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lsc0211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548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2017年高考地理试题评价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已有 887 次阅读2018-6-29 09:18 |个人分类:教学交流|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2017, 评析

一、试题评述

地理

1.内容选取导向明确,发挥考试的育人功能

地理试题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考生分析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使优秀传统文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用地理思维看问题的敏感性。如全国川卷13题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为载体,考查背后蕴含的地理特征、地理过程、地理联系。

始终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在科学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如全国I43题、全国Il44题、全国皿卷43题。沿着一带一一路选取典型案例,彰显我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合作理念,如全国I36题。力求用新思维、新途径去解决考生石得懂易接受、体会深的问题,引导考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冷静理性看待现实世界,使地理试题试卷不仅成为选拔的有效手段,也成为育人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2.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培养学科思维能力

高考地理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强化关键能力的考查,拓宽试题紫材范围,构建实际问题情境,不断创新能力考查的方式方法,突出高考的选拔功能。
    (1)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增强基础性

地理试题注重对考生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在。如全国I6~ 8 题呈现了经过模式化的闭合流域地表 水与地下水未发生变化的背景,将水量平衡限定在降水与蒸发两者自关系上,重点考查考生对水量平衡原理的理解。全国I卷第36题,以994年和2014年山西省焦化厂布局的变化为切入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成就。培养考生用地理思维来理性分析、思考社会公众关注的话题的意识。

(2) 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综合性

高考地理试题的设计注重用整体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如全国I卷第37 题给出“苔原带内部分异规律在某山峰南北坡体现不同”这-特殊地理现象,引导考生采用地理学中的要素关系分析方法(综合研究) 和区域对比方法,最终完成对这一现象形成机制的判定。展示了地理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思考过程,要求考生能应用材料提供的地理规律分析具体的地理问题。由表及里地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地探究人与自然环境间是如何“互动”的,深化了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3) 创新设问的思路和形式,鼓励创新思维

设问是实现考查功能的关键一环。地理试题注重对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和创新设计,在延续往年风格,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今年继续设置有限度的开放性设问,给予考生进行个性表达的广阔空间。

如全国Ⅲ卷第36题“你是否赞同在甲地扩大温室农业生产规模?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考生选择赞同或不赞同都可以,只要给出的证据能够支持所选择的态度即可达到要求。这样的试题使考生能够从标准答案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鼓励考生主动思考,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充分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

3.坚持改革方向,引领教学深化

高考地理科试题历来注重培养学生整合地理知识、探求并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科特色得到更加鲜明的体现,对学生素养的培育也起到积极导向作用。

(1) 体现学科素养立意

区域认知是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之一,而对区域界线的理解是区域认知的重要方面。全国卷1-3题,选择苏南、苏北的界线、秦岭淮河线为素材,重点考查考生将地图上的地理界线与实际地面状况对应的思维转换能力,引导考生理解区域界线,如河流对地理分异的作用,并进一步引导中学地理教学对于区域认知这一核心素养的落实。

(2) 体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高考地理试题一直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问题,在素材和情境的基础上,自然地延伸出问题,启发考生运用学科知识和思想方法进行思考。如全国I1~3 题“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全国亚卷1~3 题“一帧反映江南水乡的剪纸作品”、全国亚卷10~11题“互联网信息”等,情境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贴近考生生活实际,引导中学地理教学要教会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生活现象,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地理学的视角和观点看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素养。

思想政治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高考命题的价值导向和育人功能

试题体现新发展理念,展示发展成就,助力培养考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试题注重反映中国发展理念、发展建设成就,力图通过考试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提高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认同和自信,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全国Ⅲ卷第38题,考查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铁路“走出去”对中国产业发展和对外文化交流的积极意义。试题意在引导考生思考中国制造何以能成为中国的“亮丽名片”,以及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理解开放发展的理念。全国Ⅲ卷第39,以中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行动为素材,要求考生思考中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运用辩证法整体与部分的知识阐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世界各国共商共建共享。此题意在引导考生深人理解国际治理的中国方案,理解中国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积极贡献。

2.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试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人背景材料,把文化具象化,让考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过程中感受体验文化,引导他们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认识其现代价值,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在一致性,增强文化自信。全国1卷第40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背景素材,通过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诗词大会的情境,综合考查了文化传承和唯物史观相关知识。试题素材鲜活,贴近考生实际,生活气息浓郁,容易引起共鸣,是对考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生动题例。全国川卷第19题采用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和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长征一一前所未闻的故事》向全世界展现长征这部壮丽史诗的材料,表明革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全国亚卷第21题展示了绿色环保过春节正逐步取代传统燃放烟花爆竹过春节而成为新年俗的社会现象,让考生感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引领作用。

