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明明白白我的心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063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23年秋实习第三周周记

已有 799 次阅读2023-9-24 15:58 |个人分类:教育教学|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2023年秋实习第三周周记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1.思路

这周讲地球的圈层结构,3个班3节课,每次课结束后都有一些新的思考。

先说说我的思路。这一节的课标内容要求是“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即学生能够通过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与外部圈层结构。我一想涉及到结构图,当然得调动学生画起来啊,基于此,我想到了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将自己比喻为“地震波”,去引领探索地球内部奥秘。

周二早上出操时,点开手机看到东海海域发生地震的消息推送,当即截了屏用于导入。先用地震构造示意图解释了地震波的概念,类型,再以表格的方式将两种不同性质的波进行对比:结合教材P22图,分别从速度快慢、传播介质以及发生时的感受展开,这一环节最后以三个例子结束:正在教室的我们会先感觉到哪种类型的地震波?(正是由于横纵波到达的时间差,我们能够有机会去做应对措施)天空中飞翔的鸟儿会不会感受到地震?水里的鱼儿能不能感受到地震?由此总结:地震波在不同介质里的传播速度不同,实际对地球内部起到“透视”作用,进而能够据此划定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如何?

根据P221.34,找出两个重要的不连续面,绘制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解释不连续面)展示学生作品。以第一人称视角至上而下解剖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从范围、厚度、物质组成以及地震波运动状态展开;在讲到上地幔时,为了引出软流层,我设置了一个思考问题:地幔的物质组成是固体,照常说传播速度随着深度增加是一直加快的,为何在横线处(即软流层处波速)波速会缓慢?(这个思考的设计会不会多此一举?)分析完地球内部结构之后,进行小结,并提问:有没有发现少一个小层,是没有提到的,上地幔顶部,由此引出地壳与岩石圈区别的学习。

外部圈层以教材P24活动展开,思路:找出自然环境各要素—说明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各要素均存在于各圈层中—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自然地理环境。课上我在黑板上列出了各要素,并在两个要素间进行举例,要求学生顺着思路能不能将各要素间建立起联系。但是我想当然了,没有考虑到具体学情,他们现有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进行这样的整体联系,效果不是很理想,上到第三个班时,终于有一位学生主动起来尝试,且给到的答案出乎我意料,我认为他选科时一定会选择地理。

2.几点问题:

1)软流层地震波速度缓慢要不要单独讲?中学里不做要求

2)想让学生画的是内部圈层结构纵向剖面图,但看到有些学生还是照着画教材P22上的图,我认为纵向剖面图更直观,要不要坚持?

3)外部圈层部分,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是否删除?这一节重在外部圈层的功能作用,而非联系?

4)板书板画不是太美观,是否要板?图片能替换?我认为课件能停留的时间不长,板书板画能停留至下一节上课之前。板书能够展现一节课的内容结构或者知识的逻辑联系,我认为不能省。

二、大单元

周三下午参加市里的教研活动,主题是有关单元教学的几个问题,分别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大单元教学的整体规划以及大单元教学的资源整合。

1.大概念依托大单元

大单元教学的单元主题是不是大概念?如将必修一第四章与选必一第二章组合成的地貌系统大单元,可将单元主题定为“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这算是大概念或是次一级概念?刘徽老师在《大概念教学》一书中说到,大概念是个相对的概念,大概念在日常生活的具体情境中不断被运用,而小概念很少有机会被运用:如在考驾照时,教练会教我们一些口诀进行背诵以应付考试,而在真正开车时,大部分人会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在这里,口诀便是小概念,形成的驾驶思维才是大概念。回到我们的地貌系统,“地貌的形成与演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相对于“自然环境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而言是小概念,但相对于“地表形态、内外力作用”等是大概念,这个大概念便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而大单元教学则是我们实施的路径。综上,我认为大单元教学的单元主题可以当作是一个“大概念”。

2.单元与大单元

报告中还提到,单元教学即中等尺度内容的综合与重组,注重主题教学的整体性;大单元教学是整个学段、跨年级的知识重构与迁移,进而形成一个新的系统。由此,引发了我对单元教学与大单元教学的思考:两者皆强调整体性,我认为区别在于尺度问题,这个尺度体现在素养水平上,大单元将整个学段的知识进行重构,单元教学可能只是在年级内进行内容的重组。

其实关于两者的区别,我还是模糊的,以上的思考只是当时那一下的想法,以为自己找到两者的差异,过后发现远不足以说服自己。开始慢慢的不想着去区分,做出来,我定义它是大单元,它就是,我定义它是单元,它也是。

3.关于“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目标

新课改之前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与现在的核心素养目标: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有没有想过其中的区别与联系?正在讲座的老师提出了他的看法:通过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方法,去进行过程实践,不就能掌握知识,掌握学习地理的技能和思维方法?人地协调观的培养不就是对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虽然他没给出定论,但我却大胆的往下想了想:三维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目标会不会是一个包含关系?三维目标是所有学科所要达到的目标,而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则是将之细化至各学科之中。

2023.09.22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3 07:45 , Processed in 0.0727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