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
在来安县独山乡(裴集)东约两公里的地方有一条河,由于这条河流经此地时和另外两条河流汇合,人们便给这条河起名叫三汊河。三汊河上有一座古桥,名叫永安桥,它是来安保存最完好、最古老的三孔石桥。
永安桥因附近有个永安庙而得名。永安桥始建于明朝天启甲子年(1624年),于清雍正甲寅年(1734年)、民国癸丑年(1913年)进行过两次维修。近400年来,永安桥与永安庙朝夕相伴,形影不离,共睹人间冷暖,世道变迁。永安桥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便利,而永安庙常年香火不断,似乎在保佑着永安桥永远平安,造福乡邻。
永安桥无论是从建筑学还是从美学来说都是一座值得称道的桥。它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历史记载桥宽丈余(现在《来安年鉴》记载桥宽5.5米,长34米,中拱跨度8米,两个边拱跨度5.6米。)桥基是用数百棵杉木排成,这些杉木在桐油中浸泡数载,不怕水蚀虫蛀,坚如磐石。桥身用的是一色的方石,拱围用的是拱形石板,整个桥身全为糯米汁浇注砌成,因而异常坚固。
桥面虽历经数百年的车碾马踏,但至今石块上未见道车辙,可见这种石材质地之好。不知什么缘故,桥面上的石板顺数倒数就是不一致,顺数一行104块,倒数不是多就是少,有时相差很大。当地人说,他们数了几辈子了,到现在还是数不准。在中间的桥墩上,雕有龙风图案,桥拱上端,雕有数个活灵活现的龙头,石栏扶手也均精雕细刻,其风格庄重古朴。
永安桥是如何建造起来的呢?
相传在很久以前,三汉河就是
一个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它南邻古都金陵,北通广袤苏北平原,东至苏中腹地,西接琅琊山下滁州府。境内有多处水旱码头。金陵古道从此经过,乘坐马车两个时辰就到达金陵。如乘船顺流而下,经皂河、滁河直至长江。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十分便利的交通环境,三汊河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迅速成为云集四海商贾,诚招八方来客的商贸重镇。
喧闹繁忙代替了往日的宁静,最忙碌的地方要算是渡口。三汊河是一条秀美的小河,绵延数十里,河岸树木葱郁,河水清激见底。她从巍峨的独山脚下蜿蜓而过,三折九回直通皂河。这条河世代养育着三汊河儿女,但也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在三汉河上建一座桥成为过往商贾、三乡九邻的期盼。
有一个名叫叶福禄的徽州商人,做生意经常来往此地,有人说他是盐商,又有人说他是猪贩子。此人生意做得好,人也做得好。他为人豪爽,处事果断,在商贾和小镇中都有较高威望。他召集镇上几个殷实人家商讨建桥大计。他说:桥由我叶福禄修建,但修桥工匠的小菜饭(家常便饭)由你们几家大户分摊。几家永安桥大户觉得这个条件并不苛刻,便一口应允下来。待到桥建成时,镇上几家大户对小菜饭已经供应不起了,永安桥耗资之大,民工之多,造桥时间之长,由此可见一斑。
当地建桥有个习俗,就是在新桥将要合龙时,工匠们要停工等待工程第一个过桥人。等到这人上了桥,工匠们便喊他一声,这人如果有了回应,工匠们就铺上最后一块石板,新桥落成,而那个答应的人则厄运临头。如没有回应,铺上最后一块石块那个工匠就会招灾引祸,甚至折寿殒命。因此,每当新桥即将竣工时,工匠们守候在桥边,耐心地等待第一个过桥人。永安桥也不例外,眼看桥快造好,工匠们谁也不敢铺上最后一块石板。他们一簇一簇地聚集在河边树荫下,眼睛不时瞟着桥面,不放过任何一个过桥人。
恰在此时,从远处传来鼓乐声,接着工匠们看到一行人马,顶前面是一位小伙子,骑着一匹高头大马,胸前挂着大红花,紧接其后是一顶大花轿,最后是鼓乐班子,原来这是一支接亲的队伍。这一行人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即将上桥。工匠们见此欣喜若狂,涌向桥边。
等到大花轿上到桥中央时,一工匠高声念道:"新桥新路新人走,我拿新娘被龙口。”(被龙口指被恶龙吃掉)此刻,鼓乐声、说笑声嘎然而止,接亲的队伍也止住了脚步,场面一片寂静。
新郎被这突如其来的情势给弄懵了,不知如何作答。只见从轿里走下一位新娘,她芳龄二八,瓜子脸,柳叶眉,樱桃口,杨柳腰,皮肤白皙,是个小美人。只见她迈动三寸金莲,缓步走到桥顶,瞥了一眼合龙处,又扫视一下桥下的人群,淡淡一笑,用纤细的手指从发警上取下一枚金管,随手投向河里。人群立刻发出一片唏嘘声。只听新娘说道:“我拿金簪买路走,留下石匠被龙口。“说完登上花轿,鼓乐声顿起,这一行人过了桥扬长而去。大桥终于建成了。这铺上最后一块石板的工匠也没有像传说的那样招来任何灾祸。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3:54 , Processed in 0.16006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