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0|
一.2009年高考安徽文科综合地理试卷印象
去年高考前夕,作为一线高三地理老师比任何时候更加关注去年我省高考地理试题,因为这是我省第一次自主命题,试题结构、难度、材料呈现方式、对课标和说明的落实程度、对考生能力考查程度等会是怎样?命题风格又如何?都存在众多的疑问。拿到试题以后,心里才算松了一口气。纵观去年我省的文科综合地理试题,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题构思巧妙,选材上都围绕能承载多个信息源,而又相对集中的主题,设问上每题都图文结合,相互补充,文字图表都很简洁、明快、自然流畅,语言精炼,卷面图象文字布局合理,在初夏季节给学生营造一种非常清爽的意境。命题思想很好的体现了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精神,既注重对地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渗透了对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的检阅。知识点考的不多,但突出了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且角度多样、新颖,试题呈现出创新性、陌生度高、公正性、公平性的特点,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真正做到准确地评价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助于中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反映出我省命题者匠心独运和高超的命题艺术,开创了安徽自主命题文综试题的新纪元。
1.试题知识点分布: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港口封冻物候现象、自然环境物质能量的流动、地势的判断及理由、我国河流的水文特征、水旱灾害的自然原因、地理环境整体性 |
安徽农业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东北农业区域差异、流域开发对环境影响及其注意的问题、地理信息技术 |
(总计:60分) |
(总计:40分) |
2.试题特点
综观2009年我省高考自主命题地理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试卷布局的变化
从题型和政治、历史的分值比来看,与往年相比,没有较大的变化,政、史、地三科均为100分,总体难度比去年略易,但试卷布局与往年不同,今年是政治选择题打前阵,而往年是地理题,这是基于“地理”作为文综中较难的学科,地理题往往是学生惧怕的,放在三科之后,这种题序分布的变化更有利于调节考生应考的紧张情绪,发挥最佳水平,充分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选择题调整为32道题,地理比往年少1题,只有10道题,分为5个题组(即一拖二),题组数量增加一组。综合题中地理分值调整为60分,比往年多了4分,这不是命题者有意安排的,出于命题时需要而作的调整。
(2).自然地理比例高,人文地理比例少
今年地理试卷中,从上面表格分析得出,自然地理占60分,人文地理占40分,显然自然地理比例高。应该说,自然地理最能反映学生的地理素养。就知识点而言,涉及必修1、2、3、选修5和初中区域地理,考察的地理知识不多,但却属于学科的主干知识。试题的载体基本落实到某一区域,综合考察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在综合题中突出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差异性。分析区域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区域综合开发的前提和基础。如第33题第(2)问要求考生能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就是考查考生对区域整体性的把握以及整体性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解。第34题第(3)问考查考生对我国某地区内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分析,差异性的分析掌握有利于“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有利于国土整治工作开展。由此可以看出,新课程高考的方向并不追求知识的覆盖面考查,而在于学生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掌握地理学科的精髓。
(3).重视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
今年文综试卷中,共用了6图1表,地理每道题组都提供了图表材料,充分体现了图像语言在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的重点。从类型上看,有坐标图(3幅)、等值线图(1幅)、统计表(1张)、示意图(1幅)、区域图(2幅),类型多样。在各类图表中,数量最多的是坐标图,其次是区域图和等值线图。从考查形式上看,区域地图大多采用了定位----区域特征、要素分布及成因分析----有利、不利条件分析以及如何扬长避短的考查模式。新课程的一个重要趋势:由果溯因,调用中学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4).重视地理探究能力考查,体现新课改理念
“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环节。综合题的33题以古丝绸之路上的罗布泊生态环境的演变设置探究问题,层层推进,需要考生缜密的思考才能推理出它的原因,考察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事象的能力。第34题给出了某地略图和气温降水资料,要求依据情境材料,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结合设问进行分析和整合,判断图示区域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类型,进而推断出河流的水文特征等设问要求。一改过去需要考生通过死记硬背储备区域地理知识才能应试的传统模式,有利于引导中学地理教学从重地理知识的传授转变到重地理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来。
