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sc0211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548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关注网络攻击事件:师生关系在虚拟世界变奏曲

热度 7已有 1433 次阅读2011-4-12 12:49 |个人分类:教学交流|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作者:付业兴等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编者按:在成人与孩子之间,原来有一种隔阂叫“代沟”,现在,又多了一种,叫“网沟”(因网络而导致的另一种虚拟与现实之间的隔阂)。网络时代,孩子们越来越淡漠现实中的情感,而变得一“网”情深了。有欢喜,他们在网上与人分享;有怨气,他们通过网络发泄……这不,就有班主任被学生在网路上攻击了,气急败坏,倍感伤心,却不知如何是好。面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教师、家长感到为难。海量空间,遥不可及,如何教育没有分辨力和网络规矩的孩子呢?到底该不该向网络开战,

学者观点:重塑网络时代的师生关系

  ■罗红艳

  “这些孩子真气人。不论是校园论坛,还是百度贴吧,总有几个调皮的学生,仗着虚拟世界隐藏身份,肆意攻击学校和老师。我下决心向他们开战,一定要制服他们。”一位班主任来信说。

  的确,网络时代虽然漫无声息地来临,却给学校、教师的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威胁。不良信息、网络攻击等早已让许多学校焦头烂额,学校面临着从圣坛走向凡俗、从凡俗走向恐慌的境地。学校、班主任以及教师纷纷誓师向网络开战!但是,我们真的需要开战吗,我们非得向学生开战吗?

  传统的教师权威受到挑战

  班主任的开战宣言向我们透露了几点信息:第一,“开战”、“制服”是中国传统专制思维在师生关系中的折射。本案例透露出传统的权威思想在教师心中根深蒂固,这种权威是任何学生、任何时候、任何场域均不可挑战与冒犯的。第二,教师竭力建立起来的传统权威在网络时代正在一点一点地被消解,学校、教师很无奈、很恐慌,所以决心开战,重振权威。第三,一旦教师向学生宣战,则意味着温情脉脉的亲子般、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在网络虚拟世界的冲击下正在沦落为“敌我”关系,师生关系的亲近与契合感荡然无存,疏离与怨恨随之而生。

  在古代社会,教师权威在某种程度上是至高无上的,建构起了等级森严、不可错乱的人伦秩序,支撑起了教师职业的整体尊严。但是,传统的教师权威显然带有明显的局限。

  权威的形成是建立在以“控制”与“服从”为机制的师与生的纵向人格隶属关系之上的,以外力威慑下的“屈从”、阳奉阴违的“伪从”居多,发自内心的“信从”为少。教师多高高在上,学生则唯唯诺诺,这种权威形成机制消解了学生的主体性。

  中国古代教师权威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工具性逻辑,而非教师本身的本体性价值。学生对教师的遵从更多的是源自教师是“道”的化身,而对“道”的持有渴望来自对“仕”的价值诉求。这种建立在工具性价值基础之上的教师权威实际上同样不利于教师主体性的获得与维持,不利于民主社会的建立与价值引领。

  网络时代的来临,对教师权威的形成构成了极大的挑战。网络时代使教师对知识垄断的渴求成为一种奢望,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教师的德性教化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质疑与批判。虚拟空间为学生的谩骂、不满与宣泄提供了最为安全的途径,且这种网络不道德具有较强的暗示性与累积性,通过跟帖的方式,掀起对学校与教师的强烈不满,甚至网络对抗。

  学校、教师担心此种状况如果得不到有效的遏制,教育权威大厦就会轰然坍塌。其实,教育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一种建构。教师对学生精神的感召、灵魂的震动、知识的洗礼等均是以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为前提的,即所谓“亲其师、信其道”,用开战、制服的思维去应对网络谩骂、虚拟对抗等网络不道德现象,只会导致师生关系的进一步僵化与恶化。

