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解读观点: 有学者认为,思维方式包括知识、观念、方法、智力、情感、意志、语言、习惯等。综合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强调整体观念(要素关联)、时间观念(发展变化)和空间观念(区域特性),
我们可以将其总结概括为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和地方的综合。 (1)要素的综合 地理环境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对要素的综合分析,往往是我们认识地理环境特点或地理现象
成因最基本的方法。要素的综合分析对应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特点。要素综合研究有不同的层次:
两个要素相互关系(如气候和水文的关系,或土壤和植被的关系等)的综合研究,是低层次的综合
研究;多个要素相互关系(如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和土壤的关系,或聚落、城市、交通、政治等
关系)的综合研究,是中层次的综合研究;地球表面全部要素(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是高层次的综合研究。 (2)时空的综合 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一定是在特定的时空框架中。为什么某地理事物在这个时间发生在这个
地方,而不是那个地方?为什么某地理事物会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变化,而不是向别的方向发展变化?
这些问题都关乎时空之间的相关性。时空的综合分析对应了地理学研究的动态性特点。地理事物和
现象无论是自然的或是人文的,都是不断变化的。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现其发生、
发展及演变规律,不仅是地理学本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地理学在国家建设、区域开发中发挥重要
作用的需要。 (3)地方的综合 地理学家在使用“地方”这个概念时通常包含三重含义:地点或区位,即地球表面的一个点;
地方意识,即人们对某个地点的主观感受;场所,即人们日常交往和活动的场所。理解“地方”这
个概念,有两点非常重要:其一,“地方”虽有弹性,但主要指人们日常所熟悉的空间范围,可以
相对于另一个地方来谈论,也可以在更大背景(如全球和国家)下来谈论;其二,“地方”表达了
经济地理学最根本的假设,即现实世界不是均一的,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性。地理学者李秀彬认为:
空间是有序的,但是过于抽象,远离生活;地方是杂乱的,但是比较具体而贴近生活。地理学特性
视角之一是对地方的重视,对地方的综合分析对应了地理学研究的区域性特点。通过对地方地理环
境要素及时空变化的分析,获得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地方性解释。 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甚至是你中有我,我中
有你。例如,我们分析黄土高原自然景观的形成,其实就是对黄土高原这个地方地貌、水文、气候、
人类活动等诸多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如何相互作用的综合分析。黄土高原的土壤
受流水侵蚀,逐渐失去了肥沃的表层土,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在土壤受到侵蚀的同时,地面被流水
侵蚀成沟谷。长期的流水侵蚀使沟谷不断加长加深,进而平坦的高原面被沟谷切割,呈破碎状。自
然植被的高度和覆盖度随着水土流失继续下降,并与表土层同步消失,地方气候趋于干旱化。这个
实例说明,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等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在这种统一变
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在对这一地理景观的分析中,体现了综合思维的运用。
课标学业质量标准:4-2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规律,解释昼夜更替、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从自然环境各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岩石、地貌、大气、水的运动与变化规律,以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能够在认识某类区域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评价;能够从全球化的视角,综合分析人类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耕地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的条件、方式及潜力,以及产生的资源、环境问题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并从国际合作的视角理解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综合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