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3||
2021届4班高一下学期暑期地理作业清单 |
||||
使用对象: |
高一4班全体学生 |
编辑: |
杜老师 |
|
前言: 炎炎夏季,恭喜大家喜提“空调、WiFi+西瓜”的暑假生活。为打破传统单一的作业形式,在此精心为大家准备了一份以趣味性、实践性、体验性、探究性为特色的暑期作业大礼包。内容旨在适应新高考,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提升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从材料阅读和信息提取中增加大家的“学识、常识”和“见识”。进入暑假之际,对无论是忙于外出游山玩水,还是宅在家闷头睡大觉,亦或是抓紧学习的每分每秒准备弯道超车的你,有以下一些肺腑之言: 1. 他皮任他皮,你学你的习,静下心来,以享受的心态投入暑期作业,你会收获更多; 2. 玩时敞开玩,学就安心学,写作业时,QQ保持离线状态再好不过; 3. 能管住你的不仅有宪法,更有你自己,漫长的假期,克制你的为所欲为; 4. 奶茶并不是奶+茶,营养成分微乎其微,转发提示所 有人; 5.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无论在哪儿,一定注意安全,答应我。 |
||||
第一部分: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文章阅读(任选8篇) |
||||
温馨提示:先关注公众号“地球知识局”,进入公众号,所有文章均可以在“地球知识局”公众号中查找到,以下部分文章注明了查找路径。若未找到,关注后直接在微信主页搜索框中搜索文章标题名称即可。 |
||||
文章标题 |
问题探究 |
探究结果 |
||
《韩国是如何在海上扩大国土的?》 |
1.导致韩国人口高度集中于少数几个城市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
|
||
2.填海造陆的方式有哪些?其优劣势各是什么? |
|
|||
3.指出填海造陆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
|
|||
4.你还能举出哪些国家或地区“向海借地”的例子? |
|
|||
《印度地缘格局/印度距离亚洲第二强国还有多远?》 专题特辑—第一波—地缘格局 |
1.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角度解释为什么欧洲和中国内部政治特点分别是“稳定的分裂”和“稳定的统一? |
|
||
2.概括印度的城市分布规律,多元文化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
|
|||
3.解释孟加拉国水患灾害频繁的原因? |
|
|||
4. 限制印度统一南亚次大陆并向印度洋扩张的原因有哪些? |
|
|||
《中国摩托车是如何在东南亚惨败给日本的?》 |
1.简述东南亚摩托车市场庞大的因素有哪些? |
|
||
2.中国摩托车核心地带在哪些地区? |
|
|||
3.20世纪70、80年代,日本摩托车商选择进入东南亚建厂的原因有哪些? |
|
|||
《美国地缘格局(上)/最后的世界强权》 专题特辑—第一波—地缘格局 |
1.说明加拿大的重要城市主要集中在哪个地区并解释原因。 |
|
||
2.北美核心地带处于哪一流域? |
|
|||
《墨西哥地缘格局/离美国太近,离上帝太远》 专题特辑—第一波—地缘格局 |
1.简述墨西哥的地形特征。 |
|
||
2.墨西哥经济增长缓慢的原因有哪些? |
|
|||
《澳大利亚为什么选择美国》 |
1.概括澳大利亚城市的分布规律。 |
|
||
2.简述澳大利亚的人口问题。 |
|
|||
《瑞典地缘格局/受困于波罗的海的北欧雄狮!》 专题特辑—第一波—地缘格局 |
1.请介绍瑞典的地理位置。 |
|
||
2.概括瑞典的人口分布规律,原因何在? |
|
|||
3.从地理环境的角度解释瑞典和俄罗斯海军竞争的优劣势各是什么? |
|
|||
《非洲为何无强国》 全球观察—非洲-大洋—沙漠以南 |
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的角度,解释非洲文明长期落后于欧亚文明脚步的原因。 |
|
||
《埃及地缘格局/从文明摇篮走向文明的木乃伊》 专题特辑—第一波—地缘格局 |
1.限制尼罗河大型船只通航的因素有哪些? |
|
||
2.埃及的核心特征是什么? |
|
|||
3.促成古埃及文明走向繁荣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
|
|||
4.冷战时期,苏联援助埃及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什么? |
|
|||
5.尼罗河三角洲地区成为古埃及文明发源地的原因是什么? |
|
|||
6.苏伊士运河对于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是什么? |
|
|||
《为什么有的国家选择小城市当首都》 |
1.全球有哪些城市属于“首位城市”?请举例具体说明。 |
|
||
2.美国为什么将首都设在华盛顿而非纽约或南方? |
|
|||
3.为什么堪培拉、华盛顿被称为“花园城市”典范? |
|
|||
4.评价“人工首都”建成后的影响。 |
|
|||
《核电站是否安全?不可不知的核能常识》 |
1.我国目前分布有哪些核电站? |
|
||
2.国际上如何处理高放射核废料?目前国际公认最安全的处置方式是什么? |
|
|||
3.已经确定建设高放射核废料处置场厂址的是哪个国家? |
|
|||
4.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核电事业? |
|
