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 14||
按:本文已刊登在《地理教育》2015.2期,刊发时有删减,这是原稿的全文,可以作为星韵地理网开展各类网络教研活动时的参考。
地理网络教研的自组织剖析
——基于星韵地理网的体验、观察和思考
摘要:网络教研已经成为传统教研方式的补充,能避免单一的讲授型教研模式的一些弊端,更好地体现出协作学习模式的特点。当前网络教研的组织形式,大体可以分为无组织、他组织和自组织三种,网络教研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系统,如何充分发挥其自组织功能作用,可以使得网络教研变得富有活力与生机。本文主要以星韵地理网的网络教研为案例,做一些剖析。
关键词:网络教研;自组织;协同式网络教研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研机构到学校基层的教研组和一线教师,都非常注重发挥网络教研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网络教研已经成为传统教研方式的补充,更能够满足成人学习的特点需求,能更好地体现协作学习模式的特点,能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能避免单一的专家讲授型教研模式的一些弊端。
尤其是以博客为标志的Web2.0网络环境的出现,构建平台和用户生成内容,已经成为非常普遍和典型的网络信息生产、组织与交流模式。在众多的网络教研平台中,有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学术团体、基层学校搭建的教研平台(他组织形式);也有一线教师利用各类即时通讯工具等社会性软件、社交网站、专业网站论坛社区、校园网等形式,自觉自发地参与不同规模的网络教研学习(自组织形式)。
但我们也要理性地看到,一些投入巨大的网络教研平台因为管理和组织的缺位,并没有发挥应有的预期功能和作用,而一些教师自发参与的网络教研平台的活动却显得非常活跃。思考、分析、总结这种鲜明差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提炼一些系统思路和可供效仿的成功模式,有利于充分发挥网络教研的优势,真正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当前的地理网络教研主要平台的优劣比较
当前地理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平台类型,从平台出现的时间、参与人群的覆盖范围、综合效果影响等因素看,大致有以下类型:
1、基于BBS论坛的地理网络教研
这是出现相对较早的网络教研平台形式,影响比较深远的是K12中小学教育教学网的地理教学论坛、人教社地理教育教学论坛等专门针对地理教学的网络研讨社区,因为注册不受地域限制,这种开放性保持着较大的覆盖面,目前依然有不少教师参与。可以说,当前活跃在各地理网络研讨平台的骨干力量,很多都曾经积极参与过这两个网络研讨社区的交流学习。
但随着自身网络素养的提升,对教学专业需求多样性的增强,一些成熟教师逐渐淡出论坛交流这种形式。尤其是各类教育教学博客平台、社交网站、QQ个人空间的大量涌现,一些有着更多个性化表达需求,愿意发表教育教学见解展示个性的教师选择了这些更有利于个人文字汇集的平台;另外,随着各种区域性的网络教研平台的建设,QQ群建群门槛的降低和容纳人数的扩大,其他微博、微信、飞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出现,许多教师选择了这种互动性更及时、表达更随意自在的网络教研平台。
从当前状态看,论坛研讨的形式依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主要是交流研讨的内容可以搜索查阅,讨论的话题比较宽泛,关于地理学科知识的讨论话题依然比较多,对新入职教师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但对个性化表达需求强烈的成熟教师则显得吸引力不足。
2、基于专业博客网站和QQ个人空间等地理网络教研
以博客为标志的Web2.0网络环境的出现,让更多教师能够轻松拥有自己的个性化知识管理平台,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学校校园网等为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交流,搭建了众多的博客空间。
博客的书写交流、回复互动,书写内容能得到及时的反馈,能满足一些成熟教师对教育教学智慧等深度交流的需求,而且网页内容能够搜索便于传播,能很好地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但博客书写对教师的文字表达、思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许多教育类博客网站平台,能够长期坚持思考和书写的活跃人群较少。尤其是随着教育教学改进形势的发展,教师经常要面对学科教学、课件制作、学案编写、命题考试、班主任管理、教科研任务、信息技术学习、拓展课、校本教材编写、日常教研交流、校本研修……等多任务的压力,能够有时间安静思考并形成有质量的教育教学反思文字,这样自觉耕耘博客书写的优秀教师比例还是很低。
