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中国移不动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68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热度 4已有 928 次阅读2015-8-16 16:17 |系统分类:地理学科| 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高三区域地理复习策略

青州二中     王益东    201410

提纲:

  2014年高考考查情况

  区域地理与高中地理的关系

  现状与存在问题

  我们的做法

一、2014年高考考查情况

 (一)山东卷

题号

    考点分析

分值

1-2

中国地理概况;

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

8

5-7

长江三角洲;

等值线、气候、3S技术。

12

36

非洲、塞内加尔;

流域的开发治理。

27

37

吉林省;

工业区位选择、工业集聚与分散。

15

44

三江源;

雹灾。

10

 

2014·山东卷)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塞内加尔河是一条国际河流,发源于素有“西非水塔”之称的富塔贾隆高原。该河中下游地区干湿季变化明显,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下图为塞内加尔河流域及河口三角洲前缘的沙洲示意图。

1)说明富塔贾隆高原被称为“西非水塔”的原因。

2)沿海沙洲是海陆相互作用的产物。试推断三角洲前缘沙洲不断向南延伸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该沙洲对圣路易港的不利影响。

3)针对塞内加尔河中下游地区农业发展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区域背景:塞内加尔河流域

考查方向:流域的开发与治理

地理学的视角: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二)新课标卷

题号

    考点分析

分值

4-6

吐鲁番盆地;

交通线区位选择、交通线布局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2

36

青藏高原;

风沙成因,对交通线的危害及对策。

24

37

沙特阿拉伯;

工业区位选择、城市区位分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22

42

青海湖;

旅游地理。

10

44

四川省;

地质灾害。

10

 

2014 ·新课标卷)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6题。

4.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5.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6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区域背景:吐鲁番盆地

考查方向:交通线区位选择、交通线布局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学的视角: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

(三)几点启示

1.关注课标对认识区域的要求,选择典型区域教会学生区域分析的方法。

2.重视对大、中尺度地区空间定位的教学,强化区域内、外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对区域特征的分析应以高中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原理、规律为基础,从确定地理位置、归纳地理事物和现象分布和变化特征、阐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和相互联系、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开发方向、问题措施、区际联系)等角度分析区域特征。

4.淡化对具体地理事象的记忆,注重地理事象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规律的掌握。

二、区域地理与高中地理的关系

(一)重要性

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有关内容。

                       ---2014考试大纲

 1.区域地理是反映人地关系的最佳案例,是展示地理事物和地理信息的最好平台。

 2.以经纬网为基础的区域定位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先决条件。

 3.运用地理原理、地理规律解决地理问题,一定是建立在对具体区域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纳基础上的。

 4.社会热点问题本身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二)关联性

高中地理和区域地理两者之间有着极强的关联性,两者内容上有延展性和互补性,在要求和实现上呈逐步推进之势。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中的规律和原理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区域地理中的成因等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而“认识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区域上,通过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特征的研究,“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的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区域地理知识为高考试题提供了背影材料,区域为文综试题搭建了舞台,区域可有机联系当今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放在一个区域有利于我们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中来,体现了高考考查能力的主旨。

即:初中区域地理搭台,高中原理规律唱戏!

 

三、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时间紧,任务重。

高三复习时间紧,往往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线,按照必修-选修-区域地理的顺序来进行复习。区域地理一般在一轮后期用一周左右时间来复习,若时间不允许,甚至不拿出专门时间进行复习。

 (二)学生基础差、底子薄。

初中会考科目,初二即会考,初三不开地理课,中考所占权重低。(师生都不重视!)

高二下学期或高三一轮才进行复习,时间跨度大,知识遗忘严重!

(三)教师描述型教学,学生记忆式学习。

教师仍采用初中时采用的描述法教学;学生仍然采取初中时的学习方法(划划背背);上课不注意听讲,不注重过程和方法,不重视能力培养,只等待老师展示标准答案,抄答案,背答案!

(四)教学程式化

区域地理教学利用一定的分析框架遵循一定的分析思路本无可厚非,但在现实教学中,这种分析框架及其涵括的具体内容被僵化为全部的学习内容,区域分析的框架近乎成为区域地理学习的唯一方法与全部内涵,所有区域都被机械地进行知识分割,然后镶嵌进这个既有框架。无论怎样个性鲜明的区域,都被整合进这个知识框架,使得活生生的区域生态,变成条框式的知识条目。

(五)读图、析图能力差

图像化、表格化、数据化是诸多地理原理、规律承载的载体,是命题的热点和趋势。解读图表信息,获取有效信息成了解题的关键。

读图能力差,对图表产生惧怕心理。

不能准确快速的从图文材料中获取地理信息!

