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这一小节中,图23的边有各纬度的昼长数据。
列表如下:
当我问学生,你们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时,他们基本上可以发现绿箭头所示的特征,即:左右两栏昼长之和为24时。
于是,我要求他们用文字语言说明它的含义。他们这样讲:同一纬度,夏至日与冬至日的昼长之和为24时。
在这里,数据语言被转化成了文字语言。
于是,我又添加了红箭头。
他们说:北半球某纬度夏至日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纬度度数相同的纬度的冬至日昼长。
接着,我又添加了蓝箭头。
他们说:同一节气,南北半球纬度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的昼长之和等于24时。
我要求用相等来说明,他们接着说:夏至日,北半球某纬线的昼长等于南半球纬度度数相同的纬线的夜长。
经过启发与复习,学生发现了,之所以这些数据有以上特点,是因为地球这样一个球体,使得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在南北半球和昼夜半球存在对称现象造成的。运用对称思维,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许多地理问题。
这种对称的现象有很多,由于,是高一新课学习,我并没有深入讲更多。
如果是高三复习阶段,应该可以好好地整理一下的。
球体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对称体,很多地理事物在南北半球、昼夜半球都存在对称现象,因此,在解决许多实际问题时都要用到对称思维。例如:(1)当66°34′N以内出现极昼现象时,66°34′S以内一定出现极夜现象;晨昏圈与70°N相切时,它一定同时与70°S相切。(2)晨昏圈一定平分赤道。由此可以推出,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00,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3)一天的正午为12:00,上午和下午的时间等长,日出与日落时间关于正午对称。(4)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为冬季,南球就是夏季;北半球为春季,南半球为秋季。反之亦然。(5)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北;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域外)日出方位均为东南,日落方位就一定是西南。(6)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昼长相等。理论上,某地昼长最大值与昼长最小值之和为24小时。 。。。。。。。。。。。
接着,我又提出问题,表中有18个数据,如果我要求你们花很短的时间记住它们,你们准备怎么记?
嘴快的学生说:记9个。
马上有人接口:5个。又有人说记:3个。
我又问:你会选择哪三个?
大多数学生选择了:18时21分、14时51分和13时13分,这三个。
可是我建议他们选择:10时47分、09时09分和05时31分,这三个。24、12、0不用记。其它不好记。
因为,我想顺便介绍一下“联想记忆法”。
联想记忆法,是利用识记对象与客观现实的联系、已知与未知的联系、材料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来记忆的方法。联想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采用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等不同方法。
我记这三个时间的方法是:
10时47分(10月47日是假想的,为的只是与日期联系起来),09时09分(9月9日,教师节头一天),05时31分(5月31日,儿童节头一天)。这样就好记了。其它,按对称法则,算。
不知道,咱们除了教地理外,是不是还应该在适当的时候,教教学习方法之类的东西。
这一点华师一做得非常好,出过上下册两本书:《中学生学习心理教育导读--心理训练与学习方法》。
封面如下。(是我好多年前参加一次备考会时发的,只有下册。读后受益匪浅)
我想,华师一定是开设了这门选修课的,只是,我们什么时候才会开设这门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