第二部分:观看纪录片(任选两部) |
|
片名及简介 |
记录 |
注:除《切尔诺贝利》外,其余都可在央视网或“央视影音”APP免费观看 《水脉》 纪录片《水脉》是由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与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内容包括工程建设、大规模移民、文物保护、环境治理、水资源管理、综合效益及对世界的贡献等。这是一个空前绝后以卓越东方智慧改变地球水系的水利壮举!历时五十多年,它不仅是一个浩大的世界性水利工程,更见证了世界的沧桑巨变,贯穿了新中国的历史,饱含着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纪录片共分为8集,分别为《奔流不息》、《世纪构想》、《纵横江河》、《告别家园》、《生根他乡》、《国宝新生》、《激浊扬清》、《上善若水》,每集约40分钟。 《大数据时代》 中国首部大数据产业题材纪录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摄制。《大数据时代》细致而生动地讲述了大数据技术在政府治理、民生服务、数据安全、工业转型、未来生活等方面带来的改变和影响。 纪录片共分为五集,每集50分钟。第一集《数据时代》,第二集《转型之路》,第三集《决策之智》,第四集《商业之变》,第五集《未来已来》。 《生命之盐》 纪录片《生命之盐》由著名电视制作人张力担任艺术总监,曾获得“白玉兰”最佳中国纪录片奖的张晓颖担纲总导演,文化学者白玮出任盐文化顾问,影视演员周一围解说旁白。主创团队走访亚洲、美洲、欧洲和非洲等十多个国家,足迹几乎遍布全球每一个著名的盐的属地。本片在全球的地理空间内辗转腾挪,比如人类最难生存的禁地,被称为地球“热极”的非洲埃塞俄比亚的达纳基勒洼地。 人类文明的篇章向翻一页,会发现盐除了调味之外,对人类的社会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盐的贩运编织了庞大的商业帝国,建立了一座座城镇;盐的开采造就了苦难也催生了新科技;对盐所带来的巨额财富的管理,成为最重要的治国技巧。盐维系了一个个帝国的统治,也诱发出一次次的造反和革命。在人类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狂热地寻找盐,交易盐,争夺盐,世界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盐的历史。纪录片共分为《相依》《国命》《生存》《财富》《疆界》《回归》六集,每集约40分钟。 《切尔诺贝利》 注:APP“第一弹”中可搜索免费观看 5集迷你剧《切尔诺贝利》,顾名思义就是那宗闻名的人为灾难事件,背景在1986年的乌克兰,剧中将会描述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引致这事故,而且当年勇敢的众人是如何牺牲自己拯救处于灾难中的欧洲。 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苏联能源局领导Boris Shcherbina,在事故发生数小时后被指派领导政府委员会,但当时政府还没意识到反应堆已经爆炸;作为这史无前例人为灾难的高级应对官员,他发现自己身陷政治体系问题,以及得面对这场核灾难不停攀升的伤亡人数。苏联核物理学家Ulana Khomyuk致力调查切尔诺贝利的真相,使未来不会再发生同类事件。但调查期间令她与想埋葬可怕秘密的人造成冲突,为了真相她得冒着失去自由,甚至生命的危险。苏联科学家Valery Legasov,被克里姆林宫指派调查该事故。该片每集约50分钟。 《城市24小时》 本片通过记录一个城市24小时之中典型场景当中发生的典型故事,捕捉城市性格,发现城市气质,有层次有质感地展示中国城市的真实生活和面貌。《城市24小时》(第一季)共5集,每集50分钟,每集一座城市,分别为《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纪录片以一天的时间作为结构线索,用纪实手法为城市速写。每个城市将选取6个主体故事及18个左右的场景故事,按时间排布,浓缩在24小时的时间里。 《中国高铁》 从桥梁、隧道、无砟轨道等线路工程,到牵引供电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再到高速列车的研制,中国的高速铁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推动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世界领先地位。从一无所有,到构建起完备、成熟的技术体系,这一切既坎坷曲折,又波澜壮阔。当中国迈入高铁时代,高速铁路不仅为人们构筑起生活新时空,也为社会提供了优质的公共产品,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纪录片共分为3集,每集约50分钟。第一集《时代脉动》、第二集《创新之路》、第三集《经世通途》。
|
第一部:
第二部: |
第三部分:描摹地图(必做) |
|
1.描摹中国政区图(标注经纬线、省级行政区、省会及简称) |
|
2.描摹中国地形图(标注经纬网、主要地形区、山脉、河流等) |
|
3.描摹世界地形图(标注经纬网、大洲及界线、主要地形区、河流、海峡等) 注:三幅图均另外找纸张对应地图册进行描摹。 |
|
第四部分:从地理的角度写一篇暑期记事(必做) |
|
要求 |
字数不限,内容包括暑期旅游、生活见闻等,如旅途坐高铁过程中的所见所思,生活中涉及地理知识的案例分析。 |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1-23 06:12 , Processed in 0.061111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