(5).关注现实、贴近生活、联系热点(隐性介入)
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这在选择题的29-30题(中美建交30周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和34题(环渤海经济圈)上也有所体现。热点问题隐性介入,反映命题者的思想:让学生多关心时事,关心热点,并学会用从教材中所学知识进行理性分析。
(6).关注乡土地理,体现地方特色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这在今年我省文综高考地理试卷中也有所体现,地理前2道选择试题都采用乡土地理材料作为命题背景。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体现注重考查家乡区域内容,体现地方特色的特点。
3.与全国卷和其他省市试题的比较
(1).相同点:立足基础,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注重创新,体现区域特色;能力立意,体现学科特色;关注社会热点,紧扣时代脉搏;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运用。各套试卷内容均体现《考试说明》的要求;落实了新课程理念;基本保持了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对中学地理教学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较好体现新课程高考的特点,体现“让改革者受益”思想。
(2).不同点:
全国卷命题风格无变化,但地方卷各具特色。
山东卷、宁夏卷、海南卷的开放性有所增强,如山东卷综合题26题第(4)问,要求考生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宁夏卷37题第(2)问,海南卷21题。试题的设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够较好地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试题的答案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度。
广东卷有较强的时代感,如粮食危机、欧盟新增电力、城市问题、北部湾开发、企业空间扩张、人口抚养比等社会热点问题。试卷素材丰富,而且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考查考生对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理解度以及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而非考查考生的死记硬背,同时将考试大纲的知识点用新鲜、活泼的地理事物或现象呈现出来,增加了试卷的生动感。
福建卷关注重大社会热点、焦点问题,涉及内容如“台湾海峡东、西海岸主要的海岸类型、台湾海峡西岸的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及有利条件。”等为载体。
江苏卷全面考查知识点,突出了以图表分析为切入口的特点。覆盖面大,包括了地理必修1到必修3几乎每章的知识点,以及高中选修和初中地理的部分基础内容。且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时事事件,体现“有用的地理”。人口问题,车展,北京奥运会,藏羚羊,熊猫,清洁能源,城市居住环境评估,钱塘江大潮,堰塞湖等热点和时事问题都有涉及。特别是有关环境现状及应对的重大问题,如水污染,废水再利用,自然保护区,湖域面积缩小,城市生态,城市交通,自然灾害(地质灾害),荒漠化,灾害监测等,都在考题中有所反映,体现了地理学应该关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理念与思想。
上海卷,天津卷突出地理研究性学习内容的考查,如湿地生态功能的小实验。
浙江卷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即在考卷中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安徽卷在试卷布局的变化和乡土地理考查方面突出。
二.关于我省自主命题的思考和建议
1.去年我省试题缺点
试题的难度较大,难度系数越在0.35左右,几乎所有考生和一线老师感觉太难,我市派我参加了高考阅卷工作,我批阅的是34题,平均得分在12分左右,33题的得分也在11分左右。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考生充满了疑虑。命题组呢?是否也有点沉重?压力常常使得人举止异常,尤其是高考。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什么?应该说去年地理试题命题的质量是很高的,综合题和前面选择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高。从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看,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并未发生改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欠缺,熟悉题得分高,陌生题得分就低,从未见过的题干脆放弃,缺乏对新情景、新材料驾驭能力,无法获取和解读信息或对信息获取不完整,导致无从下手,在审、联、析、结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这是值得中学地理教师思考的。以高考来推动中学的教改是国家教育的意志。教育是学生遗忘了学校灌输的知识后,所剩下的东西只有兴趣激情、方法策略、情感态度、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经验性和方法性知识是终身管用的,只有注重学生有效思维的长度和深度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只有变才有活路,不变只有挨打的份。但是作为命题者要考虑到循序渐进,因为任何事物的发展得有个过程。
2.2010年安徽高考地理考试说明变动的思考
