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redzhang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380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对“泾渭分明”的辨析

已有 1074 次阅读2009-5-6 14:56 |个人分类:地理疑难

    对“泾渭分明”的辨析

     历史上关于泾渭分明的记载大致分为“泾清渭浊”和“清渭浊泾”两种观点。
       1.《诗经》有“泾以渭浊”,故有人认为在春秋时代是“泾清渭浊”。
       2.唐代 唐诗中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旅泊穷清渭,长吟忘浊泾”等,其诗中有7次提到“清渭”,4次说到“浊泾”(渭清泾浊)
       3.宋代 记载中和唐代一样“清渭浊泾”
       4.清代 乾隆派陕西巡抚秦承恩,对泾渭进行考察得出了“泾清渭浊”的结论。
       现在泾渭分明的情况是这样的:
       1、泾河虽从黄土高原流下来,但它早已切到了黄土下的基岩上,因此泾河的河床是石头底。
       它在有的地段是浑的,但大部分河段是清的。 7,8月的洪水季节或春汛或上游降雨,则河水是浑的。其余大部分时间是清的。
       2、渭河过去是浑的,现在是黑的,或者水很少。渭河中下游流淌在所谓“八百里秦川”上,即流淌在一片狭长的冲积平原上,也就是现今的关中平原。
       
       这样就有疑问——既然泾清渭浊,那么为什么泾河年均泥沙含量高达196公斤每立方米,渭河年均泥沙含量只有27公斤每立方米,泾河的年均含砂量竟是渭河的7倍之多?

       清华大学著名泥沙研究专家王兆印教授这样解释:他用两个概念:一个是“下切河”,一个是“冲积河”来解决这个问题 :
       1、泾河是一条“下切河”,也叫“山区河”。比降大,流速快,因此下切很深,河床是石头。所以泾河平时是没有泥沙的,是清的。
       张家山水文站12月和1月测得其含沙量仅为0.37和0.23公斤每立方米。
       泥沙只集中在雨季和汛期,那时通过侵蚀黄土高原而获得大量泥沙。7月,8月其含量为332和308公斤每立方米。 相差千倍之多。
       2、渭河流淌在冲积平原上,它既冲刷,又淤积,河床是自己堆积制造的,而且总在变动中,它可以通过河床淤积的泥沙自己给自己供沙。7月和8月其含砂量为332和308公斤每立方米。

       但是这个结论是建立在泾河完全是一条山区河,从黄土高原上一下来就汇入了渭河的前提上,假如泾河也有一段流程流淌在泥沙沉积的平原上,能自己给自己造河床,自己给自己供泥沙,然后再汇入渭河,那么结论就又是一样了。即也会是浊的。
       “泾渭分明”的其他地区
       1. 嘉陵江汇入长江 重庆朝天码头
       2. 汉江汇入长江 湖北武汉
       3. 嫩江汇入松花江 吉林
       4. 松花江汇入黑龙江 黑龙江