一些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基于培训项目建立的博客管理平台(如地区骨干教师研修平台)也不少,但往往因为不能及时改进、更新平台的技术,缺乏自觉自愿参与的管理团队,各学科混杂而不是针对专门学科,很难真正满足教师网络教研的个性化需求,网络教研的活跃程度明显不足,参与回复互动的人群很少,主题内容基本属于无组织的状态,很难达到深度交流的程度,一旦项目结束,平台的使用率就更低。QQ个人空间,则限于好友之间,存在交流圈子相对狭小的弊端。
3、基于QQ群、飞信群等即时交流工具的地理网络教研
QQ是出现较早、最为普及的即时交流工具,使用人群广泛。特别是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日益普及,QQ和飞信、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即时交流工具,成为许多教师交流研讨的主要平台。利用这些社会性软件建立主题教研QQ群、飞信群非常方便,建群的技术和经济门槛低,容纳人数逐渐扩大,能够同时在个人PC设备和移动设备上登录使用,文件传输方便,便于教学资源的分享和随时随地交流,目前是广大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重要平台。
尤其是随着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出现了具备语音和影像传输功能的QQ群视频运用、YY语音频道等社交功能的软件,对教师之间开展更加丰富的网络教研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但QQ群这类基于即时交流工具的网络教研平台,存在着内容碎片化、话题转换快、交流深度不足、有效的教研交流内容和日常问候混杂、过往内容不便于整理和检索等不足。
以上是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几类网络教研平台的优劣比较,可以看出,各种交流平台限于各自的特点,功能作用各有千秋。但无论哪一类平台,都需要一定的骨干成员和热心的组织者,论坛的版主、博客网站的管理人员、QQ群的群主和管理员,人员是否明确,他们能否发挥管理和引领的作用,直接影响网络教研的活跃程度、研讨话题的质量、交流研讨的深度。
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网络教研实践的体验,当前网络教研的组织形式,大体可以分为无组织、他组织和自组织三种。互联网的自组织特性非常鲜明,而基于Web2.0技术的网络教研平台更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系统,可以在简单的规则约束下,通过教师群体的广泛参与,在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去中心化模式下实现交流研讨的自组织和有序化,使得网络教研变得富有活力与生机。
二、星韵地理网的教研自组织形式剖析
星韵地理网作为地理学科类的专业性社交网站,吸引了众多热心网络教研的地理教师注册,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组织各类网络教研活动,在各类教研平台的综合运用、主题研讨的深度、结合现场交流会议等形式上都做了许多的实践探索与尝试,在网络教研活动的组织上表现出许多复杂系统的自组织特性。
下面以星韵地理网的网络教研活动组织为案例,结合自组织理论做一些剖析和思考。
1、星韵地理网的协同式网络教研
星韵地理网(http://www.xingyun.org.cn)创办于2004年,是一个专门针对地理教师人群的社交类主题网站、整合了博客、论坛、群组、微博等多种网络交流形式,是全国中学地理教师、地理教育的研究生大学生交流和反思的有效平台。
在星韵地理网的发展过程中,网站管理者和骨干成员积极思考网络教研的文化,主动探索各类网络教研平台的综合运用。先后建立了不同主题和区域人群的QQ群、微博、微信公众号、搜狐新闻客端等用于会员的深度沟通,信息发布。已经建立起多个2000人规模的活跃的星韵地理超级QQ群,成为地理教师每天及时互动最频繁的互动平台之一。
每年8月,星韵地理网的管理者与核心成员,依靠热心网友的积极沟通支持,与各省市地理学会、地理教研室共同策划组织,在不同城市举办为期2天的全国地理教育网络教研现场会,参会成员来自20多个省市,已经举办了2008年上海浦东交流会、2010年淮南研讨会、2011年成都研讨会、2012年武汉研讨会、2013年溧阳研讨会,2014年重庆研讨会,2015年研讨会将在上海举行。多年下来,还将网站中的优秀博客文章汇编成《星韵地理网友文集》,用物化的成果来分享各地教师地理教育教学的智慧。
依托专业网站、各类即时互动交流群、现场研讨会议,三者的有机结合,对加强地理教育专家与一线地理教师的联系、推动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成长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可谓是全国中学地理教师“个性展示的舞台、专业成长的平台、地域交流的驿站、精神守望的家园”。