    开战折射学校教育的弊端

  网络不道德现象其实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任何时代的学校教育都有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存在。比如,教室里针对教师的恶作剧、厕所里墙上随处可见的骂词,放学回家路上对教师的背后攻击,等等。只是网络为学生的心中不满提供了一个更加肆无忌惮的发泄渠道而已。

  如果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师行为确实心存不满,而且这种不满到了不吐不快的境况的话,我倒以为,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学校、教师而言,网络发泄均是一件好事。如果学生心中的积郁有一个安全、稳妥的渠道得以释放,就有利于学生健康身心的成长;对于学校、教师而言,至少能洞悉出自身教育教学存在的明显不足,迫使其“日三省吾身”。

  网络不道德现象存在的根本在教育,而不在网络。网络谩骂、攻击等不道德现象可能折射出学校教育的诸多弊端,以至于学生对学校、教师滋生出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

  比如,自我实现感缺失。在心理学家那里,自我实现感是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但是在一些教师的教育实践中,学生的自我价值则遭到了无情的打击。再如,在“升学至上”的学校场域中,艺术、体育活动被严重边缘化,学生的艺术天赋在学校很少有施展的舞台,甚至被教师冠以“不务正业”的标签。学校沦落为心灵的“屠宰场”、教室成为灵魂的“囚所”。而网络表达的虚拟性、匿名性恰好迎合了学生表达愤懑的需求。以此观之,关贴吧、抓“凶手”实在只是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之举。

  网络时代迫使教师改变

  相对教师传递而言,网络知识获取的优势凸显出来。通过网络的知识获取是“自我需要的”、“可选择的”、“立体化的”,而教师传递的效果则是建立在教师自身的语言清晰度、声音的悦耳度、肢体的灵动度等基本的表演素质之上。

  这样看来,电子谩骂、网络攻击等网络不道德现象从根本上反映出来的是网络环境对学校教育构成的日益深重的危机,其可能的解决办法恐怕不是向网络与学生开战,而是要增进教育智慧,重新思考基于网络环境中的教师权威重建的问题,从根本上改善师生关系,消除网络不道德现象。

  首先,需要重新界定网络背景下教师权威的内涵。“在信息社会中,由于知识性质的变化,教师权威不再由教师与知识的关系来决定,而是由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来决定。”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简单控制与服从的关系,而是基于知识而形成的交往关系,民主、和谐、平等成为其核心特征。

  其次,教师要学会并善于利用网络因素重建教师权威。网络为教师的教学准备创造了便利条件,使备课资源更为丰富;网络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可以改变教学过程的状态,使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网络远程学校可以成为学校教育、教师传递的补充与完善……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从根本上领悟网络对学生生发无穷魅力的内在奥妙,并且对自身的课堂教学进行审视与改进。比如,学习网络立体化的知识呈现形式,增进教学内容与课程知识的可选择性,创造多元化的途径让学生体验成功并适时给予强化……

  再其次,教师权威重塑需要增进教师的道德感召力。网络时代教师群体也面临着道德沦陷的危险。教师的权欲追求、拜金主义、师生恋、教育寻租、有偿家教等不道德现象屡见不鲜,这也是学生网络攻击与谩骂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增进教师的道德感召力是重塑教师权威、消除网络不道德的必然诉求。

  最后,教师要成为主流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的传递权威。网络时代,知识传递渠道的多元化、知识质量的高下不一、价值观念不一,导致了学生的道德风险与道德失范,造成学生的价值虚无与信仰缺失,网络不道德即为一例。教师要努力成为主流价值观念与社会规范的传递权威,引导学生学会辨别、判断与筛选,树立主流价值观念,消除不良价值取向的影响,学会鉴别网络行为、自律自身的网络行为。

  (作者为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读博士)

     ■祝元

  在网络上,常常有学生肆无忌惮地谩骂自己学校和老师,而且得到了一些人的跟从和支持,彻底地伤了老师的心。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奉劝那些学生,停止你的谩骂,停止你的起哄,尊重自己的老师!

