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shhjey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485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蝴蝶图的故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已有 509 次阅读2020-11-21 17:44 |个人分类:听课评课|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蝴蝶图的故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课前播放歌曲《在那草地上》,师讲述这是藏族歌曲,电影红河谷里的一首插曲,老师前几天看了一部90年代拍摄的电影《红河谷》,里面有这样一个很揪心的片段,PPT出示文字片段:红河谷里的藏族人,抓到了两个英国人,从他们身上搜出一幅图。两个英国人撒谎说他们是捉蝴蝶的,藏族人真的相信他们所画的是一只只蝴蝶。后来就是这张蝴蝶图带来了英国军队。PPT出示“蝴蝶图”。

师:你知道这是什么图?生:等高线地形图。师:我们知道地形表面是高低起伏的,他们是如何把高低起伏的地面画成这样的等高线地形图?如果现在给出这样的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如何去阅读和使用它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PPT出示学习目标,为了顺利达到目标,我们这节课设置了三个关卡。

第一关:会读地图上的高度,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关:会判断等高线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第三关:能判断山地各部位的等高线特点。

如果大家能做到认真听、仔细想、多发言,跟着老师一起走,我们就能顺利闯过这三关,就能正确阅读和使用这种等高线地形图了。有信心吗?生:有。师:好,我们进入第一关。

第一关:你会读地图上的高度吗?你会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吗?

PPT出示珠峰及爷孙情境: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爷爷跟孙子说:这是我见过的最高的山,海拔至少有4000米。小明马上反驳说:不对,我们书上说海拔是8844.43米。为什么同一个珠峰,却有两个海拔高度?老师把这个问题交给你们,请看教材p24,快速阅读第二段,告诉我为什么。生1回答:爷爷说的是相对高度,而小明说的是海拔高度。师:通过刚才的自学,你们已经知道了高度的计算有两种,一种是海拔,一种叫相对高度。PPT出示图文“1.高度的计算”,老师讲述。

刚刚所说的海拔指的是什么?从图上看,这幅图上所画的乙山的海拔是?生:500米。甲山的海拔是? 生:1500米。通过刚才的自学,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海拔呢?师生总结: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为“绝对高度”。高度还有另外一种叫做“相对高度”,就是这个箭头所体现出来的,是甲山比乙山高了多少,高了1000米,这就叫做相对高度。相对高度就是某点高处另一点的垂直距离,我们称它为相对高度。回到刚才的那位爷爷和小明两个人的对话,爷爷说珠峰高4000米,指的是?师生:相对高度,是珠峰相对于爷爷所生活的青藏高原的相对高度,而小明说的是珠峰离海平面的距离,叫做海拔。

很棒!咱们通过自学,就了解到了什么是海拔,什么是相对高度。接下来还有两个概念需要大家去了解。继续看书p25的内容,了解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师板书,生自学课本内容。生举手回答:在地图上,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成线,就是等高线。师:那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呢?生:在等高线上标有海拔数值,这种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师:很好,声音非常响亮。咱们一起来看下。

现在这个屏幕上有很多点,这些点上都标着数字,通过刚才这位同学和你们自己的自学,你们应该知道这些点表示的是?生:海拔。师:数字就是海拔的高度,那单位应该是“米”,海拔一般是米做单位。【直接说该图海拔数值的单位。】现在我把所有标了200的点连起来,那这根就叫做?生:等高线。师:这根等高线的海拔高度是?生:200米。师:只要在这根等高线上,所有的高度都是?生:200米。师:我继续画出了第二根、第三根等高线,海拔高度分别是?生:150米和100米。师:像这样的地图,我们就把它叫做?生:等高线地形图。师:等我们后面学了我们就知道这幅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是哪种地形部位的名称。

通过们非常棒,通过你们的自学,我们又了解到了等高线就是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的线,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师边板书边师生一起总结。

