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潇湘如是闲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6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为什么是地方感?”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难题

热度 2已有 975 次阅读2018-8-14 16:48 |个人分类:段义孚读书会|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昨天有感于何东春老师对《人的城市化》之赏析,文中指出何老师提出“为什么是地方感?”之后迷失了,实际上在探究人和环境关系的教学活动中,人的情感应该在什么位置是一个很吊诡的问题,不仅何老师,包括我在内我们99%的人在碰到这个主题的时候也都是会从概念出发的。所以,提出了+却迷失就构成了一个有趣的难题。

       为什么我昨天斗胆把何东春老师和段义孚大师并列呢?何东春老师就如我们一线教师的一员,尽管与段义孚大师所处的时空条件不同、面临的问题格局也相异,但是——

       转换一个场景,70年代计量地理甚嚣尘上的时候,不仅要讲理而且还要可测度的学科环境,和我们不讲概念就不科学不可信、就没有升学率,打开微信群就能看到推销核心概念的广告贴……的教学环境何其相似!所以,为什么是地方感?这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难题!所以以何东春老师为代表的我们一线地理教师和70年代的段义孚大师碰到的几乎是同一个难题!如何在人与环境(自然、社会)之间寻找关联?

       问题?难题?这是不是在玩文字游戏?A·J·赫舍尔在“从人出发来思考人”的一本小书中开宗明义地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question)是一种理智的活动;而面对一个难题(problem)则是涉及整个人身的一种处境。
     一个问题是渴求知识的产物;而一个难题则反映了困惑甚至苦恼的状态。
     一个问题寻求的是答案,一个难题寻求的是解决方案。
     没有一个真正的难题是从纯粹的寻根究底中产生的,难题是处境的产物。它是处境的难题,理智困惑时刻产生的,是在经历到不安、矛盾、冲突时产生的。
     一个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知道的太少而极欲知道的更多;一个难题的产生是由于我们知道的太多,而各种知识相互冲突。问题是好奇心的产物,难题则反映了知识的困难。

       人文学科就是讨论人之为人各种难题解决方案这种难题的,人本主义地理学的开创者段义孚就是在试图解决面向周遭环境中作为独立的个人、作为有一定历史文化传统的族群所碰到的不安、矛盾、冲突中的处境,宗教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各种知识在这个处境中可能相互冲突,仅仅抓住“人”这个所有纷扰的核心,从人的感知、态度、世界观出发挖掘“恋地情结”。这是一个调和点、这是一个从地理维度的解决方案,我在前文中称之为“指南针”。联系到我们的课堂,之所以人文地理课堂变成学生和老师人云亦云的乱局,还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可能迷失了“人”这个焦点(我们的大学老师给我们启蒙的时候已经念歪了经),可能并不是因为我们的知识储备不够,而是我们的知识总在打架,特别是学生讲出一种新知你觉得有道理啊,自己也会悄悄迷失了“人这个焦点,由此可见以人为本的调和点、平衡点是人文地理“大知闲闲”的智慧

        但要理解形散而神不散的段义孚大师就现有段著中译本的《回家记》《空间与地方》《无边的恐惧》《逃避主义》等都颇难深入,我不妨循着段先生在《恋地情结》这部成名作中提出的几个概念为大家提供阅读的方便。

      感知(perception),既是对外界刺激在感觉上的反应,也是把特定现象主动而明确地镌刻在脑海中,而其他现象则被忽略或被排斥。绝大多数被我们感知到的事物对我们都是由价值的,或为了生存的需要,或提供某种从文化中衍生出的满足感。

      态度(attitude)首先是个文化的范畴,是一个人与世界面对面的方式。它的稳定性比感知要强得多,也是从很长一个极端的感知或者说经验中形成的。儿童可以感知,不过除了从生理上感知的内容以外,他们的态度还没有成型。态度隐含着经验,以及对兴趣和价值的某种牢固的看法。儿童生活在环境中,但它们刚刚拥有世界,还没有形成世界观。

     世界观(world view)是概念化的经验,它一小部分是个性化的,更多的是社会化的。它是一个态度或信仰的系统。“系统”这个词说明这些态度和信仰是由结构联系起来的,尽管从客观的立场看这些联系似乎有些臆断的成分。

     这些概念的含义是有重叠的,每个词的意思在特定的上下文之中应该是明确的。
     恋地情结是人与地之间的情感纽带。恋地情结,作为概念来讲具有发散性,作为个体经验来讲又是生动而形象的,它是本书的一以贯之的主题。

       这些概念还有一个用处,可以破解我们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另一个难题。细心的老师可能发现,这些概念合起来不就是我们写了将近20年的三维教学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吗?!是的,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去翻《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我发现,两本课标都没有定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而且基本上都是合起来作为一个词讲的,如此马虎的做法从科学规范的角度是很可怕的。当然,包括我自己在内都是按照自己的臆测在演绎这一条课程标准。