附:泾渭分明之我见

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泾河又是渭河最大的支流。“泾渭分明”这一成语就出自于泾渭两河交汇的地方(西安东北泾渭镇)。唐代诗人杜甫在《秋雨叹》中写道“浊泾清渭何当分”,大概是这则成语的雏形。可见古代在两河交汇处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景观成了古人最永久的记忆。现在的泾河、渭河情况又是什么样呢?
1 渭河泾河流域概况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千米,流域面积13.48万平方千米。渭河上游河道狭窄,川峡相间,水流急湍,比降很大。中游河床宽浅,沙洲较多,水流分散,比降逐渐变缓。下游河道蜿蜒曲折,河道泥沙淤积严重,河道纵比降很小。干流天水麦积以上为黄土丘陵区,麦积至宝鸡为高山峡谷区。宝鸡以上占全流域面积的62%。干流宝鸡以下左岸为黄土高原,中部为黄土沉积以及渭河冲积而成的关中平原。右岸为秦岭土石山区,多为高程在2 000米以上山脉。
渭河支流众多,较大支流主要集中在左岸,水系呈扇形分布。左岸支流主要发源于黄土丘陵和黄土高原区,源远流长,主要流经黄土高原,径流小、含沙量大且径流分配不均,水沙量主要集中在汛期。右岸中下游支流较多,均发源于秦岭北麓,源短流急,谷峡坡陡,径流较丰,含沙量小。流域内集水面积大于500平方千米的一级支流共18条,其中左岸10条,分别为秦祁河、咸河、散渡河、葫芦河、牛头河、通关河、千河、漆水河、泾河和石川河;右岸8条,分别为榜沙河、大南河、籍河、石头河、黑河、涝河、沣河、灞河。渭河流域处于干旱、湿润地区过渡带,多年平均降水量572毫米。
泾河为黄河流域十大水系之一,是黄河洪水泥沙主要来源地之一。泾河长455千米,流域面积4.54万平方千米,占渭河流域面积的33.7%。泾河水系跨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测区西至六盘山、东至子午岭、南接千阳岭、北至古长城。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中低山、丘陵地形、黄土塬区和河川台地四种地貌形态,地势西部高,其余方向较低,黄土梁峁丘陵及黄土塬地为本测区地形主体,塬区为长条形,由河流分割而成,与河流走向一致。泾河上中游沟壑纵横,部分地形破碎,暴雨侵蚀十分严重部分河流。马连河、洪河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达9100吨每平方千米以上,为泾河泥沙主要来源区,也是黄河多沙粗沙区之一。
泾河测区为季节分明的中纬度大陆性气候,春旱少雨,夏秋季多东南风,雨量相对多而集中,冬季多西北风,干旱少雨雪,年内降水由南向北递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89.7毫米。
汛期尽管泾浊渭清,但是渭河平均含沙量不小,泾渭已经不再分明。非汛期渭河的含沙量稍微偏大一些,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已经很不明显了。
目前泾河年均径流量13.91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3.06亿吨,平均含沙量为220公斤每立方米;其中汛期(7~10月,下同)年均径流量11.12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2.98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268公斤每立方米。在泾河未汇流之前,渭河年均径流量39.72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1.09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27.4公斤每立方米。其中汛期年均径流量22.93亿立方米,年均输沙量0.92亿吨泥沙,平均含沙量40.1公斤每立方米。从数字上看,汛期泾浊渭清,但是渭河平均含沙量已经达到了40公斤每立方米,渭河含沙量达到10公斤时,水色便呈赤黄色,泾渭已经不再分明。枯水季节的非汛期,泾河、渭河平均含沙量非别为5.75、10.1公斤每立方米。非汛期渭河的含沙量稍微偏大一些,由于非汛期渭河水量是泾河的6.22倍,因此含沙量较小的泾河注入水量和含沙量较大的渭河,泾渭分明的自然景观已经很不明显了。昔日“渭水东流依秦岭,泾渭分明映落日”的美好画卷已经悄悄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
泾河渭河交汇后,渭河下游多年平均径流量为75.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为3.626亿吨。其中汛期多年平均径流量、输沙量分别为43.3亿立方米、3.320亿吨。渭河下游约有55%水量来自于渭河咸阳以上(泾河来水量只占渭河下游水量的18%),约有80%沙量来自于泾河张家山以上。尽管从外表看泾渭不再分明,但是渭河上中游水量依然是滔滔渭河的主要水源,泾河依然是渭河泥沙的主要来源。
2 泾河渭河为何不再分明
上世纪90年代渭河来水来沙大副减少,渭河下游年均径流量比减少近五成,但输沙量只减少了约1/3。统计数据表明,咸阳以上干流来水、来沙量减少是渭河下游水沙量减少的主要成因。渭河咸阳以上来水来沙减少最多。20世纪90年代咸阳年均径流量、输沙量比70~80年代减少了七成和六成。而泾河只减少了两成和一成。因此可以说,渭河水量的减少直接导致了含沙量的上升,是泾渭不再分明的主要原因。因此渭河开源节流的重点放在咸阳以上。
近年渭河污染比较严重,除洪水期外水质基本为劣五类。泾河水质状况同样不容乐观,含沙量较小的非汛期,污染的渭河、泾河交汇,泾渭同样不再分明,水污染是泾渭不再分明的次要原因。
泾河、渭河同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唐宋文化。今天当我们面对泾渭不再分明的现实时,我们不得不从心灵深处呐喊,现代文明绝对不能竭泽而渔,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我们必须开源节流,必须更好地保护河流,维持河流的健康生命,更好地传承文明的火种,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福荫于子孙后代。
作者地址:472000 河南三门峡市和平路西段7号黄委会三门峡水文水资源局
联系电话:0398-2602620  13938109672    电子邮件:txw2386@163.com
作者简介:屠新武,三门峡水文水资源局总工程师

