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优雅小鸭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659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由学生地理模型制作引发的思考

热度 3已有 1717 次阅读2016-12-23 21:38 |个人分类:2016|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模型制作

    在日常地理课堂中,直观教学手段是经常被运用到的,比如各种演示、各种实物或模型等。这些直观手段的运用,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利于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有趣,对突破教学难点有很大帮助。

    但在最近的一次地理模型制作比赛中,面对学生的诸多作品,在慨叹学生的创意与手工能力强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问题主要存在于两类模型:

    第一类:地球绕日公转模型(作品如图所示)。两个作品都有不同程度的错误,第一幅作品中,两分两至日时的地球全都是昼夜平分。第二幅作品中,无论夏至还是冬至,北极圈以内都是极昼。可见,第一幅作品的作者完全没有弄懂两至日时,全球的昼夜情况,究其原因,或者不知道此时太阳直射点所在位置,或者即使懂了也不知道地球上的昼夜情况;第二幅作品的作者,没有弄懂冬至时全球的昼夜情况,与该同学交流时,他说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回归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回归线),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所以他在冬至时把地球翻了个个,也即,现在出现极昼的是南半球(晕)

    本学期有其他科目老师代课,在进行期末复习时,有一题为“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答案为A“常州市(31°)达到一年中最大”。该教师也不明白为何该日常州一年中太阳高度角最大。给他解释了好半天,感慨作为高智商的成年人的数学老师,对于这部分的理解都如此,更何况学生。

    由此想到学生和该位老师,都忘记或忽略了这样一个基本情况——地球无论自转还是公转,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不变,即其延伸线始终指向北极点附近。由此想到,在地理课堂上,很多老师(包括我自己)在讲解地球公转的时候,喜欢找两名同学分别扮演太阳和地球,到讲台上模拟地球的公转。台下学生往往一下子就发现——地球还要自转,于是,“地球”同学既要自转,还要绕“太阳”同学公转。然后又说——还要倾斜着转,“地球”同学又倾斜着身子转了起来。但,如果公转演示就到此结束,其实是失败的。学生发现地球还要自转,这很好,说出要倾斜着来转,这更加该赞。但学生忘记了的是,地球在自传时,地轴的空间指向始终是不变的,而这一点学生用身体很难演示出来。这时候,可再拿地球仪和另一物体(作“太阳”)来演示地球的公转,如果这一环节,学生也能演示正确,那离这块内容的真正理解才不远了。最后,再落实到图上,或者引领学生读课本图,或者自己在黑板上边绘制边讲解。

    第二类:等高线山体模型。此类作品上交数量非常多,或许是因为课本上有关于这个模型制作的活动题,或许是这个模型比较好做,再或者网上关于这个的素材比较多。看了这么多模型,发现可以分为两大类,四小类。一大类是非梯田式平滑过渡的山体模型,从所标示海拔数据的位置来看,又分为两小类,一类是将数据标在刻画的每一圈线上(正确),一类是标在两圈线之间的部分(错误);一大类是梯田式的山体模型,同样,从所表示的数据来看,分为两小类,一类在每一层“梯田”水平面上(正确),一类在两层“梯田”之间的垂直面上(错误)。总体来看,不同类型的山体模型,各有一小类正确,一小类错误。这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究竟该选择哪一类山体模型,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个人来看,第一大类模型的优点很明显,这才是真正的山体模型,在这上面才有真正的等高线,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等高线的理解,对于不同山体部位的理解,也能够显示出来。缺点就是无法转化到平面,这或许会对学生从立体到平面的转化的理解产生困难。第二类模型,根据所选材料,可以做较多拓展,如采取镂空设计,可压到同一平面的地形模型,这样有利于学生对从立体到平面的理解,非常有利于对山体不同部位与对应海拔变化的理解。但缺点也很明显,在这类模型中,等高线不再是等高线,而变成了“等高面”,这让学生对等高线的认识产生一定的理解模糊,甚至错误理解,所以出现了评比模型中不同的标注情况,而且对于平面的等高线地形图(或者分层设色地形图)中两条等高线之间的海拔情况产生疑惑。那么,有没有可以两全的模型呢?这值得思考。或许只能采取盒中“水漫金山”式的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吧。

    综上,地理课堂中的演示或者模型展示,需要教师精心准备,务必要确保科学、准确,同时,要做好恰当地引导。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geonet 2016-12-25 20:52
感觉(因为没有实践只是凭感觉)有两大问题:1如何组织学生的模型制作?(暴露问题并不代表不好,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会失去制作的意义).2如何评价和展示成果?(完美也许并不完美,教育是慢的艺术,教育不能拔苗助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ba99a01008su7.html
回复 csdong701007 2016-12-26 07:46
小鸭的这些感受,都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并挖掘出来的,这便是地理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有人啥时到去你们学校,都可以把学生的这些“宝贝”作品展示展示。
回复 优雅小鸭 2016-12-26 10:25
geonet: 感觉(因为没有实践只是凭感觉)有两大问题:1如何组织学生的模型制作?(暴露问题并不代表不好,简单的重复性劳动会失去制作的意义).2如何评价和展示成果?( ...
嗯,正是这些缺憾引发了我的思考,因为是第一次举办这样的活动,很多地方都不完美,这也促进了以后的进步。
回复 wqp578 2017-6-14 09:31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4-20 21:01 , Processed in 0.0750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