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2||
新一轮教改实验,四川省作为最后实行新标的省,呼唤着教学新思路和新对策,更需要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国教改探索与实践,而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试验的探索之中,逐步升华与完善。随着新的《地理课程标准》逐步推广实施,这为中学地理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作为地理教师应在教学的观念、模式、手段尤其是教学上开拓创新,精益求精,开展一场全新的"学习的革命"。其基本理念是:“改变传统地理学习方式,要接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现开放性教学方法正逐步走向课堂,开放性地理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者和创造者,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它的典型特点是开放:教学观念开放、教学模式开放、教学空间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方法开放、教学形式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评价开放。但开放的教学需要优化设计,设计得好,教学效果才好,学生的能力才有所提高,在此略谈高中地理开放性问题的优化设计:
开放性问题的优化设计指设计地理问题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对知识的理解领悟再到知识的迁移、运用,最后到行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教学内容优化设计的目标要求
主张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争取使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长,作为改革的新实验项目,目前虽尚无现成经验可借鉴,但可充分依托灵活的机制和宽松的氛围及先进的硬件与软件优势,扎实开展开放性教学,其中教学内容的优化设计是个重要方面。
教学改革贵在创造,重在落实,难在持久,因此我们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激发教与学的自主性、创新性为立足点,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为突破口,追求教与学的可持续发展为归宿,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生动性的有机结合,最终使同学们乐学、会学并且学实、学活。
为此,优化设计的目标是教学改革应体现前瞻性、针对性、创新性、实效性诸原则,实现科学和人文的比翼双飞;尤其要登高望远地博取最新教改成果,充分发掘学生个性与潜能,努力履行"求实、求精、求新、求活"精神,进一步贯彻"大地理观",开足开好地理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建立合理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着重夯实双基;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确保科学性、时代性、综合性、层次性和可持续性,为此经过三年不懈努力,争取多出合格+特长的学生,争创一流的教学质量,最终通向"教为不教,学为自学"的理想境界,使之健康地成长、成熟直至成材。
二、开放性问题教学优化设计步骤
教师要适时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寻求以创新为本质的教学新策略,优化教学内容,引进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试行探究式、情境式、参与式教学,注重以问题核心和能力立意,大刀阔斧地进行教材处理,才能提高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和实效。因此,教师要合理优化配置教材信息资源,以体现开放性问题的优化。笔者主张面向全体,因材施教,选取科学有效的教材内容来完成这一重任,基本设想如下:
⑴精心编制地理开放性问题的优化设计辅助参考资料(简称"学参"):它是指教师在全面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广泛参考各类教辅用书精品,对教材中每课时或单元的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作为辅助学习的参考资料。教师通过编篡"学参"来代替过去的教案与学案,使两者合二为一,"学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参,与授课进度相同步。
㈠"课时学参"设计步骤:①创新目标→ ②导学过程→③结构梳理→④活动设计⑤→知识迁移⑥→开放性作业训练;
㈡"单元学参"设计步骤:①单元重难点、高考考点→②学法指导→③疑难解答→④相关热点材料等。其中"知识迁移"包括学科内纵横知识联系,特别是区域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联系,尤其是隐性知识与其它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等;"热点材料"包括相关的地理背景、自然环境、典型示例、还附参考书目、历年高考题材等,以提供学生足够的自主发展空间。
㈢“综合学参”设计步骤:①专题内容设计→②知识网络构建→③典型高考例题剖析→④开放性练习训练⑤→知识延伸
特别把认为学生不易理解,易混淆的内容设计成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去理解辨别,分析增强对内容的理解力。
三、开放性问题优化设计的内容、方法要求
1、开放性问题体现跨学科的知识渗透,构建"文科综合"体系:从地理角度重新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政治的关系至关重要,体系中地理是时间空间结合体、政治是观点,历史是过程,这三维度构成了社会科学的主体框架。首先地史融合,选取地理中联系相关历史内容,与历史教学相同步,如红色旅游及红军长征路线、毛泽东有关诗词、三角贸易与洋流、两次大战与地图、诸葛亮借东风与风等,如《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中涉及西班牙、葡萄牙的地理知识。商业、价格、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等;下册《殖民体系的崩溃和第三世界的兴起》中可以联系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巴拿马的地理位置,;其次与地理与政治结合,如东西方商路、殖民体系涉及季风、洋流知识;第三世界、不结盟运动等政治术语以及非洲内战、巴以冲突、美古对抗等时事政治热点涉及世界地理知识;人口、资源、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等等,以便于在学习中游刃有余,融会贯通。
