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回顾40余位星友分享及研学所达,收益良多,有志梳理一二,望星友监督、共勉。
一、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不等于地理核心素养
围绕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林崇德先生提出的六大中学生综合素养,2017年底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也相继出现,给一线的教育者们提供了方向。在关于“课改”及“地理素养”的几个分享中,我才一直发现自己把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当成是地理核心素养,从语文的角度来分解,则还应有与之对应的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这也造成了一些我的误解与疑问:小学、初中、高中、本科通识教育、研究生怎么落实这样的地理核心素养?是否应该关注学科进阶(《中学理科课程标准国际比较研究·万民主编》)呢?经研讨会点播,原来是我一直错解了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一字之差,其意去远。我们不妨来拆词,地理素养>地理核心素养>初/中地理核心素养。
例很多老师认为时空观、方位观应该纳入核心素养,殊不知“地理要素”、“时空综合”、“尺度综合”正是综合思维内部的维度之三,她具备“全面”、“系统”、“动态”等特征。
二、是工具更是哲学
就高中学生认知心理而言,高中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更是公民因具备的基本价值观念的养成,对于地理学科而言,我们在高中阶段主要想达成“人地协调观”的达成,这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一致的,在现行人教版教材中都有体现。但我在这里却有一个疑惑,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不应该仅限于成为认知工具,更应该升级为哲学的范畴,我们不仅知道人地需要协调、人与人更需要协调发展,学习过地理的人更应当理性、宽厚、谦和,为人处事更多一份务实与淡泊。
认知层次关系表
双基 → 能力 → 素养 → 哲学
(知识) (迁移运用) (生活) (价值观)
三、评价是关键
新课改以来,我们就一直在探索评价机制,从综合评价体系机制分解到表现型评价,从一考定终生到多次机会,从关注职业规划到关注生涯规划,想要培养和塑造时期的人才,最关键的还是在课程的评价,关于表现性评价怎么操作成为当下最难攻破的实际难关,地区经济差异、班额差异、硬件差异等等困难,如果没有科学的、准确的表现性评价成果,综合评价体系就很易做空,当然北京师范大学的同仁一直在努力攻关,我们也在一直期盼。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6:02 , Processed in 0.06014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