变化:今年地理考核目标细微变化,但考试范围的变化较大。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变化:2010年地理《考试说明》新增加了“理解信息”的提法。特别强调了试题信息蕴涵丰富,形式多样。预示今年的考题信息可能较为丰富、多维。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变化:强调了试题从能力立意出发,淡化知识的记忆和复述,强化知识的迁移和整合;淡化单一知识点的个别考查,强化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考查,关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淡化脱离具体情境的理论考察,强化联系特定区域的应用考查,关注社会现实和学科发展,试题取材不拘泥于教科书,关注地理学科发展和地理学科在现实中的应用。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变化:其核心强调了考生需要正确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扼要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要求。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变化:《考试说明》重点强调了考生要发现和提出地理问题。考生提出问题应有一定的质量,是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考生能区分地理问题与非地理问题,考生要能根据需要,迁移、重组甚至创造性地应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此外《说明》首次提到了国际合作的价值,这很值得关注的。
(5)考试范围的变化:
①世界地理:新增“海底地形”,增加“主要气候要素及其影响因素”;将“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的主要地理特征”调整为“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地形、气候、河流等的主要特征”;新增“不同尺度区域(如大洲、地区、国家)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②中国地理:中国气候部分内容和难度略增,新增“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区”;将“我国的河流及其水文特征”调整为“我国的河流、湖泊及其特征”;新增“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新增“秦岭-淮河一线等重要地理分界线及其地理意义”;删除“我国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主要地理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③新增“乡土地理”大项,包括“安徽省自然地理总特征和主要自然灾害”、“安徽省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其基本对策”。
④第四部分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删除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当中的虫灾、鼠灾等生物自然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内容。
3.对命题的建议
①希望仍以平稳为基调命制试题,适当降低难度,多多考虑考生的利益,以人为本,避免在刻意追求新题下,产生了一些偏题、怪题。应少一些难题,多一些基础和中档题。例如:第一层次(偏易题、低档次,送分题,占30% )----是指对教材的熟练掌握。“知其然”即可。考查基础性的知识以及一般的读图能力——稳定中学教学;第二层次(中难度题、中档次,占50% )----是指对教材的融会和变通。“知其所以然”。考方法、技巧、过程和组织操纵知识的能力——供普通院校录取;第三层次(较难题、高档次,占20% )----是对教材的深化和灵活运用:“如何解决问题”,分两类:高档题,考查考生综合思维、创新能力;把关压轴题,考查考生个性思维能力(隐性和潜能)的发挥——供重点院校录取。这里有一个背景,就是高中扩招,因此高中生的整体水平客观上是在下降,这是不能回避的一个问题。如果高考平均分逐年下降,就会使许多普通中学无所适从。
②试题的创新、标准答案的命制要贴近中学教材。考题达到粗看题新,仔细一想是:“新瓶装旧酒”、“他乡遇故知”,如果有这种意境就好。命题应多请些骨干中学老师参与命题的测试和监督,因为他们最了解高中学生,而不要请那么多大学教授参与。否则高考难以公平,失去效度、信度。
③适当增加研究性学习的考查力度,并在阅卷方面控制好,给考生发挥创造能力的机会。这是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其中提到将更注重探究性学习和合作性学习成果的运用,特别是对运用地理知识、地理原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技能、成果解决本地实际地理问题能力的考核。
④加强命题的时代性。设计一些取材于实际,形式新颖、设问灵活、切中时弊的试题,鼓励学生用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规律观察、分析、阐释和评价当今我国和世界的焦点问题、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体现时代气息,反映地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动态,鼓励以创新性思维分析、解决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观念发展之间存在的息息相关的实际问题。一门学科的兴衰与存废,起决定作用的前提是: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实践也证明,这样的命题风格与特色有利于提高中学的地理教学质量,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研究、分析和评价地理及社会问题,帮助他们认识地理学在决策和解决人类所面临的重大自然与社会问题时,将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⑤综合题中每题设问数量少,分值较大,因此对中学教学内容的涵盖面过窄,难以全面评价被试者的学习成就,建议适当增加设问数量,降低分值,但要考虑考试时间。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7:45 , Processed in 0.06828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