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wyxcjcyao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590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教研课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已有 1067 次阅读2011-3-10 11:47 |系统分类:地理新闻|

   为配合学校课堂教学的工作,本学期又领到一节教研课。时间定在第6周。通过对必修2的教学内容比较和教学进度选第三单元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中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作为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较为系统、详细地分析了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才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土地。

三部分:一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三农业地域的形成

道具1、 教材通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的对比,引出区位的概念以及农业不同区位选择的原因。

泰国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在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方面的区别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以对比。使学生理解: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哪些?农业的区位选择在本质上就是综合考虑多种区位因素从而对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这一基础上,学生就较容易回答出两地农业生产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了。

道具2 、 图3.3是本单元核心原理的概念图,是本单元的其他内容的基础,教学中应在分析各个案例和活动的过程反复运用,从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目的。

道具3、P43的三个活动的设计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好这一内容,以提高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

活动l和活动2在教学时应出示地图,让学生找到孟买、罗马、江西泰和县的地理位置。使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进而帮助他们分析这三个地区的地理区位条件。

活动3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农业景观的变迁,教学中需要出示一些这一地区的土地利用变化资料以及稻米、甘蔗、花卉三种作物的市场价格,最后引导学生分析说明农业区位的选择受市场因素的影响。

道具4、P44案例1的目的在于说明农业的区位选择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且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地中海农产品种类及消费地的变化,通过对法国和西班牙两国的农业区位差异的比较,使学生学会进行地理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思

道具5、教材中以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多图综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同时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结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l.从地理位置、自然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通过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训练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景观图的比较,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是什么 有哪些 影响谁

2.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

3.以具体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农业区位差异,学会进行区域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农业区位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的思想。

2.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思想。

3.培养学生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理解农业生产的布局、变化与区位因素的影响。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

通过对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原因分析,培养读图分析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搜集的资料和图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意图

1、在阐述农业区位的基本原理时,要通过实例分析,运用大量事实材料进行说明,使学生懂得地理所具有的特征。

2、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尽可能举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例如我国及学生家乡的实际情况。

3、本章内容的教学还要突出发展的思想。在分析农业的区位因素时,要重点分析其发展变化。

4、地域性素质教育也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特别贯彻的原则,教学时应把培养学生能力、加强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放在同一个平台上。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型活动题,达到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的基本原理,独立分析、判断、评价问题的能力。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wyxcjcyao 2011-3-10 12:06
核心思路:传递知识为辅  培养(读图和探究)能力为主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2-29 09:56 , Processed in 0.05712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