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优雅小鸭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659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地图的阅读》教研活动小记

热度 5已有 966 次阅读2016-9-15 11:04 |个人分类:2016|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201609014周三教研活动小记

      授课课题:《地图的阅读》

      授课环境:网络教室+白板+移动终端

      授课环节:答题反馈、展示及评价、质疑、总结

      第一环节:答题反馈。针对学生在线上平台所答题目的正确率等情况进行校对及分析,以检测学生对某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好处是对于学生在哪部分出现的问题较多了如指掌,利于更好地把握学情,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授。

      第二环节:学生分小组(10组)展示所绘局部校园平面图,并结合老师设计的表格进行介绍。然后进行小组互评,以投票的形式展现。

      第三环节:质疑。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回答,并找出现有校园平面图的一些问题(这算是重新再思考后的发现吗?)。

      第四环节:总结。课堂未结束。等你去探索。

纵观整节课,可圈可点的地方还是非常多的,最精彩的是学生的展示。我想,这离不开一众人的支持,从领导到学生到家长;离不开教师平时所下的功夫,教师对活动的精心设计和组织,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也花了很多力气,当然,受益也颇多,无论是在亲身实践,还是在与同伴合作、交流中,都是一笔宝贵的经验和难得的财富。

      我的疑惑是,平时的课,听课老师总会表达出很多很多自己的想法,表扬的话语自不必说,因为好的课堂似乎都有相似性,而对课堂中自己认为存在的不足总是会列举出一二三四五条。而今日之课堂不知是因为发言老师少,还是因为在众大咖面前怕说错话,总之往常那种评课场面没有出现。自己想了一下,或许是因为这节课某种程度上是对以往课堂的一种颠覆,以往课堂老师需要设计一条主线,一个情境,带领学生步步为营,最终抵达终点。所以教师的作用很大,教师的表现很多,听课教师多也是这样来上课的,虽然不是每节课都这样精心设计,但对这样的课堂是熟悉的,所以自然挑剔上课教师的地方很多,大到整体设计,小到某环节设计,甚至是某句话。而这堂课,教师将课堂放手给了学生,而学生的表现确实精彩。如果说这堂课没有主线,似乎也不对,但是这条主线很微妙,有环节,而每个环节却又是围绕学生表现最多的那个环节来设计的,而且有图有数据的科学分析,让听课老师只能感叹,感叹自己的课堂也能这样即时、科学反馈,能够随时准确把握学情该多好。

我的一点疑问就是,不知道某组学生代表在表达自己组观点的时候,其他组是否都有在认真听,也或者是课前出于好奇,各小组已经交流过甚至PK过了。还有,最后一个环节,上黑板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组作品,只是小组代表上台,而非全体同学,是否这名同学真的就代表了整个小组的想法,看到最后那个犹豫的小姑娘,很明显,小组内部似乎没有商讨过。

不过,就算是评价好的方面,与以往课也有不同,这倒是很赞的评价,比如:同伴之间的关系很微妙,自己也想做一名这样课堂的学生。再如:过程与方法做得很好,是“登山型”而非“阶梯型”,情感态度价值观引领地好,课堂未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等。还有结合自己切身体验而对有指向标地图的阅读方法,表达自己更认同的方法。

朱老师几乎在每次教研活动都会提的每学期一次的主题。刘老师的不要因数字化,而把学习忘了的谆谆告诫。沈老师的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以及对七年级学生两大不适应的分析(可惜当时很饿了,坐后排有点吵,沈老师声音又有点小,有些东西没听清楚。)。陈老师的关于什么是多媒体的说法,我第一次听到,却感觉是一种回归,在那个没有电子设备的年代,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的吧。对于“课本中最基础的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还是最基础的吗?”的提法,跳出课标跳出教材,一探“庐山真面目”,引人深思。关于什么是实践,三个不同的角度:是理论的应用,等同于生活,哲学角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物质实践、精神实践、人生下来就是要做事情的……)。前两个好理解,可操作,对于最后一种看法,感觉好抽象,还没弄明白。。。


发表评论 评论 (10 个评论)

