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安瑞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786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高考地理综合题满分策略

已有 477 次阅读2021-6-1 15:38 |系统分类:其他分类

在高考中,选择题可能还有一定的运气成分,那么综合题就要看硬核实力,可以说是对考生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全面检阅。综合题作答是高考地理四项基本能力的考查的集中体现。通过综合题的答题能够很好的展现出学生的思维过程,检验考生地理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生地理学科素养水平。得综合题者得天下,我觉得考生后段复习中无论怎么重视地理综合题都不过分。

一、综合题典型特点

1分值占比高,材料信息量大。采用文综形式的全国卷由三道大题构成,共56分,其中两道必做题46分,选做题10分(一般二选一)。新高考自主命题省份题量更大,如2020年山东卷全为必做题,由四道大题(包含11道小题)构成,共55分,2021年湖南省适应性考试由三道必做题两道选做题(旅游地理、环境保护),每位考生也必须做11道小题,分值为52分。

2、情境设置新颖,稳中有变。现在地理高考要求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解决地理问题,高考题与我们平时的模拟题有很大的差别,综合题在情境设置上一般都是比较新颖,所采用的素材大多自专业文献,加入了学科前沿的底色,从新的角度来进行设置问题,试题的难度比较大,充分体现出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的特点。以前全国卷3637题一般都是以区域地理为背景(通常是一中一外),考查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和地理原理的运用,从2017年开始命题打破了这一既定范式,尤其2020全国一卷中西欧顺坡垄葡萄种植和玄武岩“三山”的情境,难倒了无数考生。

3、综合性强,全方位考查地理素养。综合题涉及知识面广,在答题时要紧密联系所学知识和试题材料作答,但综合题的答案不仅仅只来自知识和所给材料,还有很多作为常识性的东西往往也出现在标准答案中。这是现在高考从能力考查到素养考查最直接的体现。

4、得分受一定人为因素影响。综合题阅卷全部采用分小题的网上阅卷,运用“双评+仲裁”的评分模式能最大限度保证阅卷的公正公平。但综合题答案本身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正因如此,高考命题人员给定的也只是一个参考答案,各省组织阅卷时会制定评分标准或评分细则(以下简称评分细则),真正阅卷的依据就是评分细则。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阅卷老师对评分细则的理解和把控标准不可能做到一样,再加上考生的书写表达和卷面排版的差异等等这些都可能影响考生最后综合题的得分。

二、综合题可能的失分原因分析

1、基本地理知识、原理不清,不能自如调用知识储备,进行迁移应用解决新情景中的问题。进入三轮复习后,备考主要是以考试和讲评为主,忽视了教材上知识和原理的巩固,在知识体系上出现了漏洞和缺陷。很多学生将地理概念与“地理名词解释”等同起来,认为“名词解释”的题型在地理高考中已摒弃,因而对地理概念不够重视,造成基本的地理概念混淆不清,答题时答非所问,造成严重失分现象。如2020年全国三卷

2、审题不清,提取及加工地理信息能力较弱。材料是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根据材料设置的。认真仔细地阅读材料、审题,明确题目要求,是解题和答好试题的前提。在考试中经常有学生由于审题不清、审题不仔细、抓不住关键词,审题角度不对或不全面、概括能力差、把握不准命题人的命题意图等,把很简单的题目也做错。高考试题中,有的材料信息是显性的,并且有关键字、词、数据等,有的材料信息是隐性的,有的问题的答案就直接来源于材料,注意领悟和体会就能正确作答。由于学生读图、识图、提取、筛选和分析地图信息的能力较差,找不出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更是有些同学做题目往往材料或图还没看清楚就急于答题,或者丢了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者不看地图中的图例或数据,不能领会命题者的真正用意,导致答非所问失分。

3、阐释地理问题和书写表达欠缺。从笔者参加评卷情况来看,有些考生逻辑思维混乱,条理不清,表述前后矛盾对地理事物的成因理解不透彻,因果关系错乱,地理要素间的联系分析不到位,地理学科思维欠缺。答题不结合材料,书写不规范,口语化现象严重。