  也许老师曾经批评过你,极大地伤害了你的自尊心;也许老师对你不理不睬,影响了你的心情;也许老师没有容忍你的调皮捣蛋,使你在同学面前下不来台;也许你得不到老师的宠爱,只能妒忌地看着其他同学受到表扬……可这也不至于在网上大声叫骂啊。

  网上的谩骂,也许使你的心里轻松了一些,可是给老师带来多大的伤害啊;网上的谩骂,引来众人的围观附和,尽管大家都互相不知姓名,可这多没有素质和形象啊;网上的谩骂,你以为别人不知道你、不认识你、不会失去什么,殊不知你已失去了厚道、教养与文明!

  听说,一些学校和老师忍无可忍,要向攻击自己的学生“开战”,我不禁忧心忡忡。老师,愿意听听我们的心里话吗?

  我们需要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老师不要不切实际地向我们提出过多过高的要求,不要当着大家的面讽刺挖苦回答不出问题的学生,不要撕毁错题连连的作业本……老师,你的这种“恨铁不成钢”的行为不仅是对个别学生的不尊重,也是对全体学生的不尊重呀!而且由此种下了以后在网络上谩骂攻击你的种子。

  我们需要得到客观的评价。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是老师的掌上明珠。可是,老师,你有没有看到那些成绩并不太突出的学生,他们也有他们的特长和优点,也许不远的将来,你出门打的开车的是你的学生,你上街购物收银的是你的学生,你小区的保安是你的学生……他们与那些优秀学生一样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们一样需要得到你的关爱和教育啊!

  老师,你是我们的偶像,不是我们的“敌人”,千万不要向你的学生“开战”啊!

  (作者为浙江省宁波市镇海蛟川书院初一学生)

     ■王双乔

  我带的班级里曾经出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学生下课打闹,拿起讲桌上的粉笔头乱扔,被一向严厉的张老师训斥了。

  结果,那个学生就在百度贴吧上发帖子,说张老师的坏话。张老师很生气,便联合家长,一起“收拾”了这个学生。最终这个贴子通过投诉被删掉了,但是,学生很不服气,其他的学生也纷纷议论。

  之后,我更加重视对学生的网络教育。

  认识网络的虚拟性和现实性。青少年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特别强烈,但是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他们不能正确认识虚拟网络和现实生活的关系,认为在虚拟的网络上可以为所欲为,从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我收集整理了一些网络犯罪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了集中讨论,使学生明白,网络虚拟的只是一个身份,但是上网后的IP地址等一些内容却是和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网络上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计算机、电信运营商、服务器等记录下来,从而成为公安机关侦破此类案件的重要线索。因此,在网络上也要和现实中一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做出散播谣言等不道德甚至违法犯罪的行为。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我在班级里公布了我的QQ号码,并且建立了一个班级QQ群,和学生在网络上“打成一片”。我搜集整理了一些网络上的有趣的知识问题发到QQ群论坛里进行讨论,学生带着兴趣就提高了知识水平。我积极学习网络知识,时不时在学生面前露一手儿,时间长了,我就成了学生的“偶像”。

  一年多来,再也没有发生过学生在网上攻击老师的事件。在对待网络的问题上,只要正确应对,因势利导,就能够把网络变成学生成长进步的新途径。

  (作者为河北省清河县第二中学教师)

教师观点:找寻师生交流的绿色通道

  ■仲崇恒

  网络时代,学生在论坛、贴吧里对老师和学校进行不礼貌的点评,发点牢骚,说点过火的话,确实让人看了有点不舒服。

  但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学生的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老师的问题。学生乱说话,班主任该怎么办?禁说,当然不是最好的办法。大禹治水的经验告诉我们,堵不如疏导。

  为了合理疏导学生的情绪,我先后采取了个别谈心、召开班会等措施,效果却都不太明显。老师一厢情愿的做法,学生并不买账,年级越高,学生抵触情绪越大。解铃还须系铃人,后来还是学生为我出了主意。

