的模糊性以及落地的差异性,对于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进阶衔接还需灵活把握。除此之外,不仅可对现有的四层次核心素养水分划分合理改造以适应初中地理学习的需要,而且也可以依托地理核心素养的现有框架另辟蹊径的划分适合初中地理学习的素养水平。
体系衔接:健全地理核心素养支撑体系
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实现“小学打基础、中学提质量、大学谋发展、社会看迁移”的螺旋上升体系[5]。就初高中阶段而言,加快构建地理核心素养的支撑体系必须在内涵解读的基础上明确核心素养的广阔外延。例如:支撑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的下位素养有哪些?这些下位素养那些居于核心地位?那些素养适合在初中或高中阶段培养?因此,明确地理核心素养的支撑体系是衔接初中高核心素养的前提。本文尝试构建地理核心素养的下位支撑体系,如表2所示。
表2 地理核心素养支撑体系划分表
核心素养 | 下位支撑素养 | ||
综合思维 | 高中阶段培养 | 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思维等 | 初中阶段培养 |
区域认知 | 地图技能、空间定位、区域判别等 | ||
地理实践力 | 实验操作、现象观察、区域调查等 | ||
人地协调观 | 乡土认同、家国情怀、发展观念等 |
在表2中,地理核心素养的高度概括性以及指向性决定了其支撑素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同时其下位素养并不是“杂乱堆砌”的“华丽辞藻”,而是发挥着“四梁八柱”的“奠基支撑”作用,支撑素养相对于核心素养更具象、更直观、更易操作。因此,针对其下位具体支撑素养可以考虑在初中地理教学阶段着重培养,直至走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从而发挥素养体系的初高中衔接功能。需要明确的是,不同学者对地理核心素养的支撑素养还未形成一致性的看法,但基于素养体系搭建的初高中地理教学是其走向贯通的重要一环。
主线衔接:把握地理核心素养本质内核
作为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地理核心素养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整合性,如何在复杂多样的内涵境域里把握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核是引领课堂教学的关键一步。因此,对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化繁为简”的深度把握有利于引领“素养立意”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有利于保证“终身发展”的学生学习需要。就地理核心素养的本质而言,不同的核心素养最基础、最本质、最重要的一环便是其本质内核,立足本质内核培养的初高中地理教学便可以“一以贯之”的衔接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本质内核如表3所示。
表3 地理核心素养本质内核划分表
核心素养 | 本质内核 | 培养学段 |
综合思维 | 要素综合:地方和时空综合建立在要素综合的基础上 | 初中高中 贯穿培养 |
区域认知 | 空间定位:区域分析、综合、联系建立在空间定位上 | |
地理实践力 | 实践能力:实验、考察、意志、品质体现在实践之中 | |
人地协调观 | 发展观念:人口、资源、环境、经济要实现合理发展 |
在表3中,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包含的基本侧面都反映在其本质内核里面,关注对其本质内核的培养能够紧抓地理核心素养的基本“主干”,回归地理核心素养的“本源”。因此,以地理核心素养基本主线“串联”初高中两个学段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必要且可行的。但仍然需要明确的是,一方面聚焦本质内核的初高中衔接培养并不否认地理核心素养其他侧面的落地实施,另一方面基于本质内核实施的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也可借鉴相应的进阶思维分层培养。
本文力求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学段衔接提供前行的“航海图”和“指南针”,但单一的“文本式的研究”难以替代“实践式的反思”。因此,不仅要从宏观上自上而下的架构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衔接“技术路线”,更应该自下而上的从微观上探索初高中素养衔接培养的“教学设计”。除此之外,如何加强地理核心素养从小学到大学一体化的整体推进,如何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核心素养的横向联合,如何从具体地理核心素养出发培养衔接培养不同学段学生的地理素养等问题都需进一步思考。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2:12 , Processed in 0.05911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