2、设计开放性问题尽量贴近生活,以充实地理活动材料:与现实生活结合的地理知识是很多的,如:正午太阳高度计算结合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地球公转运动与日照方位结合选择楼房的间距、光照条件;“我身边的环境污染与治理建议”、“诗词、成语谚语中的地理知识”,结合《天气与气候》一章的学习,可安排“气象与经济(或商业中的地理知识)”“天气与战争”“气候与人类健康”内容,结合国际国内热点问题可安排“水资源与巴以冲突”“伊拉克战争中的地理知识”“南水北调利弊谈”“非典后的反思”等开放性课程,如结合“云娜”永不续用设计台风知识;印尼地震海啸讲设计地质灾害知识。
3、设计开放性问题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资源,开阔地理视野
地理学科与多媒体、网络技术配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提供信息,设置情境来呈现生动与直观真实而绚丽多资的画卷,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地理那风云变幻、突飞猛进的精彩斑斓,达到声画同步、图文并茂,让学生爱读,爱看也爱听。但目前传统多媒体课件已不适应网络班教学需要,我校正在探索网络班教学新模式,如建立学科资源库、学习包、网络课件等,课堂上通过上网查询资料,布置网络作业,探索传统教学与现代技术取长补短的新途径。由此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优势,如推荐新浪、搜狐、中华、中国地理教学网、中国地理教学资源网、K12、地理在线(http://www.dilizx.com/ )、地理频道、地理港湾等网站,最大限度利用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整理、提炼为我所用,再结合教学实际,为教学提供最新的素材,并充实相应的教研组、教师个人网页资源库,以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例如,教《地质灾害》这一节时,可下载网上的有关地震、火山的影像做成课件,再结合印尼的地震引起的海啸这个典型例子,设计开放性问题:
①你知道海啸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吗?②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的强烈地震引发的海啸波及多个国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为什么?③假如在我国沿海发生同样震级的地震引发海啸有这么大的危害吗?④为什么这次没有波及到我国?⑤你若遇到海啸发生,你会采用什么样的逃生方法。学生对这一系列的开放性问题会情绪高昂,乐意思考,从而得到兴趣和能力的提高
4、设计开放性研究课题,可跳出地理学地理
地理学大到宇宙,深到地球内部,上下纵横,无所不包,博大精深,同学们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进行拓展式学习,开展科研尝试,扶植学有专长者冒出来,推出去。
笔者先后设计了一系列课题讲座:①、《毛泽东诗词与地理知识》;②、《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与调节》;③、《诸葛亮为何能借来东风》;④、《罗城新店儿水库水污染与防治》;⑤、《“非典”与大气运动》;《印尼海啸为何伤亡众多》;⑥、《我是城市设计师》;⑦、《犍为的矿产资源与工业布局》;⑧、《罗城旅游资源的开发》;⑨、《罗城的环境问题》;⑩、《犍为的交通网布局》11、《聚焦台湾岛》;12、《西部在召唤-我国地理上的西部开发》等,以及开展一些知识竞赛:①、‘香港、澳门、台湾知识竞赛’;②、‘中国西部综合知识竞赛’;③、国际时事热点知识竞赛等},学生十分关心时事,例如科教兴国、西部大开发、加入WTO、阿富汗局势、中美关系、台海危机、中东问题等极其令人关注,笔者引导大家通过浏览报刊、观看电视和上网等方式了解国内外新闻,并提示大家应注意地理与现实的结合,密切联系实际。
四、开放性问题优化设计的行为实践要求
精心设计开放性问题的实践活动,提高学习兴趣,开放性问题优化设计付诸行为实践,让学生思维变“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一方面,学生受自身经验的限制,考虑问题难免肤浅、片面。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可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些打开学生思维空间的开放性问题。如在学习《中国的农业生产活动》时,可组织学生到郊区开展一次社会调查。然后教师可设计开放性课题:《我是工业局局长》或《我是农业局局长》设计工业、农业的规划布局、经济发展的设想等。可根据学生组合,分成几个组,指定组长负责,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其课题,教学可作评价。
我们不仅要提高课堂40分钟的效率,进行精讲、精练,还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在抓住现实热点、融合跨学科知识、运用多媒体手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突出地方特色等五个方面入手,师生共同搜集有效信息,特别要就近开发乡土人文资源(名胜古迹、房屋建筑、风俗习惯、地理景观等)。活动的重要形式有讲座、辩论会、知识竞赛和小论文征文比赛、图片展览及地理沙龙等,在这灵活而有弹性的发现学习中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在相应情境中贴近和感悟地理,进一步扩展和加深地理认识。
下面是实践活动探究的一例:?
教学内容:西部大开发需要哪些方面的科技人才?活动目的:该课题是一个有争议的开放性试题,目的在于:?
①培养学生自立学习的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并提高表达能力。?
②培养学生课外活动的能力。?
③深入学习我国西部资源、环境的特点,培养综合学习的能力。?
准备阶段:教师事先准备好资料,进行两手准备,然后对该问题进行简单的提示:我国近两年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西部大开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你认为根据我国西部的资源和环境特点需要哪些方面的科技人才。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包括课本《西北地区》、《西南地区》、《青藏地区》的相关内容),确立课题,准备材料进行讨论。
事实证明: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获得的知识才记得更牢。在实践中只要符合题意,联系实际都可以,同时教师对学生富有新意、有创意的结论要大加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总之,开放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开放性问题的优化设计是教学的纲领,是不可缺少的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内容,联系实际,不失时机地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也提高了对开放性问题的解答能力,达到了新课标教学要求。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5 16:39 , Processed in 0.0662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