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谈义孚101《地理课堂教学的非学科担当》
贾:其实汤老师在沙龙上向杨清老师提的问题也是我想知道的:东西方人文主义的差异何在?
贾:而我固执的认为,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也跟他的学贯东西有关。
汤:我的初步判断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很好的解决了个人和个人之间的边界,也就是严复翻译的群己权界,也就是在处理小我的问题上,西方已经做到了极致?但是东方的人文主义一直是立足于大我?这是我目前想求证的思路。比如说西方人是不谈家国情怀的。对,他们来讲家和自己是超越国家的。
汤:也就是说,中国人所谓的大我是有西方人所说的原罪的。
张露:大家与小我?
汤: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实际上是用大我的方法,求中庸嘛。来处理小我没有解决的问题。
汤:@福建张露 对的。
汤:@景荣 中国人向来追求看到大局,就是精英所做的事。而西方的精英,孜孜以求的事,回到自我不让自我受到伤害。
汤:这样老段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了
贾:其实通过读书会一年的学习讨论,路径基本明确了。等开学一切就绪后,汤老师准备预约讲座吧。
汤:好滴好滴,您定题目。我来准备吧
汤:吴国胜这篇文章显然是没有读董乐山翻译的那本书?
汤:但是他指出的威廉的局限也是一般批评老段的局限:洪堡的教育思想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彼德·贝格拉对他进行了批评。他认为洪堡发现的希腊人的价值只是享有特权的个别人,而对普通大众的价值没有考虑。同时,实践也表明德国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没有成为希腊人,培养出来的人既不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也不理解德国政治的基本形式。尽管他的新人文教育思想有所不足,但是他尊重人的个性,注重发展人的个性的思想在今天的教育领域仍然散发出时代的光芒。
汤:序言不知道是谁写的,立意就是我们读段义孚的初心——冯友兰先生在论及学习哲学的意义时,曾经提出过“使人成为人,而不是成为’某种人'”的理念, 这也正是我们此次出版《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立意所在。在人的主体性受到来自文化积习、工具理性和权威主义的多重压力的 境遇下,我们希望这本书能够如同一泓清水,映照出每个人内心 深处的人文之光。这是《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序言结尾的话。
贾:从作者来说这本书应该不错,而91年翻译,97年才出版,12再版,至今也没有多少人知,这就是现实和问题。
汤:这个时代就是这样,我们先找到自己就能找到我们理想的教育形态?
贾:吴名头不小,可见不仅仅是地理的人文主义的问题,是整个大环境问题?这也是这本书的意义?
汤:是的,老段从来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贾:或许我们还是想去证明段是对的,但段却说不需要去证明?
汤:我倒是觉得老段就是让我们从自己的文化、经历、处境中反思人之为人,对错不是关键,而是这么做对自己是否有意义,或怎么做都是不重要,有意义就对了!
贾:赞同
贾:个人观点(认识):1.段义孚决不是唯心主义(他只是强调人对环境的认知并追寻其价值) 他也不反对科学(反的只是科学主义,他有深厚的自然地理功底)
汤:+1
贾:2.段义孚的人文主义地理学,他将地理三分(张文奎《人文地理学词典》),是对地理学的发展
贾:3.从某些方面,人文主义站在科学主义对面来反结构主义,但人文与科学并不绝对的对立。科学人文主义或者人文科学主义(可惜没有这样的概念是后者走的太偏被人反感吧)?
贾:4.或许汤老师推荐的这本书是一个基础读本,可以认识理解 西方人文主义。
贾:5.段义孚的成就已经无须证明人文主义地理是否对错,根据其理念也是无须证明的,证明的是定理,公理不用证明。
张艳凤:@贾益民 钦佩@长沙汤江波 钦佩
贾:6人文主义及人文主义地理学对(地理)教育的意义a全面发展的人而非唯智b个性发展而非标准件c情感态度价值观(人对环境的感受感知认知认同态度观点行动知行合一天人合一)d世界观(四个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人对世界的认知,全球化,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汤:@贾益民 一篇大文章!期待成文(或许已经成文)。我觉得您的架构可以讲座了!我最想也列出一个一年来的问题清单,一点点齁?核心素养唯有基于人文主义才有方向!
贾:现在最有用的是地理信息技术,而有人说它将与地理分家。或者说在大数据时代地理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
贾:要想用有用性去争地位,你永远争不过数理化,你更不可能与语文英语抗争,你也斗不过历史和政治。打个未必恰当的比喻吧,比如吃药与吃饭。无论你哪种症状总会有一种药物很有用,但饭你可以几顿甚至几天不吃却是要吃一辈子的。
汤:地理信息技术目前是发展非常好,但是它如何成为地理素养的一部分,其实也要立足于人,那么人可以在里面充当一个批判性思维的角色。傅伯杰经世致用的观点与人文主义并不相违背。从核心素养的层面上来看,应当用人文主义来充实批判性思维。甚至是基于人文主义,才有可能有真正的批判性思维。这样我们的地理教育就不盲目了?
贾:8.地理教学承担了非学科的教育担当 由于地理的自然与社会的跨学科性质,使地理在教学中承担了许多非学科的责任担当。学校学科不可能无限增加,但科学发展却出现许多边缘学科,这些不能归到其他学科而又必须或必要的时候就要由地理来担当比如新课标的必选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
贾:而这些人文主义素养更为重要,如果仅仅以知识讲知识可能失去其意义。
贾:也就是汤老师谈的新课标的人文转向,如果不能认识到这种转向就不可能落实新课标,而立德树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是一纸空文。
贾:人地协调观的中心是人,区域认知的核心也是人,综合思维更是人,地理实践力也要落实到人。这与段义孚强调的人对环境的感知态度价值观世界观是一致的。
汤:@贾益民 非学科的教育担当
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句能做为《论语》开章的第一句,极不简单,微言大义,其真实含义历来被人们割裂和误解。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字面含义是"学到的东西有机会付诸于实践,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这句话的主旨是"学以致用"!隐含的意思是追求真理,并能在实践中获得检验、应用与完善,在实践中体现学习的价值,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其实这还有另一个意思,这个'习'在古代繁体中其实是一个"习"。'习'是小鸟振翅的意思 。这句的意思其实是学习要日有所进才感到高兴愉悦。 第二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字面含义是"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这难道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隐含的含义是传播真理,并被人们普遍重视甚至认同,这才是令人开心的事!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的字面含义是"别人不理解(你的思想)还能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应该具备的气度吗?"隐含的含义是如果我们领悟或掌握到的真理不被别人所理解或认同,那是因为这些真理过于艰深或太过超前,曲高而和寡,这时候,我们也不值得去生气啊。论语第一段开宗明义告诫人们,追求真理的不同层次与不同境遇。论述的是掌握真理、应用真理和传播真理三种层次,以及用最古朴的实例阐述了人实现自身价值的不同情感体验;也在不经意之间,粗略地阐述了人们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这里不仅指导人们如何实现自身价值,获得应该具有的愉悦情感体验,同时也告诫我们如何防止在不被别人理解或认同时,千万不要走向另一个极端。
杨清:牛叉!
闲哥短评:我的星韵地理博客是从“传不习乎”开始的,没想到“教以载道”的“习”已经在诸君的帮助下打通到地理核心素养之地理实践力的“习”了,从教师的理想的落地,到学生脱离知识中心的实践,真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了。贾益民老师今天系统梳理的人文主义地理学观点以及小熊老师、蔡明老师的具身实践,足以作为我们新的一百篇群谈义孚的主题——让教师的情怀落地、让学生的地理学习不再虚滔,我们真要有“非学科教育担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