刚才我们说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的,那高低起伏的地表,我们是如何把它画成这种平面的地图呢?PPT出示立体的山,要把它画成等高线地形图,怎么画?第一步,在山坡的这一侧,标了一些数字,这些数字表示的是这座山脉海拔高度,200300400500米。画出了第一根,叫一根等高线。这根登高线的海拔是?生:500米。接着我们继续投影下来,这样就画出了这幅等高线地形图。我们想象一下,这相当于我们使劲的把这座山脉往下压,把它压平以后就是这样的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了。这幅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所画的,每两根等高线之间,它的高度相差多少?生:100米。师:我们又有了新的概念,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把相邻两根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记住,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生:相同的。师:到这里我们第一关的内容就学完了,并且这一关的内容基本是考我们自学完成的。你们想不想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了?看题目,知道了就举手。生123回答4个小题。

师:恭喜大家顺利闯过了第一关。万事开头难,接下来的任务就简单了。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关,第二关任务和第一关比,它的知识点就一个,就简单多了。PPT出示:第二关等高线与地形坡度的关系

又是刚才的爷爷和小明,小明和爷爷一块去登山,小明想尽快上山,爷爷想轻松上山,请你替两人安排一下各自的登山路线,并说明理由。现在把这个问题,同桌之间互相讨论,知道大胆赶快举手。生1:爷爷往甲坡上山,小明往乙坡上山。师:大家选的有跟他不一样的吗?那说明大家想法都是一样的。你们为什么让爷爷走甲坡?师生:从这幅图,我们很明显看出,因为甲坡更平缓,上山更容易轻松些;而乙坡更陡峭,上山的时间会更短一些。这样的图我们很快可以看出哪里是陡坡哪里是缓坡。如果我们现在出现的不是这样的图,而是根据这幅图画出来的等高线地形图,大家看下,从B点上山到达A点,和从C点上山到达A点,这两边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呢?生1:一边比较稀疏,一边比较密集。BA稀疏, CA密集。这是观察出了它的特点。然后对应刚才这座山,我们发现BA对应的是缓坡,CA对应的是都陡坡。所以我们又得出一个结论: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这句话反过来说,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也是成立的。这句话非常重要,可以在书上把它画下来。也就是说,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知道了,等高线和地形坡度有这样的关系: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第二关的知识学完了,就一个问题。甲乙丙丁四条线路爬到山顶,甲处上山的路线是最密集的,说明这里的坡度是最陡的。很好,我们第二关又顺利闯关了。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关。

PPT出示第三关:根据等高线特点,判读山体部位名称

第三关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也是我们今天的难点内容。我们要根据等高线的特点,来判读山体部位的名称。说到山体部位名称,我们在平时生活中,去爬山时,你知道有哪些山体部位名称?生:山峰、山谷、山坡、山脊、陡崖、鞍部……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应该是通过我们前期的预习我们已经知道的这些地形部位的名称。

好,我们先一起来看下,这就是?生:山顶。师:山顶画到等高线地形图上,观察它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现它是一圈一圈闭合的,第二步观察它每一根等高线上的海拔数值,越往中间越来越大,第三步观察它最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黑色三角形。这是山顶的图例()。师生归纳:通过观察我们知道了山峰的等高线有什么特点?等高线完全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简单的说就是中间高四周低。说到山,山就是这样啊,中间高四周低的扩散开来。山顶应该就是在这幅等高线地形图的哪个地方?生:最中间。师:所以山顶是密闭等高线的最内层。

看来也不难哦,第一个山体部位的名称我们已经知道了。好,第二个。PPT出示盆地图片。生:盆地。师:说到盆,我们平时的脸盆有什么特点?生:中间低四周高。师:是不是跟我们刚才的山峰正好是相反的?那看看它画出的等高线,首先看到也是一圈一圈的,这点和山峰一样。不过……生:数值越往里面越小,和山峰的等高线数值变化正好相反,是中间低四周高。师生:我们发现盆地是等高线闭合,海拔中间低四周高,正好和我们的山峰相反。