       2018年8月11日,我在中国知网上搜索了这个三维目标的研究情况:
    【情感】主题搜索“情感”,期刊来源模糊设置成“地理”,至1997年共有104篇文献,但近十年仅仅一篇建国以来我国中学地理课程标准中教学目标的变迁·花溪; 王元楣》收录在《2009年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是以“情感”为主题的论文。以“情感”为关键词的文献共6篇,还包含《论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刘玉颖》发表在《福建地理》。
    【态度】2018年-2003年共13篇地理文献,以“态度为关键词。其中两篇《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加强对中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肖惠敏》收录在《2003年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论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刘玉颖》发表在《福建地理》与地理教育相关。
    【价值观】2018年-2008年,主题搜索“价值观”,期刊来源模糊设置成“地理”,27篇文献中仅仅一篇价值观相关论文与地理教育有关《地理课程目标的内容与表述 ·张艾》收录在《2011年地理学年会论文集: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以“价值观”为关键词,共6篇,与地理教育相关的2篇,还包含《论高中地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刘玉颖》2005年发表在《福建地理》。

       会议论文可以看作是习作水平,真正发表在我们可见的、公开的高端地理专业杂志的只有一篇!同仁们,只有一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显示出这篇文章的参考文献有袁孝亭老师2003年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发表的《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解读》,追到了!这就是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能有的最高端学术资源。与此相应的,我们的生活中、校园里,多少“精神美国人”“精日分子”“德吹”泛滥!我们的人文地理课堂难道不用解决这些问题吗?在国门开放,国人进出自由的今天,我们教地理的如何教给孩子们“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的方法和技巧,乃至慧眼呢?
       我例举这些数据就是想说,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从学科发展看是我们人文地理学试图解决的难题,从教育教学实践上看是我们当前地理教育特别是课堂教学的短板,读完《回家记》甚至更多,我们可以了解和体悟人本主义的视角、方法和洞悉情感态度价值观世界观的技巧,我们可能有了新的学术资源来增加我们课堂的温度(把人放到焦点)、可以增加我们阐发人与环境从感知到态度到世界观这个纵深的厚度。

       再次祝大家阅读愉快!
        
                                                                                                    潇湘如是闲   2018年8月14日   长沙清水塘

参考书目:
1.A·J·赫舍尔,《人是谁?》
2.段义孚《恋地情结》
3.中国知网文献检索(我使用的高级检索不能反映《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地理教学》等杂志的文献情况,所以应该来自大学研究所等机构的文献)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回复 csdong701007 2018-8-14 17:47
对问题与难题的区分很有趣,也很见功力。段义孚于人地关系中发现的情感,这是他的伟大之处。由情感及至世界观与价值观念,多是现象学、存在主义和解释学的路子。之所以我们会对人本主义地理学产生惊㤞之感,因为我们生活在逻辑实证主义的世界里。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14 17:56
csdong701007: 对问题与难题的区分很有趣,也很见功力。段义孚于人地关系中发现的情感,这是他的伟大之处。由情感及至世界观与价值观念,多是现象学、存在主义和解释学的路子。 ...
我最心忧的是我们对easy girl、 媚外行为没有一种来自地理课的解决方法
回复 csdong701007 2018-8-14 18:03
汤老师提到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引发了我曾经的两个想法,很不成熟,说出来指正。1.  地理是一门改变学生“世界观”的学问。地理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一门学科,也是应“如何认识世界”的一门学科,更是建立“认识世界的观念与方法”的一门学科。2. 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不过时,因为其中隐含了一条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道路,即:情感培育——态度转变——价值观形成。这决不是把某种价值观写成标语,整天叫嚣就能达成的。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14 20:14
csdong701007: 汤老师提到了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问题,引发了我曾经的两个想法,很不成熟,说出来指正。1.  地理是一门改变学生“世界观”的学问。地理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一门 ...
认识世界的观念与方法,可以从读段义孚衍生出来!
回复 geonet 2018-8-14 20:53
尽管文字读起来有些困难,但是我希望每个看到的老师都认真读一读,包括陈老师的回复,这些比那些高高在上的专家讲的更具有现实性。
高手在民间,汤老师真是高手、快手,所用材料手到拈来随心所欲。
我一直困惑,新课标是否体现了立德树人。而今通过汤老师的指引,才知道问题所在。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8-8-15 11:42
geonet: 尽管文字读起来有些困难,但是我希望每个看到的老师都认真读一读,包括陈老师的回复,这些比那些高高在上的专家讲的更具有现实性。
高手在民间,汤老师真是高手 ...
益民大哥看破了小弟关注的焦点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7 10:49 , Processed in 0.06998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