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潇湘如是闲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68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群谈义孚之六十六 《猜题1号:为什么德国城市留得住乡愁?》

热度 1已有 337 次阅读2019-2-18 18:35 |个人分类:段义孚读书会|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人文主义地理学


群谈义孚之六十六   20190218   《猜题1号:为什么德国城市留得住乡愁?

雷锋中学夏朝安:为什么德国的城市那么小?为什么那些小城镇能把人从土地(第一产业)中解放出来?还能把人留在当地?

沪-周光明:欧洲人自然不明白什么人天人合一,但我们的文化里的这个意识,绘画、园林、建筑都处处有体现。

沪-周光明:像德国的城市体系,中国人要是生活到那里幸福感会更多一点。城市化进程有不同模式,小国寡民,欧洲一些小国公也是替我们实现了。

潇湘如是闲:@长沙市雷锋学校夏朝安 以教堂为中心的社区型城市,是小的原因。 德国的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德国的资本积累,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资本积累没有伴随着城市的集聚?我还不理解背后的过程,但是结果可能是,资本积累使得后天性资源超越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资源条件,也就回答了第3个问题,为什么他们在这种小城市里面还能够安之如怡?是不是雄厚国力支撑了这种生活方式?

潇湘如是闲:像德国的城市体系,中国人要是生活到那里幸福感会更多一点。………当你到了德国,如同美国东部的小城镇,你就会发现好山好水好寂寞。你没有办法融入这种社区型的城市。换言之,这不是你的地方。你可以信教,你可以加入ymca,但是你永远不能成为西方人意义上的“上帝的选民”。所以我不认为中国人居住在这种城市里面,幸福感会上升。

潇湘如是闲:小国寡民,欧洲一些小国公也是替我们实现了。………小国寡民只是战国期间老子一厢情愿,是礼崩乐坏时代的一种臆想。 好像从来不是大一统的中国思想。

潇湘如是闲:@沪-周光明 我倒是觉得,日本的东京,靠4400万人的巨大体量雄居世界榜首。中国的未来塑造几个50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是一个高效率的靠谱的方案。当年华东师大地理系,着力于构建上海的新城市体系是做了一件大功德。

潇湘如是闲:我们重新审视推崇德国城市化的逻辑理路可知:去城市化模式不错,于是想要小城市模式的各种好处。但是就像我犯错的那样这种模式不是规划的结果是历史的自然的演变,关乎德国的国民性!“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种模式怎么形成的?你如果不问,只要其最好的结果就匪夷所思了。

潇湘如是闲:这种模式在当下的德国也有一个巨大的隐患,方式上是和谐的(没有一般所见的城市病),但是人口空心化以后,如何支撑这种和谐?靠叙利亚移民吗?


沪-周光明:是不是德国人的恋地情结比一般国家更深?无恒产者无恒心。

潇湘如是闲:川普不是德裔吗?

潇湘如是闲:可能他们在上帝之城很幸福所以扎根于此吧@沪-周光明

沪-周光明:http://www.sohu.com/a/130589784_481716德国是一个注重、守护传统的国家,因此被世人视为“近于保守的民族”。然而,德国绝不是一个故步自封、不求革新发展的国家。相反,德国在不少领域是敢为天下先、不断求新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甚至在整个城市化的进程中,德国开拓出一条把守护传统与求新发展协调统一、恰当结合起来的道路。

沪-周光明:大学城纷呈,世界享盛名德国的许多小城市都与著名大学紧紧联结在一起,因大学而著名,造就一批享誉世界的大学城。迄今在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像德国拥有那么多的大学城。像闻名的哥廷根大学、海德堡大学、耶拿大学、弗赖堡大学、马尔堡大学、维尔茨堡大学等,都使所在地的小城市因大学而成为闻名世界的小城。

沪-周光明:人文主义地理,多多研究这类人文因素塑造不一样景观的特别例子,看能否解释的清楚?

沪-周光明:大学研究者要是多研究这类问题,比评述介绍各种概念实用多了。

潇湘如是闲:@沪-周光明 文明的周期吧?亚历山大还是世界最大的图书馆呢?时间尺度需要大?

潇湘如是闲:@沪-周光明 这是真的。不过学术要转型。

潇湘如是闲:这样老段接续的地理知识学就有用武之地了!

沪-周光明:浅析德国文化中的森林崇拜:森林也越来越散发出亲近人类的气息,德国人大面积的种植森林,并在森林中开发出能够让人们休息的地方,森林越来越成为人们休憩心灵的场所,森林文化也融入了德国人的血脉之中。http://xuewen.cnki.net/CJFD-XJZT201603161.html

潇湘如是闲:有个纪录片讲这个

福建莆田实验中学张露:探讨人群(文化)与位置(各种景观)之间的关系

福建莆田实验中学张露:景观中的要素是文化的反映

潇湘如是闲:你的文化(世界观)影响你看到的要素及其关系

沪-周光明:追溯至19世纪,当时的德国科技和工业迅猛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但以浪漫派为代表的社会文化思潮则敌视现代技术,反对城市(化),反对工业化对自然的破坏,希望重归自然。他们在作品中广泛运用“德意志森林”的比喻,表达对自然的渴望和崇拜。即使后来在现代主义逐渐主导的发展过程中,“反现代”、“自然崇拜”和“德意志森林”也从来没有失去阵地,一直影响着德国社会文化和民众的集体心理。

沪-周光明:“德意志森林”与反核运动 http://news.163.com/11/0714/03/78T2U83F00014AED.html

潇湘如是闲:(再发一次)20190215金克木描述人与自然三个阶段的关系《国外文学》1982年第2期
单就人类文化和社会心理(包括文学创作的心理)的发展而论,在思想和感情上(即心理上)将自然界同化于人似乎是第一步,然后才将自然界异化出去(闲哥注:变成风景画),最后到了近代、现代才把人自己也异化为客观对象。

