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生活体验、观察和记录(2)
江苏省常州高级中学 沈斌
今天,教研室到学校来进行常规调研。
刚用过早餐,正驻足欣赏学生发展处的同志布置橱窗,身后传来老闵同志的招呼声,由衷地感觉亲切。只是自己有点短暂的身份确认上的迷茫:我是地理教研员来这里调研呢?还是我接待来这里调研的同志呢?管它呢,我就是我,该干嘛干嘛。
本来是约着老闵一起去观摩
这一节课是《哲学与生活》模块的第一章节的内容。教材在这一部分,我理解为,先说“什么是哲学”,然后说“哲学是什么”。作为“爱智慧”的哲学,在阐述的时候,为了说清楚其自身是什么的情况下,也采用“什么是——”的方式。
下午三个小时的时间主要用于听取教研室各学科教研员反馈。内容主要上观察课堂教学的初步结果、主要结论以及对教研组建设的若干建议。一天中,共有40位教师的课堂面向教研员和组内教师公开。
将观课意见概括起来,我个人得出如下几点:
第一,各门课程一方面具有各自的价值和意义,即独特性;另一方面,一个学校的所有课程又共同地对学生发挥教育作用和产生教育影响,即协同性。由此,课程--课堂--课时,可以作为思考问题的线索之一。
第二,教师的学科理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课堂教学的品位。教师对课程(课堂)的理解(模式和经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学习过程是否顺当和效率如何。
第三,课堂教学的目标、策略和评价的一致性,是教学设计要着力追求的。高中阶段的教学,主要的学习方式还是接受式的,教学方式也就以讲授式、讨论式、谈话式为主了。教学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往往要求人们寻求“目标”的适切性、学习活动的适当性以及评估反馈的技术性和及时性。教研员对我们初步尝试的自编教辅材料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表示了赞赏。
第四,教学模式,依然是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必须关注的话题。或者我们处于模而仿之的阶段,或者我们处于熟而练之的阶段,或者我们处于超而越之的阶段,甚至,还有可能处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阶段,对教学模式加以关注、研究,概莫能外。比如,试卷讲评,有怎样基本的样式?需要怎样的基本环节?
第五,持续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加以反思,加以提炼和概括,我们才能籍此得以进步。教研员,对那些学科理解深入、教学基本功扎实、持续思考的教师往往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同时,我猜想,这样的教师,也应该是学生欢迎,同行佩服的人。
第六,日常的课堂教学品位如何,效率效益如何,这将是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
傍晚,走过一些教室的门外,尽管我万分小心试图不打扰他们正在进行的学习,但是有的教室中的学生依然能注意到我从窗外走过,并给予了“注目礼”,他们的目光从书本上、讲课的教师身上等地方脱离开来,追寻着窗外--我的身影,这让我有点惶恐。也有一些教室,人们依然在专注地进行自己的活动,似乎,我并没有在他们的窗外出现过。我欣赏一种专注的表情,一种沉浸的状态,一种投入的行为。
为此,我进行了一个小猜测,即根据将目光投向我的学生比例数,推测他们的学习成绩的状况,以及正在从事何种学习,比如补偿教学或者拓展(提优)学习。状态和数据之间有很不错的相关性。
(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20:23 , Processed in 0.0660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