PPT出示鞍部图片。接下来,这是什么?生:鞍部。师:为什么这个地方叫鞍部?像什么?师生:像马鞍,像马背上放马鞍的地方。我们骑马就骑在马背上最矮的那个地方。这里也像两个骆驼的驼峰低下去的部位,叫鞍部。那鞍部画到等高线地形图上是怎么样的呢?现在如果你不看中间这个涂色的,就整幅图去看,像什么?生:像眼镜、像蝴蝶。师:我们刚才前面说的蝴蝶图,怪不得英国的军人画的咱们就以为是真的是蝴蝶图了。生:像花生。师:同学们再看中间涂色的写了鞍部的地方,正好是我们眼镜的哪个部位?师生:架在鼻梁上的部位,还有就是花生的中间部位,这就是鞍部。那现在我把左边遮住以后,你观察右边,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山峰。我把右边遮起来,左边也是一个山峰。那现在你告诉我鞍部在哪里?师生:鞍部就在两个山顶之间的空白处,也就是两座山峰之间的低地。知道鞍部在哪里了吗?很容易可以找到了吧?

PPT出示陡崖图片。师生:陡崖,这是我们出去旅游时有蹦极或者攀岩的地方。PPT出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图。观察这个有什么特点?生:崎岖。师:上面这里是很崎岖的笔直下来,那么到下面等高线地形图里有什么特点?生:等高线重叠。师:哦,你发现这里等高线重叠了,那等高线重叠的地方就是陡崖了。这就是陡崖的图例了。陡崖就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好,我们已经过了四种地形部位的名称。接下来两种地形部位是最难的。不过我相信我们班的同学肯定是难不住你们的,看你们回答问题非常积极,一个个都笑咪咪的。PPT出示山脊山谷图。

这就是刚才有同学说的山腰了,这就是爬上上去的山腰了,在我们书上把它叫什么?生:山脊、山谷。师:如果我们上山的时候顺着山脊走,那我们走的地方,跟我们两边的海拔高度比,我们站的地方比较高,两边低。如果走在山谷这里,是我们站的低两边高。如果下雨的时候,山脊和山谷,哪里会有水积起来?所以山脊常常是成为分水岭,二山谷是积水的地方,积水区、积水线。那这两种地形部位画到等高线地形图上,现在我把他们放到一起了,你观察下他们有什么特点?生1:山谷是往里面凸的,山脊是往外面凸的。有没有和他们说法不一样的?生3:山脊往低处凸出,山谷往高处凸出。还有不一样的说法吗?应该差不多就两种,一种往高往低处凸,一种说往里往外凸。那现在我们看下往里往外和往高往低有什么不一样。你现在看到两根箭头,首先看左边这幅对应的是山脊,刚才有同学说这是往外这是往里,这样说我们看下对不对。那有同学说往低往高,你这个“低”,指的是什么?师生:指等高线上的数值,也就是海拔高度。那现在看我们这幅图是807040,正是由海拔高的凸向海拔低的。而右边这幅是海拔低的凸向高的。所以我们得出了结论:等高线数值凸向低值的是山脊,等高线数值凸向高值得是山谷。看这幅图真的是这边往外凸,那边往里凸。接下来你们这两张图,你能说往里凸往外凸吗?两张图凸的方向是一样的,但是两幅图表示的是两种不同的地形部位。粗看两幅是一模一样的,但你仔细看两幅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 生:数值不一样。师:A图是由海拔700米的凸向海拔300米的,B图是由海拔300米的凸向海拔700米的。也就是说第一幅图我们发现,等高数值是向数值低处凸出,我们称它为“凸低为脊”,B图我们发现等高线数值是向海拔高的凸出,我们称它为“凸高为谷”。这八个字记住了,就能够准确判定山脊和山谷了。现在这两位男生我想问问你们,现在能不能说往里凸往外凸?这两幅都往一个方向凸。所以我们要描述往低值凸出还是高值凸出。所以这就是山体的六个部位的名称。

