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地理小学生未来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094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价值·路径:高质量文献综述的撰写要义 ——基于地理教研的视角

已有 218 次阅读2025-8-6 15:28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原文转载自我个人微信公众号:https://mp.weixin.qq.com/s/tDesYDOm5NpHQbJoouooHQ
         文献综述是围绕特定选题,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现状、趋势及核心问题,并对已有代表性成果与观点进行深入分析与评价的过程。它不仅是理解研究背景的基础,更是论证论文或课题选题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关键环节。文献综述的核心价值在于精准识别“研究缺口”——即前人尚未解决或存在显著争议的关键问题,这是确立研究价值的关键一步。在地理教研论文及课题申报中均涉及文献综述,其中课题申报书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本质上等同于文献综述。两者的区别在于:课题中的文献综述更注重全面性,而教研论文则更强调针对性。

一、文献综述的核心作用

文献综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总结既有研究成果,并充分揭示选题的必要性。

Ø系统总结既有研究成果: 旨在全面梳理特定主题的研究进展,提炼核心观点、研究范式与共识性结论,绘制清晰的“学术地图”。这里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该领域已有哪些研究?采用了何种方法?取得了哪些进展?已有成果能否迁移应用于本地区的教育实践?本地区教育实践中的特殊性何在?

Ø论证选题的必要性: 通过揭示现有研究的局限、矛盾或未解问题,强有力地佐证本研究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以《校际联动模式下的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校本化教学实践》课题为例,笔者系统梳理了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的领域分布与阶段性特征、理论内涵研究进展及典型案例设计,并指出该领域目前仍缺乏对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效果的系统深入实证研究。

教研论文中的综述是另一种风格。例如,《跨学科主题学习:基于教材的分析与建议》一文在引言中指出:“2024年投入使用的各版本义务教育地理新教材均不同程度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然而,不同版本教材在活动设计上存在差异,如何有效开展此类活动已成为地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寥寥数语,便清晰阐明了研究地理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教学路径的必要性。

二、文献综述的常见结构类型

优秀的文献综述不在于简单复述前人观点,而在于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建立文献间的对话关系,最终指向有待解决的核心研究问题。文献综述的结构类型虽无绝对定论,但结合地理教学领域的优秀范例,常见以下几种范式:

Ø叙述结构: 围绕主题,根据文献内容的重要性或逻辑复杂性,采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方式组织文献观点。这种结构注重逻辑递进,引导读者逐步深入理解研究主题,是较为常见的行文方式。如在《新加坡中学地理教育:发展逻辑与动力机制》一文中,作者归纳新加坡地理教育变革成果集中在三方面:课程文件解析、教材探究、特色地理教学方法引介,从而得出结论:已有研究从不同视角展现了新加坡地理教育变革的理念和路径,为本研究的框架建构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这些研究多着眼于地理教育系统的单一要素,缺乏对新加坡地理教育在宏观层面的历时性维度的探讨与反思,无法完整、系统地呈现新加坡地理教育发展全貌和发展经验。

Ø描述结构: 侧重于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性(横向、纵向)的整合分析。例如,刘导老师在其博士论文《高中地理教师的问题式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一文中对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国内研究综述,通过梳理高频关键词并进行聚类分析,探明了问题式教学的研究热点;基于时间图谱,从时间维度上展现出地理问题式教学相关研究的演变与趋势。

Ø脉络式结构: 依照特定逻辑(如理论发展、研究焦点演变等)梳理研究领域。其特点是结构清晰、逻辑性强,属于较高阶的综述范式。例如,《指向概念整合的生物学教材插图认知加工机制研究》一文,作者整合了关于图间符号一致性和图内情境原则对概念整合影响的已有研究结论,成功构建了插图设计影响概念整合的理论模型。

三、文献综述的核心原则

撰写文献综述需把握两大核心原则:“综”与“述”相结合,以及遵循“漏斗效应”

Ø“综”与“述”相结合:

“综”如撒网捕鱼,非捡贝壳: 强调系统性搜集,覆盖研究领域全貌。不仅关注最新顶刊成果(“漂亮贝壳”),还需纳入早期奠基性研究、小众观点乃至反面结论(“打捞海底”)。优质的“综”应为文献建立“三维坐标”:X轴(时间线)、Y轴(研究方法:定量、定性、混合)、Z轴(核心观点:支持、反对、中立),避免文献的简单堆砌。

“述”似解剖麻雀,非报菜名: “述”非简单罗列(谁做了什么),而是深入剖析(研究问题是否扎实?方法设计有无漏洞?结论推导是否严谨?),批判性地评述前人研究的潜在缺陷。高阶的“述”在于发现文献间的内在联系,将孤立观点织成逻辑网络。例如,当A研究强调“教育公平取决于资源投入”,B研究则认为“取决于教师素质”时,“述”不应止步于指出差异,而应追问“资源投入与教师素质是否存在交互效应?”,从而提炼出更深层次的研究问题。

Ø遵循“漏斗效应”: 按照此原则行文可避免重大疏漏。整个综述内容的排列应如漏斗般,自上而下遵循由远及近的原则,由宽泛到聚焦,由浅显到深入,最终落脚于课题的核心研究问题。

例如,段武辉等在《华北石笋记录的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7e时期百年尺度季风崩溃事件》一文的引言中,呈现的综述结构如下:首先概述MIS7阶段的基本概念;随后梳理前人关于该阶段内部划分及气候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而过渡到MIS7e亚阶段;紧接着,文中以“简而言之”引导的段落对MIS7e阶段气候接近全新世的特征进行了评述

引言的第二部分采用了这样结构:开篇指出MIS7e阶段存在显著气候变化现象;继而列举了来自欧洲、中国等地的相关地质记录作为支撑;最终聚焦于本文的研究核心问题——鉴于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的匮乏,MIS7e阶段内部是否存在气候突变事件,目前尚未明确

四、文献综述需注意的其他问题

遵循基本的学术规范:在课题研究中,必须认识到文献综述的开展务必建立在充分的文献调研基础之上。缺乏这一前提,文献综述无异于“无米之炊”。同时,文献引用必须严格遵守学术规范:首要原则是引用原始文献,并坚决杜绝引证文献与参考文献无法对应(即引证失实)等违反基本学术诚信的行为。综上,文献综述的撰写必须恪守最核心的学术原则。

紧扣选题: 精选与核心研究主题高度相关的文献。不要引用那些关联度不高甚至没有联系的文献。在评述文献时,不仅要说明文献内容,更要精炼地阐明其与本研究核心主题的直接、具体关联。解释该文献如何帮助定义你的研究问题、提供理论基础、揭示研究空白、或启发你的研究设计/方法。确保读者能清晰理解该文献被引用的必要性和针对性

注重权威: 优在文献引用中,应优先选择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C刊)等高质量文献。对于教育类期刊,核心及C刊以下的论文通常学术价值有限,一般不建议引用。在特定研究需求下(如跨学科研究),可酌情引用SCI等国际权威索引收录的文献。

追踪前沿: 除经典文献外,应重点引用近三年(或适当时限内)的最新研究成果。例如《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双线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基于伯恩斯坦的教育边界理论》一文引言中的几篇文献都是2022年之后的,这与跨学科主题学习这一概念提出的时段是吻合的。

五、文献综述的核心目标

横向梳理: 对领域核心文献进行全景扫描,构建结构化的知识网络。

系统比较: 交叉对比不同研究的理论框架、方法路径及结论异同,揭示学术演进的内在逻辑。

客观评价: 辩证分析前人成果的贡献与局限,保持学术中立性,避免主观臆断。

正反协调: 有机整合支持性与争议性观点,阐明学术争鸣焦点,体现思维的平衡性。

论证选题: 基于前述分析精准定位研究缺口,强化学术创新性与实践应用价值的双重必要性。

六、文献综述的需避免的误区

打补丁式陈述: 缺乏原创性思考,仅在他人综述基础上进行零碎的修补与调整。

文献堆砌: 简单罗列大量文献,缺乏内在逻辑关联与批判性评价,未能形成有效整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9-24 05:41 , Processed in 0.0637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