 

“泾渭分明”

“泾渭分明”的现代特点分析*
延军平 孙虎
摘 要:清浊变化是指常年及汛期的含沙量及输沙量变化。泾河年均径流量仅为渭河的1/2倍(资料截止1997),输沙量却为渭河的2.35倍,含沙量为渭河的4.57倍。现在是泾浊渭清。输沙量与最大流量间为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渭河为0.7516,泾河为0.8279。输沙量季节集中的程度更大,最大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71.23%,最大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9.22%。渭河较小的输沙量在于气候干旱导致的径流量减小。泾河较大的输沙量在于泾河流域现代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破坏更为严重。
关 键 词:泾河;渭河;输沙量;相关分析
中图分类号:P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66(1999)05-0464-04
ANALYSIS ON PRESENT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CE BETWEEN JING RIVER AND
WEI RIVER IN RUNOFF AND SEDIMENT
YAN Junping,SUN Hu
(College of Tourism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The water of a river changes from relatively clear to muddy presents the variations of it's sediment concentration or suspended sediment discharge in a year or during flood season.According to hydrographic data, the average runoff volume of Jing River (from 1932 to 1997)is only half of that of Wei River (from 1950 to 1997), but the suspended sediment of Jing River is 2.35 times as much as that of Wei River. And It's sediment concentration is about 4.57 times as much as Wei River's. Now, the water of Jing River is more muddy than the water of Wei River. The analysis of runoff and sediment discharge shows that it is the positive interrelation between sediment and the peak discharge of the rivers' flow. The inte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above two indexes for Wei River and Jing River are 0.7516 and 0.8279 respectively. The sediment discharge is much more concentrative than the runoff in the season. The maximum monthly sediment discharge is 71.23 percent of yearly sediment discharge. And the maximum monthly runoff is only 39.22 percent of yearly runoff. In recent years, That the Wei River has a relative small amount of sediment is because of the decrease in runoff volume caused by climate drying in the basin.But the sediment discharge of Jing River increases because that ecological system in the basin has been seriously destroyed by human activities.
  Key words:Jing River; Wei River; Suspended sediment; Interrelative analysis.
源于甘肃流经陕西关中平原的渭河和泾河分别为黄河的一级、二级支流。由于自然条件和黄土高原植被破坏的历史阶段性和区域差异性,在历史上,两河含沙量的差异形成了“泾渭分明”,其原意指泾河注入渭河后泾河水清,渭河水浊。史念海〔1,2〕研究认为,泾渭清浊的历史演变过程是:春秋时期的泾清渭浊,战国后期至魏晋时期的泾浊渭清,南北朝时期的泾清渭浊,隋唐时期的泾浊渭清,唐代以后的泾清渭浊。那么实测资料的结果是什么,目前泾渭清浊的过程及人为因素的作用又是什么?本文利用渭河魏家堡站(控制面积3.7006万km2)、泾河张家山站(控制面积4.3216万km2)截止1997年的实测资料,对此略作探讨,旨在抛砖引玉。
1 年输沙量变化趋势
1.1 年径流量的变化
  年输沙量的变化与年径流量的波动有关。图1显示,渭河年径流量在近30 a有逐步减少的趋势,平均由150 m3/s减为50 m3/s(1964年年径流量的最大值为248 m3/s,1997年最小值为13.1 m3/s),径流系数由0.175减为0.075,径流减少的趋势十分明显。年径流量的三阶方程为y=0.0012 x3-0.2436 x2+12.351x-49.046,r=0.556(当n=48,α=0.001, |r|>0.4601),有一定的趋势性。从图中5 a滑动结果看,枯水期有20 a左右的周期,目前为有统计资料以来流量最小的时期。

图1  泾河(下)与渭河(上)年径流量(粗线为5 a滑动)的变化趋势
Fig.1 The runoff change tendency of Jing River and Wei River
  泾河年径流量在近66 a来虽有波动,但减少的趋势不强,线性趋势平均由50 m3/s减为43 m3/s(1964年年径流量的最大值为123 m3/s,1972年最小值为12.2 m3/s),没有大的波动,各种趋势分析的自相关性很差,故基本为正常的变化。泾河年径流量仅为渭河的0.5倍。泾河与渭河年径流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7,具有很好的同步性。由于渭河流量的剧减,近4 a来两河的年径流量已基本相当。
1.2 年输沙量的变化
  根据两河年输沙量的统计,与年径流量相反,泾河年输沙量远大于渭河。渭河48 a平均,年均输沙量为1.1792×108 t;泾河66 a平均年输沙量为2.7742×108 t,泾河年输沙量为渭河的2.35倍,与年径流量渭河大于泾河不同。两河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基本一致,二者相关系数为0.573(n=48)(见图2)。