接下来,老师要教大家一种很容易的方法来记住我们刚才的这些山体部位。

每位同学都有拳头,捏起来,如果放在桌子上,就是一座连绵的群山了。如果我们给它画上等高线后,再平摊开,那是不是今天学得等高线地形图呢?所有同学动起手来,可同桌两人合作,在每桌上都放了水彩笔,画在你的拳头上,画出等高线地形图,画完后在摊平看,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互相画,或者画一个人的也可以,一种颜色画,另一种颜色标海拔高度,画完的举手。师巡回指导。

画好的同学,可以前后桌进行交流,告诉她你画的每一个是什么地形部位,四人一起交流。学生基本画好后,师:有谁愿意上台展示?2人小组展示12人小组展示2,展示完毕。所有同学伸出你们的手,展示下。如果我们捏起拳头,就可以把今天所学的所有山体部位名称都记住了。每个手指凸出的关节是山峰,两个手指关节中间低下去的是鞍部,手指头的指背是山脊,两个手指头中间的指缝是山谷,这边笔直的是陡崖。如果我们现在洒水,哪里水会聚起来?生:山谷。师:对,山谷易积水成河。

我们现在已经对等高线地形图知识掌握很多了,让我们带着满腹知识,穿越回到20世纪初期,回到刚才那两个英国人画的这幅蝴蝶图。我们一起帮助藏族人来保卫他们的家乡。

当时这两位英国人来带着这幅等高线地形图,就是为了勘探地形。啊现在藏民们就想在他们的家乡这里建一个瞭望瞭望哨,可以老远就看到敌人来了。你觉得AB两处哪一处更合适?生:A处,因为A处海拔更高。师:在我们初中阶段,在学七年级等高线地形图的时候,我们只考虑站得高看得远,在今后的学习中还要考虑“通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查阅资料。

建好了瞭望哨。藏民们要在这里站岗,需要几个人轮流换岗,为了便于计算好上山下山的时间,请帮他们计算从A到山底的相对高度。首先要知道A点的海拔,A的海拔大于1200m,在这幅图上等高距是多少?所以A是高于1200m而低于1400m。而山底的海拔是200m,,所以他们的相对高度差大致是在哪个范围?师生:10001200之间。

他们要上山,现在有两条线路上山,E线、F线,来辨别下这两条上山路线有什么不一样?生:F线上山可尽快到达,但比较困难,E线上山比较轻松,但花费时间长。师: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生:等高线的疏密。师: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最后藏民们觉得每天这样上山下山有点麻烦,他们就想在这里安营扎寨,他们希望居住的地方离水源近一些,你觉得在哪里比较合适?生:CD点。师:为什么?师生:因为CD点都是离山谷比较近,山谷易积水成河。孩子们,你们真的很棒,你们 帮助藏民解决了很多问题。如果20世纪初级的藏民跟我们一样也学习了等高线地形图,那他们就可以自己来保护家乡了,来改变历史了。

那我们已经基本弄懂了等高线地形图了,回去后可以按照书本上的方法用橡皮泥来做一个这样的沙盘试试。再见!

我的感受:

本节课利用影片《红河谷》设立情境,引入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和使用,在课堂即将结束的练习巩固环节,再次回到情境,设置了和情境相关的四道题目,首尾呼应,但除了首尾外,过程中并没有体现情境的主线功能。其实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也可以设置和情境相关的内容,比如:讲海拔和相对高度时,爷爷和小明的对话,可以改成《红河谷》女主人公丹珠和英国人朋友的对话;讲缓坡和陡坡时,爷爷和小明也可以改成这两位,这样情境主线会更突出。

在讲解各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点时,陈老师主要用了讲授法,逻辑清晰,非常注意问题的分解,巧设支架,化难为易,突破难点。对于学生的反应,陈老师很注意引导,显得非常有经验,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3-29 04:49 , Processed in 0.058809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