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星韵地理网 返回首页

中国移不动的个人空间 http://xingyun.org.cn/?688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设计

已有 846 次阅读2017-6-1 15:11 |系统分类:教育教学| 水资源, 自然界, 教学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课前预习学案
基础知识梳理:
一、自然界的水循环
1.不同类型水循环及环节(自主绘图并掌握)






2.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影响因素

3.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熟记)

                       
二、陆地水体补给关系及河流特征
1.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理解,记忆)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通过水循环建立了相互补给的关系,具体图示如下:
 
2.河流补给方式与径流特征(填表,熟记)

三、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1.水资源及其分布(记忆)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和           。
(2)分布:


2.水资源紧张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完成表格,理解,熟记)
(1)水资源紧张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各种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2)面对水资源不足问题,如何开源节流

思维导图:
 
课堂探究学案
近五年考情分析:

考向预测:

课堂探究一: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下图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
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拓展提升:
一、图解水循环原理应用
(1)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理解,熟记)
1.正向利用
(1)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和降水量。
(2)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3)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4)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小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5)实施人工增雨,加大降水量。
合理的人类活动,对水循环某些环节进行正向利用,不仅可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而且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如修建水库进行拦蓄洪水,减少洪水威胁和水灾发生,城市铺设渗水砖可防治城市内涝现象。
2.负向影响
(1)滥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平时会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使降水量减少;降雨时,下渗减少,大量地表径流产生汇聚,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2)围湖造田则减少了湖泊自然蓄水量,削弱了其防洪抗旱能力,也减弱了湖泊水体对周围地区气候的调节作用。
(3)城市路面硬化,增加地表径流,减少下渗,减小地下径流,地面蒸发量减少,易造成城市内涝。
(4)河流上游地区过度引水灌溉,会导致下游水量减少,甚至出现断流;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使用,地下水位下降,会使有泉水出露的地方出现断流,绿洲地区出现生态恶化和土地荒漠化。
跟踪训练:
1.右图中的D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试用水循环原理解释D湖泊为淡水湖的原因。

 (2015·新课标卷Ⅰ)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2~4题。
 
2.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3.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4. 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
A. 提供园林观赏景观                          B. 保护生物多样性
C. 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                       D. 调节局地小气候 
课堂探究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与河流特征
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夏季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拓展提升:
影响河流水文特征的因素及其分析思路(理解,掌握)

跟踪训练:
1.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本区域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及其季节特征。





2.(2014·天津卷)读图,回答问题。
 
据图1、图2中的信息,概括出B城附近河段的水文特征。请答出三项。


课堂探究三:水资源紧张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2011·新课标文综)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某岛国人口约500万(2009年),经济发达,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该国国土面积约640平方千米,其中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地形单调,平均海拔不足15米,岛上河流最长不足16千米。下左图示意该国主岛及其附近地区,右图为对应的气候资料。

(1)简述该国气候特征,并分析该国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建水坝外,请你为该国再提出一种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办法,并说明理由。






拓展提升:
水资源相关问题的分析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水资源利用的突出问题——水资源短缺,可按如下思路分析:
 
(3)我国南北方缺水类型不同:北方因气候较为干旱属资源型缺水 ,南方则多属于因水污染严重而导致的水质型缺水。                   
跟踪训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青岛市科协副主席吕祖利表示,青岛是一个缺水的城市,现在饮用崂山水的人很少了。二十多年前进行的引黄济青工程,水源用于工业生产和百姓生活,但目前这个水是不够用的,必须有一些水源来补充。现在海水淡化、脱盐技术的发展足可以使海水变为纯净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所以可以作为新的解决水源的方向。
(1)请说出青岛市的缺水属于哪种类型,并分析该市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




(2)除海水淡化外,请你说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该市淡水资源短缺问题。




(3)引黄济青和海水淡化对青岛市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课后巩固练案
(2014·新课标卷Ⅱ)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2.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A.水田改旱地  B.植树造林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修建梯田
   (2012·新课标卷)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3~4题。

3.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 地                  D.④地 
4.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2015·新课标卷Ⅱ)圣劳伦斯河(图3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3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5~7题。
 
5.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A.2个月         B.3个月       C. 4个月       D.5个月
6.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7.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6·新课标卷ⅡⅠ)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 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 成8~10 题。
 
8. 森林植被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 降水变率增大          D. 河道淤积
9. 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① 降水量增加 ② 坡面径流增加 ③ 蒸发(腾)量增加 ④ 地下径流增加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0. 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被破坏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
(2015·新课标Ⅰ)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作为淡水资源。图3示意渤海及附近区域年平均气温≤–4℃日数的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海冰厚度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2.下列城市附近海域,单位面积海冰资源最丰富的是
A.葫芦岛         B.秦皇岛          C.大连            D.烟台
13.推测目前没有大规模开采渤海海冰的原因是
A.资源量不足     B.破坏环境        C.成本过高        D.市场需求不足





14.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在图中的线段中标上箭头,用以表示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6 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源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欧洲西部,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教学反思
我很欣赏这两句诗的境界,并且深信不管做什么,只要有明确的目标,正确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到达成功的彼岸——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轮复习开始了,为了使一轮复习更有针对性,我们在编制每个专题教学案之前,再重新研讨2016年和2017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仔细反思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关于该专题的考查形式、内容和考查频次等,在此基础上再编制每个专题的教学案。学案编制好之后,下一步复习效果的好坏关键就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下面的一些看法和建议是我个人所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学生认识的一些误区:
①一提到政治、地理、历史,很多学生就会说只要把课本和老师教的内容背过了,考试肯定能得高分,很多学生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的水平上,这种认识是大错特错。
②认识不对,“背过足矣了”的学习方法自然就错了,事倍功半,所以很多学生平时很用功认真,但考试就是不出成绩。
建议:
①以课本为基础,掌握好基本的原理,原则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因为一切的题目都“万变不离其宗”。认真分析一下高考题就可知,每个题的出发点都与课本的知识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有些图就是课本的原图。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要充分备课,然后把每个知识点讲活,让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并同时激活学生的思维。
②一定要意义识记,千万不要机械记忆。引导学生先理解,自己会分析之后再识记,记重点,记要点,理清思路,因为文科的答案一般都是比较主观的,没有完全标准的答案,只要合情合理就可以。
③讲解试题时不要把重点放在宣布答案上,而重中之重是如何做题,如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去找突破口,如何用发散思维把此问题与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其实大多数高考题并不难,甚至比平常的练习题还简单,只是高考题很“新”,学生没见过,就“傻眼了”,其实仔细分析一下:“高考题不过如此!”
④平时要教导学生审题时不要急躁,不要慌,一定要认真仔细审题,相信“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到底,就能胜利!
谁笑到最后,谁最美!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QQ|Archiver|小黑屋|星韵百科|星韵地理网 ( 苏ICP备16002021号 )

GMT+8, 2024-11-22 13:32 , Processed in 0.06443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返回顶部