图2 泾河(上)与渭河(下)年输沙量的5 a滑动变化趋势
Fig.2 The sediment discharge change tendency every 5 years of Jing River and Wei River
  与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类似,泾河年输沙量的5 a滑动趋势线波动变化频繁,但起伏不大;而渭河年输沙量的5 a滑动趋势线起伏较大,并与三阶变化趋势线类似,其三阶变化趋势方程式为:y=3045.5 x3-575 884 x2+3E+07x-3E+08,r=0.477,具有较好的自相关性。
2 含沙量变化趋势
2.1 年含沙量的变化
  图3为河流悬移值含沙量的变化趋势。渭河年均悬移值含沙量为35 kg/m3(1966年断面最大含沙量725 kg/m3),泾河年均悬移值含沙量为160 kg/m3(1958年断面最大含沙量1430 kg/m3),是渭河河流含沙量的4.57倍,远大于输沙量2.35的倍数。渭河河流含沙量的六阶变化趋势线与5 a滑动线类似,自相关系数为r=0.357(当n=48,α=0.05, |r|>0.2845);泾河含沙量的六阶变化趋势线也与5 a滑动线类似,自相关系数为r=0.447(当n=48,α=0.01, |r|>0.3683),高含沙量年也有20 a左右的准周期。泾河与渭河河流含沙量的变化具有同步性,二者正相关系数为0.668。

图3 泾河(上)与渭河(下)输沙量(粗线为5 a滑动)的变化趋势
Fig.3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change tendency of Jing River and Wei River
选取在统计时段中居中的年份做季节分析。 表1中1971~1980年两河含沙量的季节变化特点是,泾河7月、年均含沙量均大于渭河,1月含沙量则渭河大于泾河。
表1 泾河与渭河含沙量的比较
Table 1 The comparison on sediment concentration between Jing River and Wei River
         1月:        泾河        渭河        7月:        泾河        渭河        年均:        泾河        渭河
1971                 0.0        0.54                 226        80.2                 194        32.3
1972                 0.011        0.69                 268        25.1                 100        18.7
1973                 0.011        0.0                 457        287                 305        137
1974                 0.004        0.0                 462        75.6                 172        16.6
1975                 0.009        0.0                 393        70.2                 119        19.1
1976                 0.11        0.39                 374        12.8                 112        23.2
1977                 0.15        0.20                 468        207                 333        105
1978                 0.0        0.38                 356        153                 204        64.2
1979                 0.005        0.16                 398        88.4                 222        49.5
1980                 0.048        0.0                 281        106                 176        52.2
平均                 0.0348        0.236                 368.3        110.53                 193.7        51.78
2.2 年含沙量的距平变化
  图4为河流含沙量距平变化趋势。将含沙量距平作平滑趋势直线处理,渭河、泾河均由负变正,渭河表达式为y=0.0061x-0.1503,r=0.140;泾河表达式为y=0.0061x-0.1571,r=0.203,尽管自相关性不理想,仍可看出两河含沙量增加的趋势,且两河含沙量距平的变化具有0.668的相关系数。

图4 河流含沙量距平变化趋势
Fig.4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change tendency of the rivers compared with the mean
3 输沙量与最大径流量的关系
3.1 年际变化
  两河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变化,与最大流量密切相关。分析发现,渭河含沙量与年平均流量、年最小流量略具负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184、-0.197,与年最大流量(1954年达5 780 m3/s,1997年仅为219 m3/s)间有密切的统计关系,相关系数为0.380(当n=48,α=0.01, |r|>0.3683)(见图5)。

图5 渭河历年含沙量与最大流量的距平变化图
Fig.5 The variation on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the maximum runoff compared with the mean of the Wei River over the years
  泾河含沙量与年平均流量、年最小流量的相关性也很差,分别为0.069、-0.138,与年最大流量(1933年达9 200 m3/s,1972年仅为398 m3/s)的统计关系很好,相关系数达0.609(当n=66,α=0.001,|r|>0.3967)(见图6)。