潇湘如是闲:第三步德国人做得最好!第四步在哲学上也很斐然

沪-周光明:论德国文化中的森林崇拜——树木与森林对于德国文化、德国人的意义之大,大概没有任何一种文化可以望其项背。法国记者贝尔纳·努斯(BernardNuss)认为:“德国人热爱森林,首先是崇拜`德意志森林';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在德国一样,森林具有如此巨大的情感价值。”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7684&s=fwtjgzwz

潇湘如是闲:《永恒的世界》P58,公元前1000年之交,在欧洲除了祭拜神灵之外,森林中不允许进行其他活动。

潇湘如是闲:从1400年起,法国诺曼底地区流行起打猎运动,这为贵族阶层创造了新的娱乐环境。在满足嗜杀天性的过程中,上流阶层开始学会去欣赏大森林的美景。一些展现大自然生机勃勃景象的图片也出现在了体育类的书籍里。

潇湘如是闲:《圣经》认为森林是危险与邪恶的

沪-周光明:刚才链接的这篇文章不错,介绍了森林这种恐惧的景观如何变成德意志的森林崇拜过程,一个经典的人文主义地理的案例。

沪-周光明:德国的工业化之前,密不透风的茫茫林海并非是人们星期天下午休憩散步的好去处,非但不是散发着亲切感的自然圣殿,反而是一个令人恐怖之地,是陌生的、异己的。在实际生活中,人与森林的关系常常是敌对的。德国的许多童话都以森林为背景,而这些森林的形象很少是友善的、具有亲和力的。
森林与各种鬼怪传说纠缠在一起,更加深了人们的恐惧感;即便没有鬼怪出没,至少也有绿林豪杰在树林中觊觎过往的商队和行人。所以在这种状态里,形容森林的词汇大都是不友好的,甚至是恐怖的:“无法通过的”(unzugänglich)、“阴暗的”(dǜster)、“悄无声息的”(lautlos)、“野蛮的”(wild)、“贫瘠的”(unwirtlich)等等,而这些词语表明,德国的森林给人最基本的印象是“莽荒的”(rauh)。

潇湘如是闲:好文章!作为《恋地情结》中森林一节的延伸阅读最好不过了!

沪-周光明:小时候经常走过一些庇荫的山谷,或者深山无人家的地方,都会有冷嗖嗖的凉意。加上一些大人闲谈的鬼怪故事,非常恐惧,这种体验很深刻的。

潇湘如是闲:“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杳冥冥兮羌昼晦”(《九歌》,屈原)。诗人描绘了山间风雨交加、猿狖齐鸣的景象,衬托出心中的孤寂和忧伤。

潇湘如是闲:还是老段:东西方有着相似的发展轨迹:都是从以恐惧、逃避为核心的宗教意味,演化为一种从崇敬到赏玩的审美情趣,再演化为近现代的观念即认为山是一种供人们休闲娱乐的资源

潇湘如是闲:这和金克木的路径类似

沪-周光明:梳理一下,德国的城市化道路的路径:工业化比较晚(与英国法国比);宗教意识强(城镇建设围绕教堂);森林崇拜;中心地理论下的严谨规划;联邦制,均衡发展的理念……

潇湘如是闲:……资源进口与后天性资源的财富积累?

潇湘如是闲:我觉得平原地形也是一个应当考虑的因素?中心地理论就把平原作为一个条件了

潇湘如是闲:人口在19世纪末期就实现了低低低模式,结构稳定是不是也要考虑?

福建莆田实验中学张露:结合德国历史考虑

潇湘如是闲:我们这是在猜题吗?哈哈😄 思路出来了!

潇湘如是闲:为什么德国城市留得住乡愁?

yimin. jia:今天的讨论有些多,烧脑,大脑内存不够了。

yimin. jia:有总结,还有点睛!

潇湘如是闲:命题方向…中心地理论……旅游地理……合理的城市规模…………

潇湘如是闲:……城市发展与产业结构

闲哥短评:有时候扯淡就是猜题。几个人就有几个世界,大家达成共识了就是很好的命题维度,我们模拟题的命题模式大多数是单兵作战,闭户造车,容易出现知识错误不说,让试题情境符合认知规律也很重要,把格局、要素、历史、关系……摆出来就可以让考生找到“地理视角”、就能让考生回答“地理问题”!今天的讨论拖了很久,也难为了口口君不断找角度推进话题,使得我们这次猜题会商取得示范性成就。大家对其他可能的方向也做如此讨论?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梳理知识、回应问题,如何?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长江口口 2019-2-19 14:46
为什么乐山乐水的中国人,对山水城市田园风光不怎么在乎?还是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到关注精神生活质量的阶段,只能为衣食奔波。农村都等着被征地呢。
回复 潇湘如是闲 2019-2-20 17:03
长江口口: 为什么乐山乐水的中国人,对山水城市田园风光不怎么在乎?还是我们的发展,还没有到关注精神生活质量的阶段,只能为衣食奔波。农村都等着被征地呢。
受您的启发,德国浪漫主义运动创造了森林崇拜(这也是老段《浪漫地理学》的主题,我正在读英文版,这个角度正是地理的视角)中国有浪漫主义没有,其实没有因为西方是从启蒙主义的刻板走到浪漫主义的奔放来的,是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的思想模式变革,山水都是形而下的,我们中国精英阶层三百年来的思想模式是另一个方向——从形而下转而追求形而上呢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19 14:30 , Processed in 0.0770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