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这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自古以来就与玉石结下了不解之缘。漫步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感受到玉的温润与历史的厚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玉石是中国以及部分太平洋沿岸文明颇为钟情的一种奢侈品。玉璧、玉琮、玉璋等玉制品甚至被自良渚文化、红山文化以来的中华文明用在祭祀与丧葬环节,“温润如玉”也成为对君子德行的至高评之一。我国古代的四大美玉,和田玉、蓝田玉、岫玉、独山玉,其中的三个都与如今的地名密切相关。和田玉主要产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县。“和田”在古代被响作“于阗”,二者都是不同时期上古汉语与蒙古语对古代于阗语中“美玉的土地”的音译。或者说,于阗国与和田县本质上就是当地土著百姓对于家乡美玉的至高称赞,甚至可以说是以“玉乡”“玉国’自居。玉龙喀什河因出产和田玉,又名白玉河,位于新疆和田以东4千米处,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于阗出玉的主要河流。
陕西省蓝田县的“蓝”,很有可能就是对其地出产蓝田玉呈碧绿色调的指代。蓝田,本质上也即“蓝玉之田”,古人对于蓝的认知,从来都是从属于“绿”的,蓝与绿往往都被用来描述“青”这种色调。古人眼中的蓝,往往与我们今天认知的碧绿相近。岫玉出产于今天的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字本义为“光滑的山体”,岫岩其实就是“光滑山石”之意,光滑无疑也是玉石的必备特征。综上,除了产自河南南阳的独山玉之外,四大美玉中的三大美玉都在现存区县级地名中留下了它们的魅影。
昆仑山是我国古代玉料出产的一大重要来源地,昆仑山玉矿脉附近除了和田县以外,还分布着墨玉县、喀什市两大“以玉为名”的城市。墨玉县曾一度被叫作喀拉喀什,在蒙古语中也是“墨黑之玉”的含义,可见此地的“墨玉”印记也是相当深刻的。喀什在蒙古语中的含义是“玉石汇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昆仑山是仙山,玉器又被古人认为可以不朽不腐并与祭祀升仙密切相关,所以汉武帝才会把传说中的昆仑山定位到如今新疆南部的高山。昆山与玉的互动,又在江南地区留下一处案例,那就是江苏的昆山。昆山在秦汉时期本被叫作“娄县”,昆山之名完全是因为当地出产美玉,而且正处于大江入海口附近,烟波浩渺,完美符合了蓬莱仙山与昆仑玉山的双重仙山形象,因而被附会成了“昆山”。与昆山相似的,还有一处灵璧县,在安徽省宿州市,也是因为出产美玉美石,而被仙灵气息浓厚的“灵”与玉器当中用来礼天的“璧”组合起来命了名。昆仑山玉矿脉对于中原文化的影响相当深远,丝绸之路的前身就是玉石之路,也即新疆地区玉矿输入中原的贸易路线。在这条玉石之路上,甘肃省的玉门市、玉门关,就是当年玉石贸易的见证。玉门者,玉石输入之门也。与金银相仿的是,也有不少地方并不产玉,却因“玉”本身的吉祥富贵寓意而被用作地名,比如江西省的玉山县,台湾省的玉山、四川省的白玉县等。
玉不仅仅是一种矿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让我们感受到这片土地的深厚历史与文化底蕴。无论是和田的玉龙喀什河,还是昆仑山下的墨玉县,亦或是玉石之路上的玉门关,都在诉说着玉与这片土地的故事。玉的温润,正如新疆人民的热情与淳朴;玉的坚韧,正如这片土地的顽强与不屈。新疆的玉,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让我们在旅途中,不仅看到了美丽的风景,更感受到了文化的厚重与历史的深远。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5-4-19 16:05 , Processed in 0.05986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