下面这张思维导图“星韵地理网的网络教研形式”,可以清晰地看出网站当前开展网络教研活动的一些基本情况。
通过以上叙述,星韵地理网的教研活动,可以看成是一种协同式网络教研:地域分散的一个地理教学教研群体,依托主题网站、优酷视频,QQ群、微信、微博即时通讯工具等,在网络环境下,针对某个教育教学话题,协同完成一项学习和教研任务(如:集体为青年教师磨课、微课制作的学习、演示文稿制作的Prezi软件和微舞幻灯的学习运用等)。 这里“协同”的含义,包括:参与教师之间的协同合作;不同应用系统之间、不同网络教研平台之间的协同;网络与现实交流之间的协同。简单表示就是:
星韵地理协同式网络教研=QQ群即时互动+网站反思互动+年会综合研讨
通过这些途径,着力于创设无障碍、开放的网络教研学习环境,帮助大家共同提升,体现出参与性、群体性、动态性、并行性、异地性、异时性等主要特征。
2、网络教研的自组织特性
按系统论的观点,组织是指系统内的有序结构,或这种有序结构的形成过程。从组织的进化形式上分为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类。他组织需要依靠外界的权威力量干预,而自组织是指系统在内在机制的驱动下,自行从简单向复杂、从无序向有序、从粗糙向细致方向发展,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复杂度和精细度的过程。
星韵地理网是一线教师自发建立、逐步形成的大型公益性的网站,十年来一路引领中学地理教师民间学术交流,其发展完全符合复杂自组织系统的诸多特点。如:
(1)开放系统:网络本身具有开放性,参与教师的地区分布、年龄结构、职业发展阶段、学习需求都有着巨大的差异,各类网络和现场教研活动也从相对封闭的小规模,开放发展到更大规模:2万多的注册用户来自全国各个角落,2000人的星韵地理超级QQ群研讨,200人的星韵地理网络教研现场研讨会,以及其他类型的网络教研研讨形式。
(2)非平衡态:参与星韵地理网络教研的教师,有教研员、特级教师、各地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师范大学地理教育的研究生、本科生,并不是一个单一的人群。每个人的社会身份、学习心态、参与目的、专业需求有着极大的差异,如何协调平衡,做到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从研讨平台的适合性、研讨话题的确立、活动形式的组织策划、技术指导和支持、活动过程记录与宣传,都是一个逐步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过程。
(3)非线性结构:网站人员的组织关系是松散的,即便是网站的核心成员,他们之间的关系也完全是基于大家对活动内容的兴趣而聚在一起,呈一种非线性结构。有的成员在博客书写上比较积极,有的在QQ群的研讨上投入较多的精力,有的关注信息技术的运用,有的对学科教学更感兴趣,有的对地理拓展和户外教育比较积极,所有网络教研和现场研讨会活动都是先期协商、取得共识、民主决策,即便是参与较早、资历较深、网络声望较高的所谓“大伽”(意见领袖),也经常要考虑参与活动的广大网友的意见。
(4)涨落作用:是指受到群体内部或外部的一些难以控制的复杂因素干扰引起的,带有随机的偶然性,然而却可以导致必然的有序的现象。比如:原来参与网站维护的一些重要的技术成员因为个人家庭等原因,退出了网站后台管理和内容的审核;由于时间冲突,某原定的教研主题的主讲者,突然缺席一个既定重要话题的研讨活动;某位资深教师的加入带来高质量的话题研讨;一次年会召开之后,网站博客空间会出现众多网友的感受文章……这些众多的、随机的偶然性事件,无论利弊好坏,都需要及时做出应对和调整,从而促进人员的重新分配,教研团队和组织得以逐步完善和发展。
(5)协同演化:从教研活动的偶然自发参与,到逐步的自觉主动承担活动的任务,核心成员的引领,工作获得同行认可,他人的赞誉和精神激励,都是协同演化机制的组成部分。比如:一次QQ群视频讲座活动,事先要联系主讲教师提前准备话题内容,需要制作宣传海报,需要有活动协调主持人,需要有录屏人员视频记录并把活动的视频集中发布到相关视频网站。这些众多的分工协作过程中,如果主讲者精心准备的内容很精彩,就能获得参与QQ群研讨教师的广泛赞誉(活动中可以献花等),海报做得简洁漂亮、活动主持者的智慧和幽默,都能够非常及时地获得大家的夸奖,这种及时反馈和同行认可,可以极大地激发教师自觉参与的热情,激发专业成长的内驱力。这也是一些网络教研参与较少的教师感到不可理喻的原因,没有任何报酬,为什么有那么多热心者在工作之余、甚至节假日还在积极参与网络教研,把资源无私分享给大家?主动参与就是一种收获,分享本身就是快乐,在这种网络教研文化的浸润之中,大家不知不觉得到提升。
3、网络教研的自组织形式
按照网络教研参与教师和内容信息之间的互动关系,可以区分为信息自组织、关系自组织、关联自组织、效用自组织等形式。这种划分可以看出教研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关系的总和累积成为一定的时间、空间、功能结构,最终构成系统的结构化,即有序化。