3.体现高考评价体系核心意涵,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反映基础性综合性要求

在命题中突出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要求,结合学科特点加强关键能力、学科素养的考查,是今年高考命题的显著特点。一是以问题为导向设计试题,强化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全国I卷第38,以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过剩、结构不佳的现状为素材,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素材,发现并概括提炼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要求考生思考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试题呼应当前经济领域改革重点,呈现了我国消费品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实图景,考查了考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以学科内容的灵活组合,重点反映对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考查要求。全国卷第40,要求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分析潘建伟等为代表的胸怀科技报国理想的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是哲学知识与文化知识的综合。

历史

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命题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宗旨,以服务选拔为导向,以提高试题质量为要求,试题难度适中,学科特点突出,既注重主干基础知识考查,又强调学科素养和关键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了预期考试效果。同时,各套试卷遵循《考试大纲》的命题原则,体现出高考的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较好实现了测量和选拔功能。试题主要特点如下。

I.突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历史试题通过选取典型素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如全国川卷第40题,通过郑成功收复和建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使考生加深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的认识:台湾的回归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增强了两岸人民的民族文化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爱国主义。又如全国I卷第30,讲述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扩大民主基础的努力,体现了民主、平等。再如全国I卷第47题,通过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札挂剑于墓的行为,强调了儒者重的理念,重申了诚信的积极意义。

2.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国史、党史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树立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更有助于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本年度高考历史试题根植于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如全国卷第41题,以清朝盛世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出长时段中国家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如全国I卷第30,提供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取得重大发展的史料,证明了党在抗日战争中依靠群众和坚持全面抗战的正确性。再如全国1卷第46题,材料是关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陈云的经济思想和贡献,反映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及改革开放探索道路的发展历程。

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在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积累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的精神追求。历史试题注重对优秀和先进文化的弘扬,如全国1卷第47题叙述了孔子弟子颜回的生平及其安贫乐道、尊师重教的高商品格,包含储家文化中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又如全国川卷第30题叙述了19494年渡江战役期间的紫石英事件,否定了近代以来列强的在华特权,彰显了独待的革命文化再如全国卷第31题涉及恢复高考后的教育发展情况,突出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典型试题,都有助于学生科学总结历史经验,进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4.完善考查途径,提升考核效果

2017 年高考历史试题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考查要求侧重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通过科学设计试题内容与形式,着重考查学生对通用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基础性而言,历史试题设计切实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必须结合所学,如全国I卷第24 题以分封制为依托,30题考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卷第34题考查美国政体等,均以主干知识为考查内容。       

综合性体现在试题设计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全国I卷第41题提供了法国大革命和近代中国对于民族主义的阐述,要求考生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知识深人思考,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比较、评价等学科方法的掌握情况。创新性体现在增强试题情境的挖掘度和设问的开放性上,如全国卷第42题以钟表的演变为主题,要求考生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较好地考查了信息整合、提炼概括和阐述论证的能力。

5.推进考试内容改革,凸显高考选拔功能

本年度高考历史命题在保证试卷结构、考试内容、相对难度稳定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突破,不断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试题整体设计进一步明确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素养和宽阔的视野,能够在知识积累、素质养成和能力提升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全国1卷第42题列举了14-17 世纪中西方若干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等领域的重要史实,要求考生提取信息并形成论题,进行论述。该题要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个层级;考查的学科素养,囊括了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方面,多角度、多层次考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6.落实《考试大纲》修订后的考查内容,引导中学历史教学

通过对《考试大纲》的修订,历史学科更加注重考查历史思维过程与方法,如考生对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这两种不同史学概念的理解和辨别程度。全国I卷第26题,题干以表格形式提供了官修史书中关于唐代初期唐军与薛举泾州之战的四种不同叙述,要求学生确认能够被认定为历史事实的部分。又如全国卷第27 题转引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活动的两种历史叙述,强调只有对历史叙述进行精慎的辨析,才能更接近历史真实的重要性。对于引导中学教学注重史学方法传授、概念辨别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8 04:18 , Processed in 0.0633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