 

四、我们的做法

(一)构建区域地理知识分层式思维模型

区域地理

①在哪里?(区域定位)

②有什么? (区域特征分析)

③为什么?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分析)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和危害。

高中地理

④怎么办? (区域主要热点问题解决措施探讨)

探讨区域主要热点问题的解决措施。


弱化区域地理的知识记忆,

强化区域地理的空间定位。


1.运用地图,建立空间概念,学会空间定位

空间定位的基本方法:

①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定位

②自然、人文特征定位

③特殊地名信息定位

④特征地理事物定位(形状、轮廓)

 

构建世界和中国的“心理地图”

 

2.寻找关键因子,构建知识联系

任一区域而言 ,都有自己独特的区域特征 ,都有一个导致这一特征的关键因子,应引导学生寻找这一关键因子 ,然后围绕这一因子构建知识联系 , 整合教学内容

例如:

青藏高原——高寒——海拔高;

西北 、中亚——干旱——深居内陆;

 

3.重视区域对比,进行“横向”整合

4.运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区域人类活动

实施区域人类活动的评价需要考虑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和人类活动特征两个方面:

①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优势条件(优势资源)和限制性因素;

②从区域人文环境特征入手,分析得出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或反思人类活动是否合理),从中寻找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二)联系实际,关注热点

1.关注区域典型问题

在区域地理学习中,按照区域尺度的不同,往往按照大洲大洋分地区、 分国家,再进一步细化为一个国家内,再按照不同的区域尺度进行学习。无论是在哪种尺度上,任何一个尺度的区域总存在不同于其它区域且较为突出的特点,“区域”自身在定义上就有这一意蕴。为了说明这种教学尝试的可行性,试例举区域(以国家为尺度)的若干典型问题并加以说明。

2.关注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

对于热点,高考命题组不会刻意去追求它,但新课程标准强调“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这一思想体现在高考命题中,就是试题与现实生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任何“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问题,都是以区域为载体来出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熟悉把握区域地理的基础上,穿插对相应热点问题的链接。

3.关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是区域地理研究的归宿,分析一个地区的区域地理优势及限制因素,进而分析其经济发展方向,是历年高考地理试题中从不回避的重点,也是高考命题者追逐的热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考对区域性的可持续发展主要关注的是,能根据所给材料分析该某个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的问题,诸如水土流失 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如流域综合开发与治理;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等等。

(三)重视读图、析图、画图

通过让学生手绘区域图,并归纳本区域重点知识,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用图来落实!

学生画图实例:


 


 

 

 


 

(四)一轮复习中化整为零、落实区域原理。

高中课程中的相当一部分内容与区域地理知识具有密切的相关性 ,存在众多的衔接点,围绕这些衔接点将高中课程内容与区域地理进行有机联系 、融合渗透 ,既可帮助学生宏观把握知识的全貌 ,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还可帮助学生合理地确定课程内容与区域地理复习的侧重点

在一轮复习中,可对此类内容应适当拓展 ,并与高中地理内容适时渗透 。通过拓展提升学习高度 ,满足高中和高考的要求;通过整合 ,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例如 , 《中国地理》中“农业 部分 ,内容主要包括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举例说 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以及分散在各区域中的相关内容 ,教学内容较多 ,分散而浅显 。如果依然采用直接复习方式 ,耗费较多课时 ,也难免停留于低层次做简单重复。复习这部分内容时 ,可与高中地理阶段 地理 2 “农业区位因素和农业地域类型”、《地理 3 》中“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 ”等内容相渗透 。站在高中地理教学的高度 ,可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以下两个微专题:

微专题一:中国农业区划及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区划及农作物的分布

    区域农业区位条件分析

    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微专题二:中国的农业结构调整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

    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及 因素分析

    农业结构调整的区域差异

    农业结构调整与粮食问题

通过微专题一,使学生了解我国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引导学生将视角集中在农业的区位问题上,通过农业区位问题,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地理思想思考农业问题,懂得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通过微专题二,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思考问题的深度,使学生通过对农业结构的了解,认识市场和现代农业技术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我国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时可能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五)二轮复习中进行区域型专题复习

二轮复习中以典型区域为载体把各类知识、能力落到一个区域内,围绕高考考查的能力要求,以区域问题为载体、以方法培养为导向,以原理应用为落点、以能力提升为归宿,针对区域特征设置若干问题进行复习。

下面以“区域专题- -澳大利亚”为例,跟大家一块学习一下:


以上设问考查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定位、填图、风向判定、气候分布、气候成因、洋流分布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地质构造及形成过程的分析、气象灾害等。

这两问考查人文地理特征:人口、农业、工业、旅游、交通、环境问题、资源开发与应用、区域可持续发展理念等。

这样设计就把整个澳大利亚区域彻底掌握了,学生心里有底考试就不怕了。

【参考文献】:

王啸、徐艳军--《优化整合,实现区域地理复习的简约高效》地理教育,2013年第7~8期。

樊文霞--《“问题切入、案例推进”的高中区域地理教学改革尝试》地理教育,2013年第3期。

王瑞林--《高中区域地理复习的起点、落脚点和存在的问题》新校园复习考试。

桂芳--《例谈高中区域地理复习方法的案例教学整合》文理导航,201404期。

毛江国--2015年备考策略》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网上地理家园 2015-8-16 18:11
很不错了,受益非浅
回复 geonet 2015-8-16 20:18
不错,很详细。
回复 柳叶飞星 2016-3-2 20:49
真好写得,不错奥
回复 bilingual 2017-6-2 22:16
写得真好,我的初中区域地理复习向您学习!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5 18:11 , Processed in 0.0714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