(1)信息自组织:这是网络信息资源内容创生、增长的内在机制,不同信息内容之间建立关系,在数量增长的同时信息质量也得以提升,最终构建出较为稳定的网落教研的内容。
比如:一位老师在自己的博客空间写了一篇文章,引发大家的激烈讨论,回复的人比较多,某一位老师因为想说的话比较多,就索性独立另外写一篇文章;某次有老师在听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大讲堂的讲座,通过手机在QQ 群发了一些图文信息,而在异地的一位群管理员有着敏锐的搜索习惯,在网络上搜索到中国家地理杂志大讲堂讲座的其他视频资源,就可以趁着大家的学习热情,播放一次相关的群视频讲座,大家就有了讨论的主题,参与讨论的某位老师写一篇文章发布到博客空间……类似这样的信息自组织形式,使得网络教研学习的内容不断丰富。
(2)关系自组织:网站的博客空间、即时交流用的QQ号,都可以设置“好友”的功能。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之间,会在利用信息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这类关系自组织。具有“好友”关系的教师,能够比较及时的接受到对方的网络教研动态,对“好友”发布的内容一般比较积极地发表回复和评论,各类“关注”与“被关注”关系、不同兴趣主题“群组”的关系等,不同关系的累加形成了网络教研群体之间的关系自组织,这种关系可能是网络之中的虚拟社会关系,也可以通过星韵地理的网络教研现场会(年会)和其他各种现实交流,成为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中的再现。此外,星韵地理网站上的地区群组、星韵地理各分省QQ群,是一种基于地域范围的关系自组织。虚拟的网络教研和真实的实际交流结合,更容易形成志趣相投的关系群体,很多活跃的网络教研群体成员之间,都存在这样一种关系自组织形式。
(3)关联自组织: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对某一类信息内容特别关注,就会经常发布、生产、汇集相关的网络学习资源,分享个人的学习经验,形成教师与信息主题内容的关联自组织。这种关联自组织,还可以吸引其他有类似爱好的教师加入,一起参与信息的生产。如星韵地理网站的各类主题群组:高考试题重绘研究、爱弄PPT的老范、摄影交流、思维导图、教研组建设、读书学习、原创试题等群组。现在,更主要的形式是运用即时交流更便利的QQ群,吸引兴趣相投的教师参与交流,比较活跃的有:星韵微课与翻转课堂群、星韵微舞幻灯&prezi应用群、星韵地理摄影沙龙群,以及众多地理教师参与的GIS与地理教学@先行者群、Word地理画图群等专门的主题内容交流群体。
(4)效用自组织:长期坚持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在教育教学领域获得的成功效用,会促进网络教研的繁荣有序,这就是效用自组织。比如长期在星韵地理网坚持博客书写的几位老师:江苏张家港的孙德勤、安徽淮南的朱庆龙、重庆的邵发仙等,都成了当地的优秀教学和教研骨干教师;几位老师通过QQ群集体磨课、技术学习,参加所在地区的课堂教学评比、微课教学评比中获奖,会把信息反馈到网络教研群体,把获奖的优秀教学设计、课堂实录和微课视频分享,这种网络教研参与者的积极反馈,能够让更多“潜水”的旁观者主动参与,促进网络教研形式、内容的丰富。在各种主题活动的组织中,参与教师和成员也是非常注重网友的口碑评论,力争让内容和形式都能够有最佳效果,这也是效用自组织的体现。
以上通过对星韵地理网协同式网络教研的观察,简要分析了网络教研的自组织特性和自组织形式,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随着网络教研的深入开展,网络教研的形式和内容不断丰富?为何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群体能够长期保持极大的参与热忱?网络教研为何能够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在几乎没有任何物质奖励和行政管理力量参与的情形下,网络教研为何能开展得如火如荼,成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新途径?希望有更多的教育研究力量,关注网络教研的开展机制并进行深入研究,更好地推动新形势下教师专业成长和教育和教研工作的开展。
三、关于自组织的网络教研的思考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传播发展、自媒体和移动互联网使得信息的传送和发布变得十分便捷。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依托网络平台、各类社会性软件,在参与、对话、交流、分享中体验到职业成长的快乐。这种自组织机制,充分体现出草根性、分散性、群体性、主动性、协同性、创造性等许多鲜明的特征。