4、时间分配不合理,容易出现前松后紧情况。文综地理科在五十分钟内做完100分的题目,新高考湖南卷75分钟要完成更多内容,时间确实有些紧张,有的考生前面选择题耗时过多,或者前面的综合题得分心切,书写内容过多,所以导致后面的主观题没有时间去做。

三、高考地理综合题满分策略

最后阶段的复习,教师应紧紧围绕《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考查内容提出的要求,从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提高学习效率。着重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

1、横向比较研究高考真题,提升关键能力。临近高考,近年真题学生基本都已经做过,但大多数师生对真题的设问、材料和参考答案却很少进行归类研究。最后一个月再刷题没有必要,倒不如抽出时间,将那些曾经做过的高考真题整理出来,研究这些试题所提供的文字、图表、数据等材料是如何蕴含解题信息的,试题中哪些信息解题时需要进行解读加工,哪些信息需要进行整合理解,以帮助学生提升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哪些试题的设问方式相似,怎么结合参考答案总结答题思路和方法。如2014年全国卷Ⅱ高考题“分析西西伯利亚平原沼泽广布的成因。”和2020年全国卷Ⅱ高考题“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虽然两题看似考查内容不同,所涉及的区域也相距甚远,但当将两题放在一起对比研究后,这两道题原因分析类的试题,设问更强调原因前面的限定词“沼泽广布”和“出露较多”,答案要点必须结合所在区域的特殊性,这样才不会漏掉得分点,沼泽广布对应着西西伯利亚平原纬度高,河流自低纬流向高纬多凌汛的地理事实,出露较多对应着金沙江流域断裂发育,河流深切的地貌特征,如果考生只是泛泛作答则很难得到高分

 (2020·课标全国37)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图11示意金沙江云南段。

1、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

 

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

 

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

 

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

 

2、关注社会发展,提升学科素养。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所提供的材料大多选自真实情境,素材既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也同时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因此,冲刺阶段的复习,教师可在课堂上多与学生分享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解读这些地理时事热点背后所体现出的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以及立场、观点与思维方法。随着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冲刺阶段的复习还应加强学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能力的训练。每年高考真题都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开放性试题,如2020年全国卷Ⅲ“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3、加强主题研究,聚焦核心价值。新课程提倡基于地理知识进行项目化学习,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对此也有相应体现。虽然高考试卷题量有限,不同试题考核的内容和要求有所侧重,但从整体看,试题均凸显了对地理学科核心价值——人地协调观的考核。

   4、加强对典型区域进行纵向剖析和典型事物的动态探究。2019年全国1卷如36题,澳大利亚汽车产业,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多层次、多角度设问,按照 事物的发生(原状)、发展(现状)、变化(未来)的逻辑顺序,进行动态探究。如37题,里海-黑海-地中海附近区域,在纵向上以区域本身的发展演化为基础,探究变化的本源、分析变化的过程,推测变化的影响等。此类过程性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时间演变和空间的转换两个维度思考,调动高中的知识和原理作答。

5、强化书写表达能力的训练。书面表达是综合题评分的直接依据,在书面表达中同学们应尽量做到:第一,先构思或草拟答题要点,尤其是答题的关键点,可以选取关键的词语写在草稿纸上,并附加小序号,便于理清思路,分清层次,并有利于对照图像信息,增补或删减答题要点等。第二,避免出现错别字,表达不清的、不严谨的、口语化的或与已知原理、规律相违背的语句,提高得分率。第三,保证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6、辩证看待地理答题模板。高考地理试题从模式化的知识立意到“规避模式”的能力立意,再到追求问题解决的素养立意,应该说都与当时的人才需求和教育现状相吻合,并不能简单的说孰优孰劣,更不能由此而简单粗暴的否定。地理试题命题的直接对象是“地理事物”,而“地理事物”都有一定的“空间位置”,因此,空间建模是解答地理问题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地理事物”取材广泛,同学们根本不可能训练穷尽。因此针对不同题型,重视对其答题思路和规范性答题模式的构建,不仅能为同学们解答同类题型或相近的题目提供解题范例,而且还可以提高考生运用学科专业术语的能力,有效规避各种非智力性失分,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当然考试时不能照搬模板,要根据材料信息和设问要求对模板内容加以取舍,也就是“破模”的过程。

                                                      转至网络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19 16:10 , Processed in 0.0502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