  召开“记者招待会”,大致每周一次,时间不固定,人数也不固定。学生可以做记者,可以做听众。“记者招待会”上,我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当面予以回答。学生可以写小纸条,也可以当场提问,自己不想说可以请别人说,自己不想实名写的可以匿名写,但是事情要真实,不能无中生有,无事生非。

  每学期我还会召开两次大规模的“记者招待会”,并邀请所有任课老师旁听。尽量不让学生把坏情绪带出校门。但公开私了的做法会不会压抑学生的表达呢?如果不能抵达学生的内心,那么这种做法还有多大价值呢?为此我时常困惑,直到后来有了群聊。

  群聊,就是网络聊天,包括QQ班级群聊天、论坛博客聊天。我提示两位学生组建班级群,并说明大家申请加入时注明班级即可,无需实名验证。我每晚登陆,看到要解决的问题都会及时和同学私聊,有时也会在群里征求大家意见,让大家为我出谋划策。班级群的建立,强化了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实现了师生实时网络交流,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现在,许多问题还没等汇总到我这里,就被学生自己解决了。

  为了防范网络上不文明的表达,我每学年初都安排学生在线进行主题讨论,要求文明上网。后来,我又开了教育博客,在博客里特地设了一个班级生活的栏目,写班级的事,写学生的事,学生及家长看后有话要说的可以跟帖,也可以留言。

  这两种透明的交流方式,让我的班级管理很轻松。

  (作者为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教师)

      ■赵育新

  在学生时代,谁遇到不喜欢的老师,都难免在背地里嘀咕几句,有时也会和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发发牢骚。但也不敢把老师讲得太坏,偶有同学措辞激烈,我辈皆侧目避之,唯恐惹祸上身。

  工作后常有同学聚会,只要谈到过去,总会谈及老师,哪个好哪个坏,种种轶事糗事一一细数,嬉笑之间,多了一份追忆,少了一些怨气。由此看来,做学生的对老师评头论足是个传统,只要有师生关系的存在,这就必定是个永恒的话题。

  现在有了网络有了论坛、贴吧,原来只是私下说说的牢骚话如今有了更广阔的发泄平台,而且由于网络的隐蔽性和缺乏监管,使不少学生的网络言行过分放纵随意。

  中小学生缺乏网络道德观念,他们简单地模仿成人在网络上的激烈言辞或行为。在网上随便搜搜,你就可以看到许多攻击辱骂老师的帖子,有些针对长相美丑、有些针对教学水平、有些针对管理方法,还有些纯粹是没理由的谩骂。除了骂老师,还有骂同学、骂学校的。有的帖子甚至指名道姓,用词极尽所能,看了令人心寒。一时间不少论坛乌烟瘴气,有些学校被迫关闭校园网的留言评论功能。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学生上网骂老师是一种情绪的爆发,也有可能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网络的匿名制更让他们毫无顾忌,不少学生以此为乐,有的用骂老师来显“酷”,吸引他人的注意。部分学生还表现出人格分裂的特点,在网上泼妇骂街,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是个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加入到网骂大军中,并且矛头直指本应受自己尊敬爱戴的老师,这就不禁让人反思了。

  现在的孩子“感恩”品德有待提高,他们缺乏磨练,不懂得尊重别人,这也成为他们在网上信口开河恶意攻击的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学生都认为,在网络中胡说八道,随意发帖、跟帖是很正常的事情,压根就没有意识到此类行为是不道德的、伤害他人的,甚至是违法的。面对那些无端谩骂,并涉及人身攻击的帖子,教师也有必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卫自己合法的权益。

  此外,据我观察,教学业务能力差,与学生关系差的老师更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成为被攻击谩骂的对象。因此,面对学生的攻击,做老师的不妨冷静地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学生的各个环节中有没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而不能片面地认定是学生品质不好。老师要多理解学生,多与学生沟通引导,化解矛盾。