网络教研能超越时空局限,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和教育教学理念能够高效便捷地得到传播;网络教研通过广泛的信息分享使参与教师变得心态开放;网络具有监督检查的功能,同行群体的赞许和认可,非常迅速及时的互动反馈信息,能给参与教师正向的激励,极大地唤醒教师专业成长的主体自觉意识;网络教研有聚合作用,扩大了教研交流的范围,尤其有助于地理这类学科教师的进步,他们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交流圈子狭小;网络教研能及时完整地记录教师的成长过程等等。
具有自组织特征和运行机制的网络教研形式,是现实工作学习环境中教研形式的重要补充。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组织的教研学习,专家讲座、教学评优课等各类活动,有较强的行政命令和权力参与,是一种他组织,参与的教师对活动的内容和过程一般很少有发言权,呈现出普遍的被动性,教师作为知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以得到尊重。
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等众多自媒体的涌现和越来越多的教师自觉使用,可以大大促进教师隐性知识显性化,有利于教师塑造自我,形成自我品牌。善于搜索、关注、参与、运用这些网络信息平台进行表达的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驱力得以激发,知识工作者的创造性得到彰显,专业成长的步伐节奏明显不同。
以上是对自组织的网络教研积极作用的一些思考,但网络教研也存在一些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
参与网络教研耗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网络交流的及时互动反馈,让一些教师乐此不疲,同行的夸奖赞誉,让他们更乐意为大家服务,成为网络教研的热心者和颇有威望的“大咖”,但其实他们也只是一些普通人,可能这种大量的时间精力投入,会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网络教研需要整合更多的优质资源,需要专业力量的引领。参与网络教研需要有一定的闲暇,而一些通过网络教研平台获得成功的教师,在现实工作中会变得更加忙碌,最后选择淡出网络教研社区。如某位有着众多“粉丝”的地理教育方面的“大咖”,因为忙碌不得不把把工作的电脑上的QQ软件卸载。而众多的大学教师、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教研员,又很少愿意参与这种在他们眼里显得“热闹而低效”的讨论,即使参与也是来去匆匆。一些网络教研平台和交流研讨社区,讨论话题的内容和质量难以保证,长期低水平的重复会降低网络教研的吸引力,流失一些本身态度游移不定的参与者。另外,几乎所有的网络教研社区,都会有大量的“潜水”者、“伸手党”,只是获取资源而不参与真正意义的研讨,如何提高活跃用户的比例,值得思考。
总之,网络教研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更多专业力量的研究、指导和规范,需要理性地看待眼下的各种网络教研活动。尽管一些网络教研社区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每个地方都还有许多教学骨干教师群体游离在网络教研之外,认为这样的事情是不务正业,耗时低效;而积极参与网络研讨的教师则会觉得,网络教研天地精彩纷呈,有时会把这种网络研讨活动与现实的教育培训对立起来。积极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群体,和从不参与网络教研的教师群体,成为两种相互看不懂对方的人群,一方看不懂另一方对精彩世界的熟视无睹,另一方看不懂对方在没有物质回报的情形下为何乐此不疲。
实际上,网络教研应该与现实工作环境的教研相得益彰,教师可以综合利用这两方面的学习机会,一些学习经验和交流形式,其实还可以相互移植,相互促进。自组织的网络教研,也可以争取一些权威力量的支持,引入一些他组织的形式。比如,为了保证网络教研的可持续性, 努力争取一些民间公益基金的经费支持;依托发展过程中的自组织力量,可以尝试建立健全的管理团队,朝着建设成非政府公益组织(NGO)的形式去努力,这样,既能保持网络教研自组织形式的活力与创造性,又能有一些他组织形式的管理机制,促进网络教研的健康规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鹏.Web 2.0环境中用户生成内容的自组织[J].图书情报工作. 2012,(16).
2、张鸿斌,葛立功.基于 CSCW 的协同式网络教研初探[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4).
3、王京山.自组织的网络传播[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6:05 , Processed in 0.0696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