回复 叶片水滴 2016-9-15 22:21
什么多媒体?不是指电子设备?
回复 景荣 2016-9-16 11:42
帮你添几张图,形象一点。
回复 优雅小鸭 2016-9-16 16:45
叶片水滴: 什么多媒体?不是指电子设备?
比如挂图等这样有温度、可触摸的东西。
回复 优雅小鸭 2016-9-16 16:46
景荣: 帮你添几张图,形象一点。
哈哈,谢谢景总! 可惜赶着回校上12点半的课了,没能继续听这两节课。
回复 csdong701007 2016-9-16 21:47
补充一下:1. 地图三要素是相对于纸质地图而言是基础。但面对越来越多的电子地图,三要素还是基础吗?有没有人敢尝试过开一节电子地图阅读的课(最好顺便把教材也重写一下)?2. 实践是一个很有深意的概念。一般人会以为把理论拿去用就是实践,也有把生活中的活动看成是实践的。其实,在马克思看来,实践不仅仅是理论的应用,也不是平庸生活本身,而是人这一辈子应该践行的一种理念,即:人生下来就是要做事情的,只有在做事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明白世界是什么样子(物质世界),也才能明白人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精神世界)。这才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论所以说的“实践”意义,也是我们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价值所在。
回复 优雅小鸭 2016-9-17 13:42
csdong701007: 补充一下:1. 地图三要素是相对于纸质地图而言是基础。但面对越来越多的电子地图,三要素还是基础吗?有没有人敢尝试过开一节电子地图阅读的课(最好顺便把教材 ...
思忖良久。第一个补充就被难住了,第一想法是如果地图三要素不是电子地图的基础,那么它的基础该是什么呢?是比三要素多,还是少?还是完全不同于三要素?捣鼓了下手机的高德地图,发现1平面地图符合“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不可旋转,3D的可旋转,同时会出现指北针。2很多都是延续纸质地图的图例,比如蓝色的河流和湖泊、弯曲或笔直的道路等,而对于有些虽标有名称,比如“好邻居”,但可能会不知道到底是做什么的,而通过看图例一个小“购物车”,就可以知道是个商店了,还有未标有“公共厕所”字样的标志,也是根据经验,亦会知道所指。3是比例尺会随着电子地图的放大或缩小而变更,曾有老师用这个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大小和范围大小、内容详略的关系。相比于纸质地图的好处是,只要你设定好起点和终点,精确距离就会展现,相比于纸质地图的只测算直线距离等强大好多。我们不需要去估算或量算,但是对于电子地图本身而言,进行距离测算,比例尺必不可少啊。当然,电子地图的强大还有的好多好多。第二个补充的,关于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仍不能够完全理解,主要是不明白在行动上该如何做。如果说实践是一种理念的话,那是不是该从思想认识上着手,去质疑去创新,然后落实到行动,但是具体操作上,该怎样做呢?目前老师们具体做的一些事情,似就是实践的行动方面啊。难道是因为理念引领不够?或者说要理念引领先行?或者是每节课都会去培养学生的这种理念?总结下,我的理解就是要把学生领到一个广阔的天地里去,可以说是对终身发展有用吧,而老师目前在做的应该也没问题,只是在这一点上再有深意一点或者眼光再长远一点就好了。好吧,我自己也要被绕晕了,修行大大不够啊。
回复 辽林海 2016-9-18 14:34
引入现代媒体,进行地理教学,肯定增强地理课堂的吸引力,增大知识容量。
回复 大别山 2016-9-18 16:54
课堂上课的呈现方式可以多元,学生参与度要高且真实。哪怕学生有较大错误出现也要真参与。有参与有交流有思维碰撞才有进步。为老师点赞。
回复 csdong701007 2016-9-18 22:19
实践哲学的启示:别想好了再去做,也不是光做而不思考。不仅仅思考这个世界,也是思考人生的意义。
回复 叶片水滴 2016-9-19 19:35
优雅小鸭: 比如挂图等这样有温度、可触摸的东西。
那就是说指的是传统教具这类以及实物教具这样的罗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3:16 , Processed in 0.2072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