  学生网骂老师这个现象的存在其实正反映出学校、家庭道德教育的严重缺失。目前,在应试的压力下,学校、家长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抓学习抓成绩上。班主任缺乏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谈心沟通教育,更别提一般的任课老师了。学校德育处本应是开发学校德育教育活动的源泉,现在沦为解决“问题学生”的救火队。学生缺乏与老师交流的平台,缺乏老师的关心爱护,更缺乏思想品德教育,这才是学校教育的悲哀。

  (作者为江苏省无锡市北塘区教研室教研员)

    微互动

  广东省中山市小榄实验高中 刘启意:作为教师,一定要有“清者自清”的自信,也要有包容学生异见、猜忌乃至无端指责的豁达心态。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光纤之父”高锟在这方面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梁文道曾回忆说,当时香港中文大学学生曾在报上发文指责高锟“八年校长一事无成”,而高锟只不过一笑了之,甚至认同。

  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民开高中 曹学伟:网络上,学生肆无忌惮地发言是司空见惯的事,无论名校还是小学校,随便打开贴吧、论坛,都可以看到学生在上面的留言。看到好的,老师心里欢喜;看到批评的,老师就怒不可遏。其实,有人批评并没有什么可怕的。我们身处的是网络时代,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需要的是引领学生学会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

  山西省阳泉市荫营中学 王纬明:老师无意识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有些影响甚至是一辈子的。但当学生无法从老师那里获得他们需要的关注、理解、信任,或是老师无意间伤害了学生的时候,胆大的学生也许就会在网上发一些帖子,说一些他们认为恰当但在老师看来未必恰当的话。作为老师,我们要理性看待。既不必草木皆兵,劳神费力地去查;更不能讳疾忌医,明知自己伤害了学生却碍着面子不允许学生发泄。

  《中国教育报》2011年2月15日第4版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回复 zgmm 2011-4-12 16:45
德育工作假大空,在网络理性的培养上,无论学校还是家庭教育,都存在一个很大的责任缺失。
回复 opensea 2011-4-12 18:36
最近,有个学生给我看了班级论坛上的帖子,她们在网上抨击了一个老师,理由是那个老师批评了某位学生。她们就发表了长长的帖子,进行人身攻击。说很过瘾,其他同学看着乐。我建议她们删掉,没有告诉其他教师,我想老师们看不到就当没有发生,若看到了除了伤心,再没其他意义,甚至会让学生写的更起劲。我不知道这样是不是个办法。
回复 lsc0211 2011-4-12 19:24
这也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难呀!
回复 qlzhu2003 2011-4-12 20:52
看到学生攻击教师,我感觉很寒心,我没有经历过文革,但是听说过。那时候不少学生拿教师出气,整垮教师让他们很过瘾。当然,德育工作的缺失肯定是有的,其实,中国社会有时候缺乏对常人的尊重,个中原因太复杂。
     匿名骂教师,总是不光彩的,或者不够光明磊落!
回复 GeoFox 2011-4-19 10:16
网络不道德现象存在的根本在教育,而不在网络。网络谩骂、攻击等不道德现象可能折射出学校教育的诸多弊端,以至于学生对学校、教师滋生出越来越多的不满情绪。

我觉得奇怪,这个中间怎么没有看到家庭和社会的作用。

我最近观察过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让座和行人过马路闯红灯现象。
个人认为和受教育水平关系不大,主要还是个人素质和素养问题。
回复 lsc0211 2011-4-19 17:28
先做人再读书!!
回复 贼贼1号 2011-4-26 21:28
今天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其道德水平已经令人汗颜。记得今天早上我去图书馆的路上,因其道路狭窄和我的无意识,一位家长骑着电瓶车并载着年幼的女儿在校园的路上高速运行(估计是送其上学),可能是我挡道的原因(实在是无意),家长破口大骂,很的很无语……我想教师在教室里苦口婆心一个月还不及今天家长的行为示范……不知是教育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回复 tzzxywx 2011-10-19 10:41
这是一个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老师、家长、学生,社会各界值得反思的问题。
回复 hzgui_001 2012-8-8 16:13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20:08 , Processed in 0.07885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