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观察一棵大树
孩子们今天开始学习如何观察。
要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得先了解孩子们观察的水平如何,以确定教学起点。
第一次课已经做了铺垫,孩子们明白了仅从二手资料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必须实地观察才能得到丰富的信息。但如何观察孩子们还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今天首先让孩子们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观察。孩子们有的看后用文字描述,有的绘画,有的学习教材上的拓片方法拓印树干纹理,有的直接采集标本。形象直观的如绘画、拓片和标本学习起来很轻松,但用文字表达的方法还很欠缺,不能很好的抓住特点。还有一些科学观科学本质的东西还没领悟到,这些中后面的课程中会慢慢渗透。
看起来孩子们兴趣很浓,都在认真观察和记录。保持这份好奇心,慢慢学会科学观察和记录,做一个不轻信不盲从具有科学素养的好孩子!
今天这两节课最大的问题还是组织学生的策略太弱,完全不知道如何才能让学生安静的从教室走到操场,让他们按教室的座位排队下楼都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吵吵嚷嚷半天静不下来。P老师只好说这样不行的,必须要全部重新回教室重来。然后看他一个指令接一个指令的发,不安静不听话的不让参加活动,瞬间行动听指挥了……倍感心理学没学好,应用不了。大概要多补儿童心理学才行了。
然后是关于各种不足,平时是我对别人的课指指点点,这下轮到我被指点,感觉还不错。P老师很小心的指出我的不足,帮我找学生没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原因,一起讨论对策。还在讨论中把教学问题上升成了研究问题,关于如何进行形成性评价。这大概是因为他在小心提出问题的时候用的不是经验的定性描述,而是用课堂细节事实告诉我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子,然后我马上就可以把角色抽出来只研究事实,研究学生,要怎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习,然后一起找对策,我提出一个对策的时候他会回想当年他使用这个策略的时候效果如何。然后再想更好的办法。有的时候是他把事实讲出来后,我会说如果怎样上可能会怎样,所以才会想到怎么上,P老师有时候就会说这个问题他也还没想好怎么解决,然后又作为新的研究内容共同关注。他说两个人上课对学生的关注更多了,以前一个人上课的时候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分身观察学生,所以基本教学也很少研究学生。现在作为旁观者能把学生的学习表现大范围的看在眼里,同时给我提供反馈,一起针对学生的学习寻找对策,视野更开阔了。这对我今后做教研工作是很有启发的,他让我明白上课的教师和旁观者的焦点是不一致的,他们需要的不是你的评判,可能是你作为录像机的功能,让他看到课堂上学生的表现,然后跟他一起想办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该怎么做。我很高兴的是,这样的换位和交流,也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大会上领导说的理论导向是什么意思。在对一个问题分析了正反两种做法后,我们暂时没有想到好的策略,突然我感觉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某种理论,然后我把那个理论的核心讲给P老师听,他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于是我们决定尝试和验证一下这个理论。倒不是我因为有机会验证理论所以开心,而是感觉能帮到高原期的P老师向更高的层面攀登,不至于让他每天看我上课觉得是个负累。
虽然很挑战,但是收获也不小。继续加油!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5-9 15:56 , Processed in 0.07458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