图6 泾河历年含沙量与最大流量的相关变化图
Fig.6 The interrelative variation on the sediment concentration and the maximum runoff of Jing River over the years
  统计发现,输沙量与最大流量的相关性比含沙量与最大流量的相关性更好。泾河输沙量与最大流量的相关系数为0.8279(当n=66,α=0.001, |r|>0.3967),大于0.609;渭河输沙量与最大流量的相关系数为0.7516(当n=27,α=0.001, |r|>0.5975),大于0.380,两河具有共同性。
3.2 季节变化
  从年输沙量的季节分布看,输沙量仍与大流量有明显的关系。图7为泾河的情况。选择70年代的有代表性的3年,1980年为平均流量年,1973年为最大流量年,1972年为最小流量年。与其对应的年输沙量比较,无论是平均、最大或最小,输沙量最大的月份恰为流量最大的月份,二者具有同步性,而且输沙量集中的程度远大于径流量集中的程度。年径流量最大的年份,径流最大月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9.22%;年径流量平均的年份,径流最大月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22.85%;径流量最小的年份,径流最大月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13.88%。输沙量最大的年份,最大月的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71.23%;年输沙量平均的年份,最大月的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52.04%;输沙量最小的年份,最大月的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50.62%。大的输沙量是在大的流量作用之下短时间内形成的。

图7 输沙量与最大径流量年内各月集中程度的对数变化图
Fig.7 The logarithmic regular of the sediment discharge and maximum runoff on monthly concentrate extent in a year
4 结 论
(1) 清浊变化是指常年及汛期的含沙量及输沙量变化。两河枯水期的含沙量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泾河南北流向但上游位于较高纬度的黄土高原,冬季降水少且地面大量冻结,含沙量自然很小,也在于冬闲而人为影响较弱;渭河东西流向但干流位于较低纬度,冬季降水较多且地面冻结范围和厚度较小,枯水期仍有一定的侵蚀,这就形成了枯水期的“泾清渭浊”,这种自然状况在历史上变化不大。因此,“泾渭分明”的变化主要在于常年及汛期,其原因在于人类活动的强度变化。
  (2) 目前泾河年径流量仅为渭河的1/2倍,年输沙量却为渭河的2.35倍,含沙量为渭河的4.57倍,“泾渭分明”为泾浊渭清。66 a来泾河年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波动变化,输沙量和含沙量没有明显的减少趋势;渭河近30 a来年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则在同步减少。如果人为活动没什么变化,泾浊渭清将可能持续下去。
  (3) 输沙量与最大流量间的统计关系均为正相关,渭河相关系数为0.7516(1971~1997),泾河相关系数为0.8279(1932~1997)。泾河输沙量季节集中的程度远大于径流量集中的程度。径流量大的年份,最大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39.22%;而输沙量最大的年份,最大月输沙量占年输沙量的71.23%。
  (4) 近年渭河较小的输沙量,主要原因在于径流量和最大径流量的大幅度减小,特别是近20 a来渭河最大流量(减少的方程式:y=-85.178x+4839.6)和平均流量(减少的方程式:y= -3.3512x+209.23),分别以年均1.76%和1.60%的速度减少。除了渭河南岸支流流经秦岭土石山区,缺乏泾河流域深厚黄土堆积的沙源外,气候暖干化是渭河输沙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5) 目前泾河较大的含沙量和输沙量,除了径流量和最大径流量变化不大外,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频繁的人类活动。这里边治理边破坏,有些地方破坏的速度甚至大于治理的速度。因此要实现山川秀美目标,必须规范这里的人类活动。如果历史上曾经泾清渭浊,那么就更要有信心加强泾河流域的治理。
*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国21世纪议程实施能力建设及可持续发展适用 新技术”(编号:96-920-13-01)资助。
作者简介:延军平,男,1956年12月生,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的研究 。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2
参考文献
〔1〕 史念海. 河山集(二)〔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1.199~213.
〔2〕 史念海,曹尔琴,朱士光. 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183~200.
〔3〕 尹国康. 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水沙变化原因分析〔J〕.地理学报, 1998,53(2):174~183.
收稿日期:1998-11-24;修改稿:1999-01-22。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5-6 20:22 , Processed in 0.0612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